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修水印象之一:红色记忆</p><p class="ql-block">2025.03.22.</p><p class="ql-block">修水县是江西西北边陲一个小小的山区县,西边与湖南接壤,北边与湖北接壤。身居偏远的修水县在江西省好像没什么存在感,但在它这里发生过的一件事,却深深地印在了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军史的记忆中,那就是它是秋收起义的起始点。</p><p class="ql-block">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一样,都是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标志性事件。但秋收起义的结局却和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不同,它没有完全失败,而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点燃了井冈山的星星之火。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秋收起义的总指挥部就设在修水县。</p><p class="ql-block">秋收起义的总指挥是卢德铭,党代表是毛泽东。秋收起义的总兵力为一个师。下辖三个团。师部和一团驻修水县。二团驻安源(萍乡)。三团驻铜鼓县。总兵力约5000多人。</p><p class="ql-block">由于秋收起义的参与人员各不相同,有北伐军战士,有武装起来的工人,也有武装起来的农民,为统一指挥,湖南省委将这几股武装力量统一编制起来,统称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是我们党领导下的第一次有编号的队伍,更是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旗号的队伍。既然成军了,那就得有军旗呀!于是何长工、陈树华和杨立三三人设计出了我们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的第一面军旗。这都是秋收起义有别于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原本是要赶到修水参加秋收起义的,但由于他到达铜鼓县时秋收起义就开始了,所以他就近在铜鼓参与了起义,稍后才与卢德铭等人汇合,并正式进入了秋收起义部队的领导层。</p><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为秋收起义填写了《西江月》一词,词名为“秋收暴动”。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西江月•秋收暴动</p><p class="ql-block">军叫工农革命,</p><p class="ql-block">旗号镰刀斧头。</p><p class="ql-block">修铜一带不停留,</p><p class="ql-block">便向平浏直进。</p><p class="ql-block">地主重重压迫,</p><p class="ql-block">农民个个同仇。</p><p class="ql-block">秋收时节暮云沉,</p><p class="ql-block">霹雳一声暴动。</p><p class="ql-block">(注:毛主席后来对该词在文字上略有改动。)</p><p class="ql-block">以修水为起点的秋收起义是我党我军的一个重要节点,从这里走出了共和国的多名将帅。罗荣桓、谭政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而其中,1955年授衔时唯一一位女将军李贞,就是从秋收起义军中成长出来的女战士。</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与卢德铭</p> <p class="ql-block">秋收起义总指挥部及师部旧址修水商会。</p> <p class="ql-block">师部大厅。</p> <p class="ql-block">师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师长余洒度。余是黄埔二期生,中共党员。任师长时年仅23岁。余洒度后对革命前途丧失信心,转而加入国民党复兴社。最终因贩毒而被处决。</p> <p class="ql-block">余洒度卧室。</p> <p class="ql-block">师部领导。</p> <p class="ql-block">一师一团旧址。</p> <p class="ql-block">设计军旗旧址。</p> <p class="ql-block">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p> <p class="ql-block">我2012年拍摄的军旗。</p> <p class="ql-block">秋收起义时的标语。</p> <p class="ql-block">卢德铭牺牲地。卢德铭墓地在萍乡市芦溪。</p> <p class="ql-block">芦溪秋收起义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卢德铭墓。卢德铭牺牲时仅23岁。</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西江月秋收暴动。</p> <p class="ql-block"> 从秋收起义走出来的部分将帅。</p> <p class="ql-block">共和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