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当春风带着温润的气息意欲唤醒大地的生机,人们响应春的号召争相开启踏春的脚步,藏地百姓也正以“林卡”之名,开启一场与自然共生的春日仪式。</h3></br> <h3><strong>什么是“林卡”?</strong><br></br></h3></br><h3> “林卡”在藏语中意为“园林”,而“过林卡”则是藏族同胞传承千年的春日仪式——约上亲友,带上酥油茶、青稞酒与美食,在山水间野餐、歌舞、嬉戏,与自然共度慢时光。这种融合了郊游、踏青与民俗的休闲方式,不仅是藏族生活美学的缩影,更是高原人民对自然的深情礼赞。 </h3></br><h3> 地处高寒的西藏冬长夏短,长时间的室内生活,使人们感到憋闷,于是一到春暖花开时,人们便纷纷外出享受大自然。现如今,除了当地百姓,还有越来越多游客在旅游的同时选择用“过林卡”的方式体验藏族文化,感受别样时光。</h3></br> <h3><strong>春日的林卡,藏地的诗意</strong><br></br></h3></br><h3> 每年5月至10月是西藏“过林卡”的黄金期,但春日(3-4月)的林卡却别有一番韵味!此时林芝的野生桃花漫山遍野,雪山、溪流与粉色花海交织,藏民们常选此季在林卡地铺上卡垫,围坐赏花。风中飘散的不仅是花瓣,还有热腾腾的奶茶香与锅庄舞的欢快舞步。</h3></br><h3><strong>一场林卡,万般玩法——</strong></h3></br><h3>野餐与茶歇:藏式甜茶、糌粑、风干牦牛肉是不可或缺的美味,帐篷下席地而坐,阳光透过树叶洒落,连最简单的食物也沾染了自然的灵气。</h3></br><h3>歌舞与仪式:跳起锅庄舞,让舞步的节奏唤醒沉睡的山谷。传说林卡地的白塔与古树庇佑着这片土地,为聚会增添神圣气息。</h3></br> <h3>素材来源:新华社新媒体 记者:陈泽鹏、刘文博、聂毅</h3></br><h3> 自然探索:在斯斯沟的溪流旁徒步,或到德吉岭木屋帐篷中听鸟鸣,感受泉水清凉。若想热闹,结巴乡的生态度假村还提供泳池与草坪运动,让身心彻底释放。</h3></br> <h3><strong>春季林卡推荐地</strong><br></br></h3></br><h3>罗布林卡:</h3></br><h3>罗布林卡的春色,或是万物复苏,或是红情绿意,或是杏雨梨云。在绿树丛中,湖心宫、龙王亭、金色林卡等具藏式风格的建筑隐约其间,幽曲动人。清新的空气,安谧的环境,踏春罗布林卡,体验一种西藏园林特有的朴实自然的情趣。</h3></br> <h3>波密林卡:</h3></br><h3>位于帕隆藏布江畔的松赞波密林卡,海拔高达2700米,背靠茂密的藏地原木森林,河流环绕其间。这里不仅是回归大自然的绝佳去处,也是与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对话的理想之地。在这里,你可以徒步岗云杉林,感受被誉为“中国最美十大原始森林”之一的自然美景;也可以深入桃花沟,享受赏花拍照的乐趣,波密的桃花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江南风情而闻名,尤其是每年春季3月底至4月中旬的桃花全盛时期,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h3></br> <h3><strong>林卡的意义:在自然中疗愈心灵</strong><br></br></h3></br><h3> 对藏族同胞而言,林卡不仅是休闲,更是对土地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正如有人说:“我们有森林,所以心安定。”春日赴一场林卡,让桃花的绚烂、雪山的静默、歌舞的欢腾,成为治愈焦虑的良药。</h3></br><h3><strong>编辑</strong> | 王兴英</h3></br><h3><strong>排版</strong> | 曹生萍 <br></br><strong>审核</strong> | 魏雪静<br></br><strong>总编</strong> | 张义智</h3></br><h3><strong>正文字体</strong>丨秀米默认字体;</h3></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vzaq1lw_Xlqywjf6u2OZr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