西区剧场:一场与父亲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幸福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年3月22日,我来到了西区剧场,这里不仅是一个艺术表演的场所,更是一段关于亲情、遗憾和自我接纳旅程的起点。在这里,我见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独角戏《唱给爸爸的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演出由演员赵永辉自编自演,以个人真实经历为蓝本,通过细腻的表演与动人的音乐,讲述了一段跨越22年的父女生命救赎之旅。剧中赵永辉一人分饰两角——倔强的女儿赵小云与沉默的父亲赵大山。在三重时空的交织中,揭开中国式亲情中深藏的误解与遗憾,最终在歌声与回忆中达成和解。</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舞台上,一把红棕色的传统中式椅子被突出展示,背景幕布上绘有山峦图案及诗词文字,营造出古典而庄重的氛围。那把红色金属椅静静地伫立在舞台中央,仿佛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演出过程中,童谣、练字板上的“爱”字、烤麦穗的馨香等细节,重现了父女间温暖的童年片段。然而,青春期的叛逆与代际隔阂让父女关系陷入冰点,直至父亲因突发脑溢血离世,女儿才在愧疚与思念中开启漫长的自我疗愈。</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黔北山村到北京都市,用歌声串联起父女50年的情感羁绊。赵小云通过心理治疗与戏剧创作,直面内心的“内在小孩”,最终在象征性的麦浪声中完成与父亲的精神对话。赵永辉以精湛演技无缝切换角色,配合灯光与音乐,强化情感冲击力。原创歌曲贯穿全剧,童谣象征纯真,结尾的《唱给爸爸的歌》隐喻父爱的重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场独角戏不仅仅是一场戏剧演出,更是一场关于生死、遗憾与自我接纳的公共疗愈仪式。它呼吁观众正视家庭关系中的“未尽之言”,正如剧中所言:“在爱的光芒中,思念将化作恒久的星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