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让孩子勇敢前行

秦立河

<h3><strong> 作者简介<br></br></strong></h3></br> 作者简介:秦立河,男,河南睢县人,1983年毕业于商丘师专中文系,退休前任职于濮阳市油田第十中学,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现已经退休。连续两年获得《河南思客》优秀作者。中原油田作协会员。 <p data-pm-slice="0 0 []">放手,让孩子勇敢前行</h3></br><h3>秦立河</h3></br><h3>小外孙刚学会蹒跚走路,就对楼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小小的身影,总是摇摇晃晃地朝着楼梯的方向奔去,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的脚步虽不稳,但每一步都充满了对楼梯的渴望。双手在空中胡乱挥舞着,像是要抓住那未知的新奇。他会紧紧地盯着楼梯,嘴里咿咿呀呀地说着旁人听不懂的话语,仿佛在和楼梯交流着什么。家人最初总是提心吊胆,生怕他一个不小心就摔倒,时刻在旁边紧紧盯着,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h3></br><h3>为了保证小外孙爬楼梯时的安全,大人只能双手驾着他的胳膊,陪着他一级一级地往上走。大人弯着腰,身体的重量都压在了腿部和腰部,没走几级,就感觉腰酸背痛。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既要控制好力度,不能让小外孙感到不舒服,又要时刻留意他的动作,防止他突然失去平衡。随着小外孙的兴奋劲儿越来越足,上楼梯的速度也加快了,大人更是累得气喘吁吁。额头的汗珠不停地滚落,后背也早已被汗水湿透,但依然不敢有丝毫懈怠,全程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h3></br><h3>当大人决定不再全程呵护,选择放手时,小外孙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一面。他先是愣了一下,似乎在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随后,便毫不犹豫地手脚并用,开始了自己的爬楼之旅。他的小手紧紧地抓住楼梯的边缘,膝盖用力地顶着台阶,一步一步地往上挪动。小屁股一撅一撅的,模样十分可爱。遇到稍微高一点的台阶,他会先把一只手伸上去,然后再努力地把身体往上拉。虽然爬得很慢,但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坚定和执着。他不再依赖大人的帮助,而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探索这个新的领域,展现出了强烈的自主探索精神。</h3></br><h3>昨天带小外孙下楼玩耍,旁边那通往二楼的外置楼梯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我一时走神,再转头时,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只见小外孙不知何时已来到楼梯旁,正扶着栏杆,颤颤巍巍地往上爬。他的小手指紧紧抠住栏杆,关节都泛白了,小脚也在努力寻找着台阶的着力点。我吓得赶紧冲过去,眼睛死死地盯着他,生怕他一个闪失就摔下来。每一步他的攀登,都像一把重锤敲在我的心上,紧张得我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h3></br><h3>小外孙双手紧紧抓着栏杆,那小小的手掌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他先抬起左脚,在空中试探了一下,找准台阶的位置后,才小心翼翼地放上去。接着,再把右脚抬起来,努力地往上跨。他的身体微微前倾,眼睛专注地盯着前方的台阶,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坚定而勇敢。尽管脚步还有些不稳,但他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他的小脸上写满了认真,仿佛在完成一项伟大的使命。每上一级台阶,他都会停顿一下,调整好姿势后,再继续向上攀登,那勇敢尝试的模样让人既心疼又欣慰。</h3></br><h3>上了几级台阶后,小外孙似乎想转身往下走。他的身体慢慢转过来,双脚却像被钉在了台阶上,不敢挪动分毫。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恐惧和犹豫,小手紧紧地抓着栏杆,指节都泛白了。他朝着我伸出小手,嘴里咿咿呀呀地喊着,那声音带着一丝哭腔,充满了无助。他的小脑袋不停地左右转动,眼神中满是期待,希望我能立刻过去帮他。他的身体微微颤抖着,显然是被这未知的下楼之路吓得不轻,完全没了刚才上楼梯时的勇敢,此刻的他,无比依赖我能给予他帮助。</h3></br><h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祖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的现象屡见不鲜。就像如今很多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睡觉要与父母同睡,衣服不会洗,饭也不会烧,甚至在买菜问价格时,连基本的生活常识都缺乏。这种过度保护,看似是对孩子的关爱,实则阻碍了孩子的成长。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缺乏独立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离开父母的庇护,就会变得不知所措。过度保护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使他们无法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独立意识和生活能力,最终可能导致孩子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难以适应社会的竞争和挑战。</h3></br><h3>真正爱孩子,并非是将他们置于过度保护的羽翼之下,而是要让他们努力成长,学会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放手,是给予孩子锻炼成长的重要方式。当孩子在独立探索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地尝试和犯错,从而积累宝贵的经验。就像小外孙爬楼梯,如果大人一直双手驾着他,他永远无法学会自己攀爬和下楼。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建立起自信,明白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真正的爱,是在适当的时候松开双手,让孩子在风雨中学会飞翔。</h3></br><h3>看着小外孙向我伸出求助的小手,我深知他自己的路最终要他自己来走。于是,我往后退了一步。小外孙见我没有伸手帮忙,脸上露出了焦急的神情,他哇哇大叫起来,试图引起我的注意。但我没有动摇,只是告诉他抓住栏杆,并拍了拍栏杆示意。他渐渐安静下来,深吸一口气,再次抓住栏杆,用一只脚小心翼翼地往下试探。第一次,没有挨着下面的台阶,他的身体微微晃动了一下,吓得赶紧把脚收了回来。但他没有放弃,又一次伸出脚试探。这一次,他的手往下放了一点,经过几次尝试,脚终于碰到了台阶。他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紧接着,另一只脚也顺利地下来了。他就这样一级一级地重复着动作,最终成功地下了楼梯。这一次的自我突破,让小外孙变得更加勇敢和自信,也让我看到了放手的意义。</h3></br><h3>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至关重要。就像小外孙爬楼梯,若一直被大人保护,他永远学不会自己上下楼梯。在学习上也是如此,面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有的同学选择逃避,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那些从小培养独立意识的孩子,遇到困难会主动尝试解决。比如有的孩子从小自己整理书包、规划学习时间,长大后在面对复杂的学业和生活问题时,能更从容地应对,独立意识让他们受益终身。</h3></br><h3>家长在孩子成长中起着关键作用,应做到既不过度保护,又给予适当支持。当孩子遇到困难,家长不要急于帮忙,像小外孙爬楼梯想下楼时,家长往后退一步,让孩子自己尝试。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不管,家长要在旁边给予鼓励和引导,告诉孩子抓住栏杆等。在孩子学习上,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制定学习计划,遇到难题时,启发孩子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让孩子在适度的挑战中成长。</h3></br><h3>当孩子学会独立,未来的他们定能勇敢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就像小外孙成功自己下楼梯后,会变得更加自信勇敢。在未来,他们会以坚定的步伐,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在学业上不断进取。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而是凭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克服。相信他们能在社会的大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书写精彩的人生篇章,成为有担当、有能力的人。</h3></br> <h3>(图片来源于网络)</h3></br><h3>本刊更多资讯</h3></br><h3>1、<a data-itemshowtype="0" data-linktype="2"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5NjE5ODg5OA==&amp;mid=2247581292&amp;idx=1&amp;sn=99acfa878d708a46e65a31f697d8728d&amp;scene=21#wechat_redirect" linktype="text" target="_blank" textvalue="“清明·缅怀”主题有奖征文活动启事">“清明·缅怀”主题有奖征文活动启事</a>(点击可查看)</h3></br><h3>2、<a data-itemshowtype="0" data-linktype="2"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5NjE5ODg5OA==&amp;mid=2247573918&amp;idx=2&amp;sn=115d15a1e3d48dee00b306bacb71452c&amp;chksm=c0075003f770d9150abc8a6f3ddae8f526f29a4b0939d4713f19203fe51bb651cf98736accd7&amp;scene=21#wechat_redirect" linktype="text" target="_blank" textvalue="《书香神州》驻刊签约作家(诗人)申请须知">《书香神州》驻刊签约作家(诗人)申请须知</a>(点击查看)</h3></br><h3>《书香神州》驻刊签约作家(诗人)</h3></br><h3>(排名不分先后,名单陆续添加中):</h3></br>郭先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丁会仁(博士、财经作家)、李梅敬(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谢凤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剑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李志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玉庭(安徽作家协会会员、教授)、阿拉丁(大学教师、律师)、王明洋(河北作家协会员)、莫乃护、杨文军、杨兴明、孙荃、张德杰、李素兴、张伦、王有龙、谷戈<h3>《书香神州》投稿须知</h3></br><h3>刊发:散文、诗歌(含散文诗)、小说,文艺评论,书画摄影,文艺视频等。设【诗词阁】【新诗台】【散文苑】【小说汇】【雅弹吧】等。</h3></br><h3>1、作品须为平台首发:作品题目+作者姓名+作者简介(120字)+横拍照片(用附件发送)。作品不愿被修改请注明。</h3></br><h3>2、来稿15个工作日内未收到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请勿一稿多投。</h3></br><h3>3、稿费来源于赞赏。前7天赞赏的50%作为稿酬发给作者,50%用于平台运作和文学活动以及计划结集出版纸刊。20元以上发放。稿件被录用及稿费发放请加编辑微信:btxc1727。</h3></br><h3>4、凡投稿本刊的作者,作品在本平台刊发后,根据阅读量、打赏等情况,将有机会被推荐到地级以上党报文艺版,或文学杂志发表。投稿邮箱:3355861033@qq.com。更多关注:</h3></br> 支持原创,手机打赏赞赏入口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IVBI1lOAU82nVF7u0xWHB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