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阿城

祥云禅影

<p class="ql-block">文中照片均为本人拍摄</p> <p class="ql-block">大轿车在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速度把泻在路面上阳光的五彩潇洒地犁开,高高地扬起。蓦然回首,阿城正如一首歌的旋律袅袅的飘散,渐渐融入这五彩的深处去了……</p><p class="ql-block">昨天黄昏,我披一身玫瑰色的晚霞在街市上徜徉,寻找那些曾经属于我,现在或已飘散或已升华了的记忆。可是,我的思绪总是被车流人流阻塞,目光和脚步也总是被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所迷离。</p> <p class="ql-block">在贸易大厦前,仰视云天里抒情的轻烟淡霭,忽有拉场戏嘹亮的曲儿伴着儿时嬉戏的喧闹萦绕于怀……</p><p class="ql-block">小学毕业那年,我们十几颗童心坠在老师身后,一路蹦蹦跳跳,撒25华里欢声笑语,来城里照张毕业相。在唯一一家照相馆留下个稚气未泯的影像之后,就心急火燎般撞开了四海居饭店的大门,花八毛钱吃早已垂涎欲滴的大麻花和泛着油花的汆白肉。然后,就一个接着一个抹着油嘴去艺术剧院看毕淑兰。</p> <p class="ql-block">而今,艺术剧院早已作古,享誉一时的台柱子毕淑兰也已销声匿迹。废墟上崛起了另一种气势恢宏的造型艺术,它与不远处小诗般隽永灵秀的市广播电视发射塔遥相呼应,矜持而热切的迎送着南来北往的宾客。</p><p class="ql-block">穿过百货大楼对过扑面而来浓酽芳醇的菜香酒香,我驻足阿城宾馆这个市区最繁华的十字路口,听劳动局钟楼上洪钟铿锵的奏鸣,看川流不息各种车辆轮子的急速飞旋,一种庄严感、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不禁油然而生:改革开放的潮头上千帆竞渡,稍一迟疑,就将错过进取的、成功的机遇。</p> <p class="ql-block">阿城在变。不仅市容市貌,更深刻的还是人们的思想、观念。</p><p class="ql-block">在琳琅满目的农贸市场里,我如一条流浪的鱼,从挤挤挨挨的人群中穿来绕去。我为物质的丰饶、色彩的斑斓、果蔬的芬芳而流连忘返。更为在这里租了两个摊位、把小日子经营得红红火火的老同事感到骄傲与自豪。他说过去总是放不下架子,生活再苦再难也硬端着身份、绷住面子。其实,观念一变,脚下的路就豁然开朗,很亮堂、很宽广……</p> <p class="ql-block">通城路上华灯齐放。每一帕橘红的光晕里都葳蕤着一个璀璨瑰丽的梦。</p><p class="ql-block">记得这条崭新的马路剪彩通车的那个秋天,我和《阿城报》的林晓兰、景晓龙等,漫步在火车站即将竣工的立体交叉桥上。</p> <p class="ql-block">白云朵朵,金风浩浩。火车的轰鸣与震荡机的怒吼合鸣,蓄满柔情的阳光与饱含希冀的目光交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着、攀谈着,从桥头堡那匹振鬃奋蹄的千里马,谈到这座突飞猛进新城的未来,从一架架托起钢梁的桥墩,谈到我们新闻工作者肩头的责任与使命……</p> <p class="ql-block">阿城在变,家乡在进步。我从街上流行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中看出来了,从一节节拔地而起、耸入云端的脚手架上望得见了,从人们风风火火的脚步和不易察觉的微笑中窥探出来了,从《阿城报》刊发的一条条令人欢欣鼓舞的讯息里感悟到了……</p> <p class="ql-block">故乡阿城离我愈远了。但她依然在我的心中辉煌的矗立着。阿城人民正用勤劳的双手重塑着城市——城市的名字、街道、风俗及未来。同时,也重塑着自己——自己全新的观念、拔节的生活,以及靠勤劳双手酿造小康生活的崇高追求!(此文为20年前旧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