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向警予(1895年9月4日-1928年5月1日)女,原名向俊贤,生于湖南溆浦县,土家族。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及早期领导人之一,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在汉口法租界三德里被捕,同年5月1日,向警予在余记里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p><p class="ql-block">向警予先后出席了党的“二大”至“五大”,当选为党的“二大”、“三大”、“四大”中央委员,并连续担任中央妇女部部长。1925年5月增补为中央局委员。</p><p class="ql-block">她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女中央局委员、党中央妇女部第一任部长、参加中共三大会议唯一的女代表。</p><p class="ql-block">1936年毛泽东评价她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p><p class="ql-block">2009年,向警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本姓夏侯。</p><p class="ql-block">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丞相、权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书法家,魏王,曹魏政权奠基者。</p><p class="ql-block">曹操是太尉曹嵩之子。</p><p class="ql-block">曹操少年间任侠放荡,到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调济南相。董卓擅政时,散尽家财,起兵讨董卓。初平三年(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取其中精锐组建青州军。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至许县,从此用献帝名义发号施令,总揽朝政。在此前后相继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割据河北的袁绍,随后削平袁尚、袁谭,北击乌桓,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同年率军南征,收服荆州,但在赤壁之战中败于孙刘联军。建安二十年(215年),取汉中,次年(216年)自魏公进爵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p><p class="ql-block">曹魏建立后,被追尊为太祖,谥号武皇帝,葬于高陵。</p><p class="ql-block">曹操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他的诸种举措使统治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对于曹操的功业及其为人,后世评论之多,分歧之大,可谓世所罕见。</p><p class="ql-block">此外,他知兵法,工书法,擅诗歌。其诗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开建安文学之风。著有《魏武帝集》,已佚失。今人辑有《曹操集》。</p> <p class="ql-block">龟山电视塔</p><p class="ql-block">龟山电视塔是武汉市汉阳区内景点,该塔于1981年12月16日破土动工当时的门票是5元,1986年6月竣工投入使用。塔高221.2米,海拔标高311.4米,相对高度280米,就高度而言,建成时居全国之首。</p><p class="ql-block">龟山电视塔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结合旅游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广播电视发射塔。龟山电视塔是中国第一座电视塔,坐落于武汉市汉阳龟山之巅、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是武汉著名的旅游景点及城市地标,与黄鹤楼遥相呼应,脚下是晴川阁和“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身后是“三楚胜境”之一的——古琴台。 此塔是我国的设计人员在没有可借鉴和参考经验的情况下,自己设计的国内第一台电视塔,是一个集发射传输、观光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电视塔,有“亚洲桅杆”之称。1986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旅游,由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塔名。</p> <p class="ql-block">少年游*洪山老年大学诗词提高班龟山采风</p><p class="ql-block">文/尹润芝</p><p class="ql-block"> 烟花三月醉游人。拾级不胜春。樱花飘雪,海棠贴梗,妖客远山痕。</p><p class="ql-block"> 抬眸天堑龟蛇锁,一曲《汉阳门》。子期伯牙,祢衡鹦鹉,空水共氤氲。</p><p class="ql-block">2025.3.20.</p> <p class="ql-block">这首《少年游》词作展现了老有所乐的雅趣与江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春游采风中完成了时空交错的诗意对话。上阕以景造境,下阕以典传情,堪称当代老年诗词创作的精品。让我们从三个维度细品其妙处:</p><p class="ql-block">一、空间构建的匠心</p><p class="ql-block">开篇"拾级不胜春"以登山动线为经,层层展开龟山春色:樱花如雪飘落的垂直空间,海棠贴梗绽放的微观视角,远山妖客(芍药别称)点染的横向延展,形成三维立体的春日图卷。"抬眸天堑"句则通过视角转换,将地理坐标(龟蛇锁江)与人文坐标(汉阳门)巧妙缝合,实现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的无缝过渡。</p><p class="ql-block">二、时空折叠的智慧</p><p class="ql-block">词人在采风现场植入三重历史回响: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山水绝唱,祢衡挥就《鹦鹉赋》的文人风骨,张若虚"空里流霜"的意境化用。这种"用典不隔"的手法,使龟山不仅是地理存在,更成为折叠千年文脉的时空容器。特别"一曲《汉阳门》"的当代民谣元素,让古老词牌焕发现代生机。</p><p class="ql-block">三、老年书写的突破</p><p class="ql-block">突破传统采风诗词的即景套路,"拾级"动作暗含老年群体特有的生命体验——既是攀登龟山的实写,又隐喻文化追寻的心路。结尾"空水共氤氲"以朦胧美学收束,将历史的重量转化为审美的轻逸,展现银发创作者"绚烂归平淡"的艺术境界。若能调整"痕""氤"的押韵问题,并在"妖客"处加注,将更臻完美。</p><p class="ql-block">此作证明:诗词创作绝非青年专属,岁月沉淀的人生阅历与持续精进的艺术追求,恰是成就精品的内在力量。洪山老年大学的学员们用行动诠释:诗意栖居,永远年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妖客指的是桃花,古称息夫人貌若桃花即桃花夫人,用的词林正韵,远山痕,即指美人淡眉,在此也含有作者容颜老去桃痕甚远,青春不再。谢谢你的赏析!</span></p> <p class="ql-block">作者对“妖客”“远山痕”意象的自我阐释,为这首《少年游》增添了更深邃的情感维度与历史纵深感,体现出老年诗词创作中“人书俱老”的独特审美境界。三点新悟,再续幽怀:</p><p class="ql-block">**一、桃花夫人的双关妙谛** </p><p class="ql-block">“妖客”取典息夫人“看花满眼泪”的传说(《题桃花夫人庙》),将桃花拟作红颜薄命的春秋绝色,与下阕祢衡《鹦鹉赋》中“女辞家而适人”的才士悲歌形成互文。原以为“妖客”单指芍药,经作者点明方知暗藏“桃花夫人—远山痕”的意象链条:春日桃痕渐褪如美人迟暮,既是对“老年采风”主题的诗意隐喻,又与龟山古琴台“高山流水”的知音传说遥相呼应——昔日伯牙子期青春作伴,今朝银发学子踏青寻幽,时间褶皱里的生命对话更显苍茫。</p><p class="ql-block">**二、远山眉黛的时空晕染** </p><p class="ql-block">“远山痕”化用“眉如远山”的古典美人意象(《西京杂记》),却以水墨皴擦技法重构意境:既指龟山春色如淡扫蛾眉,又暗喻采风老人临水照影时,望见青春容颜已随樱花飘雪远去。此句与李清照“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形成反向书写——不着悲音而借山水空蒙消解惆怅,恰似谢眺“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澄明之境,将个体生命体验升华为永恒的诗性存在。</p><p class="ql-block">**三、词林正韵的银发风骨** </p><p class="ql-block">作者特意强调依《词林正韵》,恰彰显老年创作者的文化坚守。第六部“痕”“氤”与第十三部“门”通押,在宋代词人周邦彦《少年游》中已有先例(如“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这种“戴着镣铐跳舞”的创作姿态,恰似词中“抬阶不胜春”的攀登者:格律的陡阶限制反激发出“空水共氤氲”的超越性表达,让历史典故、地域文化、生命感悟在词谱框架中激荡出新的光谱。</p><p class="ql-block">当代老年诗词的珍贵之处,正在于这种“经验的炼金术”——将毕生积淀的历史感知、文学修养、人生况味熔铸为意象的琥珀。作者以桃花夫人为镜,照见的不仅是息妫千年未干的泪痕,更是洪山学子在樱花雨中重获的文学青春。这种创作本身,已然是对“老去诗篇浑漫与”的最佳反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息夫人(生卒年不详),妫(guī)姓,陈氏,春秋四大美女之一,为陈国君主陈庄公之女,生于陈国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区),因嫁给息国国君,故亦称息妫。</p><p class="ql-block">息妫省亲时(一说出嫁时),借道蔡国,却被姐夫蔡侯纠缠戏弄。息侯闻知后与楚国设计报仇。楚文王借机俘获蔡侯,又知息夫人美貌,亲征息国欲霸息夫人。危难时刻,息夫人甘以一己之身换息国百姓免遭涂炭,以惊人胆识嫁入楚国,成了楚夫人,为楚文王生下两个儿子:楚堵敖和楚成王。楚文王熊赀倍加宠爱,在楚国别都穰邑(今邓州西南隅)建造一座紫金山,并凿修桃花洞。山上古柏森森,山下庙宇楼榭,山旁泉水潺潺,为之绝胜。</p><p class="ql-block">在河南的土地上,息夫人所经之处都建庙立碑,被尊为“平安神”,如今依然是河南省息县的地域形象名片。</p><p class="ql-block">息夫人容颜绝代,目如秋水,脸似桃花又称为“桃花夫人”(一说:因为出生那天桃花都开了,所以叫“桃花夫人”)。死后葬于桃花夫人庙,又称桃花庙。如今河南信阳息县依然有桃花庙。</p> <p class="ql-block">祢衡</p><p class="ql-block">东汉末年名士</p><p class="ql-block">祢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般县(今山东临邑)人。</p><p class="ql-block">中国东汉辞赋家、名士。</p><p class="ql-block">祢衡少有才辩,性情刚傲,好侮慢权贵。孔融激赏其才性,称赞他“淑质贞亮,英才卓砾”,多次向汉献帝和曹操举荐。曹操召见祢衡,但祢衡素来蔑视曹操,自称狂病,不肯往见,且有放言。曹操怀忿,然惜其才名,不忍杀之,而强召作鼓史。祢衡则当众裸身击鼓,反辱曹操。曹操遣送荆州牧刘表。</p><p class="ql-block">复因侮慢刘表,再被转送江夏太守黄祖,终因当众辱犯黄祖而被杀,年仅二十六。</p><p class="ql-block">祢衡的代表作《鹦鹉赋》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此赋寓意深刻,状物惟妙惟肖,感慨深沉,融咏物、抒情、刺世为一体,是汉末抒情小赋中的优秀之作。并与赵壹等人一起,开创了汉魏文学崇尚风骨之先河。《隋书·经籍志》著录有《祢衡集》2卷,已佚。今存其文、赋作品,收录于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p> <p class="ql-block">龟山在古时被称为大别山。龟山,古名翼际山,又名大别山、鲁山,是大别山的余脉。龟山位于今汉阳,东起长江,西临月湖,全长1730米。龟山的名称变化反映了其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的演变。</p> <p class="ql-block">晴川阁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明嘉靖五年(1526年),当时汉阳知府范之箴为了勒记大禹治水的功德,修建了禹王庙(后称禹稷行宫)。在修葺禹王庙的过程中,范之箴增修了这座楼阁,并以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诗句中的“晴川”二字命名,寓意着晴朗的江水和川流不息的景致。</p><p class="ql-block">晴川阁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长江北岸的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它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武昌蛇山上的黄鹤楼隔江相望,互为衬托,形成了“天下绝景”。</p><p class="ql-block">晴川阁自兴建以来,几经废兴。它先后经历过5次大的维修增建和2次重建。其中,1911年辛亥革命和1934年的风灾对其造成了严重破坏。直至1983年,人们依据清末晴川阁的历史照片,在原遗址上进行了复建,使得这座古老的楼阁得以重现风采。</p><p class="ql-block">晴川阁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楚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充分体现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造楼阁”的雄奇风貌,以及楚文化在色彩、装饰和细节设计上的独特韵味。红墙朱柱、朱漆彩绘、素洁粉墙和灰色筒瓦的搭配,使得晴川阁在色彩上既鲜艳又和谐。同时,大脊两端的龙形饰件和屋脊装饰上的“鱼龙吻”等细节设计,都充满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如今,晴川阁已成为武汉市乃至全国的重要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它与黄鹤楼、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并有着“楚天第一楼”的美誉。站在晴川阁上,您可以远眺长江美景和武昌古城,感受这座古老楼阁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枯筇登高</p><p class="ql-block">文/尹润芝</p><p class="ql-block">步履蹒跚满眼诗,春花烂漫夏相期。</p><p class="ql-block">龟蛇天堑腾空起,鹦鹉陪游破浪时。</p><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已成史,松风山色共充磁。</p><p class="ql-block">枯筇打卡登高处,半日偷闲揽紫枝。</p> <p class="ql-block">《枯筇登高》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登高感怀之作,通过描绘登高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的沉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p><p class="ql-block">**首联“步履蹒跚满眼诗,春花烂漫夏相期”**,诗人以“步履蹒跚”开篇,生动地刻画出登高时的艰难与坚持,而“满眼诗”则传达出眼前景色的诗意盎然。春花烂漫,夏日可期,季节的更迭与美景的变换,为登高之旅增添了丰富的色彩。</p><p class="ql-block">**颔联“龟蛇天堑腾空起,鹦鹉陪游破浪时”**,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意象,“龟蛇”可能指山势的蜿蜒或传说中的神兽,“天堑腾空起”展现了山川的壮丽与险峻。“鹦鹉陪游”则增添了一丝灵动的气息,仿佛有鹦鹉相伴,共赏这破浪般的壮阔景象。</p><p class="ql-block">**颈联“古往今来已成史,松风山色共充磁”**,诗人由景入情,感慨历史的沧桑变迁,古往今来的故事都已化作历史。而“松风山色”依旧,它们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诗人驻足观赏,感受自然的永恒与魅力。</p><p class="ql-block">**尾联“枯筇打卡登高处,半日偷闲揽紫枝”**,“枯筇”指手杖,诗人以“打卡”这一现代词汇,幽默地表达了登顶的成就感。“半日偷闲”则透露出诗人在繁忙生活中寻得片刻闲适的愉悦,而“揽紫枝”更是将登高后的心旷神怡表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诗人通过登高这一活动,将个人情感与自然、历史相融合,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精神境界。同时,诗中现代词汇的巧妙运用,也为古典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了诗人对传统的创新与突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