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3日早晨,我们去位于意大利罗马西北角的世界最小国家梵蒂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周边接壤都是意大利的”国中之国”,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是教皇的所在地。我们计划观赏圣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冈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圣彼德大教堂的名字源于耶稣首徒彼得,他是首位教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传说这位渔夫在罗马殉道后,被葬于尼禄竞技场旁的乱葬岗。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在其墓塚上方建起初代教堂。十六世纪重建时,建筑师布拉曼特们决意以这座新殿延续使徒的遗志,让岩石般坚定的信仰,在人间立起通天柱石。</p> <p class="ql-block">晨雾里穿过圣彼得广场时,方尖碑如青铜长剑刺破天际,两旁的喷泉挥洒出柔和的光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数以千计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和观赏者沐浴着十一月的微风,排着长长的队,依次进入。</p> <p class="ql-block">一走进大教堂,人的心灵为之震撼。金碧辉煌的精致雕塑布满教堂内壁的角角落落、上上下下,教堂那高耸的穹顶上绘着各种精美的画像,雕的和画的都是圣经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绘画和雕塑都出自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作品,都是稀世珍宝,使人肃然生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踏入大教堂右廊的刹那,《圣殇》的冷光便攫住了呼吸。二十五岁的米开朗基罗将死亡雕琢成永恒静谧:基督瘫软的身躯如月光倾洒在圣母膝头,玛利亚低垂的面庞没有泪痕,唯有大理石毛孔中渗出的慈悲,将哀恸凝成超越痛苦的永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信徒们用掌心在防弹玻璃上印出潮湿的十字,这座唯一署名的雕塑,是米开朗基罗这位年青匠人写给神的十四行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管风琴的轰鸣恰在此刻升起,高音如鸽群掠过彩绘天顶。穿白袍的唱诗班从侧廊鱼贯而出,赞美诗伴着琴声悬浮在光束中。彩绘玻璃滤出的光线中,天顶画中的使徒在云间俯身,诏示着信仰的美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往深处去,贝尔尼尼的青铜华盖在烛火中摇曳,投下十字架形状的暗影。圣彼得铜像前跪着一位穿粗布衫的老妇,她亲吻铜像磨光的右足时,皱纹里流动的虔诚让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穿过回廊走向博物馆时,石砖渐渐染上青苔的潮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梵蒂冈博物馆,收藏了世代教皇在世界各地收集的精美的艺术瑰宝,它包括雕塑、画像及古希腊和古埃及的几千年前的文物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博物馆里徜徉,思维赶不上自己的眼睛,要想饱览它们,需细工慢看才行。我在拉奥孔群雕前驻足良久,断裂的右臂仿佛仍在与命运角力。这尊引发米开朗基罗与拉斐尔争论的雕塑,最终用残缺本身完成了最完美的寓言。当考古学家掘出弯曲的残肢时,历史的玩笑里分明带着神喻:艺术就是场无止境的自我修正。</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长廊尽头,在《雅典学派》的湿壁画前,看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仍在永恒辩论,米开朗基罗则蹲在台阶上演算几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穹形拱顶下,古希腊哲人与基督教圣人共享着同种光芒。这或许就是文艺复兴最深沉的隐喻:当人类开始仰望,理性与信仰便成了同一条天梯的两侧扶手。</p> <p class="ql-block">暮色漫过圣彼得大教堂的十字架时,管风琴正轰鸣着《赞美颂》终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的穹顶将最后一线天光揉碎,洒在《圣殇》中圣母低垂的眼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些被供奉在祭坛上的、陈列在展柜中的、镌刻在石壁间的,都是同一种永恒的冲动:用大理石封印眼泪,以穹顶丈量天堂,使所有易朽的肉体在凡尘中,获得向永恒跋涉的权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浸染了圣彼得大教堂的神圣,饱览了梵蒂冈博物馆,让人深深地记住了这个世界上最小的独特国度。</p> <p class="ql-block">我的欧洲十三国之旅在跌宕的旅途、斑斓的风景、浓郁的人文、历史的暗语、哲人的指点、上帝的神喻、灵魂的滋润中结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多月的时间,有些仓促,不那么从容,但它是我生命中一次精神的洗浴,它使我感觉到在这个宇宙中小小的我的定位,不纯粹是一个位置的定位,它是一种生活的定位、精神的定位、生命的定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天就要回国了,首先要感谢我的孩子,是他规划了这次旅程。国家、城市、景点的选择;酒店的预定、航班机票 、列车、地铁、公交的车票、还有好些展览馆的预约。这些很细致、很繁琐的事项,都是孩子一边带着笔记本工作电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完成的,而我只是一个坐享其成者,一个幸福的坐享其成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途结束了,但母子连心的感悟在时光里会酝酿出甘甜的醇浆,我们会一边品尝着这份醇浆,一边开启下一次未知的旅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03.22完成整个旅程的书写、编发工作。此时于巴林首都麦纳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