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朝花夕拾②</p><p class="ql-block">马友营初中光辉一页</p><p class="ql-block">1978年1月9号上午,北票县(那时还不是市)首届中学生数理化竞赛在北票如期举行。全县三十多个学校一百四十多名学生参加。第二天(10号)公布成绩,马友营初中参赛队取得农村组第一名(城乡混合大概第四)的骄人战果(郑宪民取得个人全县第四)。N年之后,李庆国校长在一次开学典礼上在介绍完那次竞赛之后说:那次的成绩是我们马友营初中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p><p class="ql-block">那次本来没有我什么事儿。当时我也看到了学校在黑板报是发布的通知:“自愿报名参加全县数理化竞赛选拔赛”云云,我想我就数学还行,物理的力学光学算是略知一二,电学就啥都不会了,而化学对我来说几乎算是天书。所以我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更没报名。但在开赛之前,我的数学老师安亚和找我,问我为何不参加,我弱弱的回答我的理由,被安老师训一顿,并告诉我他已经给我报名了,马上去考场参加考试,就这样我稀里糊涂地进入考场。等答完数学卷,理化卷我连看都没看(看也不会),也没交卷。我想这回算是完成了老师的心意,至于结果我连想都没想。可是第二天公布成绩,我竟然以数学一科的成绩(我记得大概是75分)名列总分榜第三位!</p><p class="ql-block">学校先是确定我们五人进行集训,然后又进行了两次模拟考试,最终才确定我们三人:郑宪民、安亚亮和我</p><p class="ql-block">听带队老师(马俊明,当时是学校团支书)说:校长临行前交代,要是竞赛成绩在前八名,我们就可以到照相馆留影纪念。所以上午表奖大会,下午,我们就去红星照相馆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前排:右马俊明、左郑宪民,后排:右安亚亮,左我)。</p><p class="ql-block">三人中,郑宪民最强,我最弱,我理化卷几乎空白,按照我的想法我肯定交白卷或者不交,但在学校老师们就很严重的叮嘱我:不要交白卷,不会就蒙,万一蒙对几分呢[快哭了]后来听说全县的个人成绩,我大概第24,安亚亮大概第19,而郑宪民第4。</p> <p class="ql-block">当时学校校长王庆田,教导主任安守印。我们回来的第二天,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庆功大会”,我们被请到主席台上,接受着全校老师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学校奖励我们每人一个红色塑料皮日记本,扉页上校长亲自写的颁奖词,有红色公章和红色的大“奖”字,还记得带队的马老师讲我在北票肚子疼,如何硬挺着坚持答完卷的“感人事迹”[偷笑]</p> <p class="ql-block">那次竞赛对于我来说,可不只是为学校争光,而是我人生好多个“第一”:第一次自己离开家并住两宿,第一次坐班车(严格上讲是第一次坐机动车,我以前只坐过牛车、马车、毛驴车),第一次进城,第一次住旅馆,第一次知道城里晚间的街道竟然是亮的,第一次吃白面大馒头+大米粥+鸡蛋+小咸菜这样的标餐……</p> <p class="ql-block">我那次竞赛,又骄傲又犯愁的是我母亲。自己的儿子代表学校进城去参加竞赛自然是引以为傲。但我那时除了到处露着棉花套子的棉衣棉裤外,连个外衣外套都没有,就更不要说衬衣了!棉鞋也露着脚后跟。我母亲用了两天的时间给我借来一件蓝色上衣一件黑色裤子和一双黑色棉胶鞋(当时叫棉乌拉),当然都是半旧不新的,还给我借来两块钱……我知道母亲的难,所以我在北票只花了七分钱买了一本很薄的书,剩下的钱都给我母亲拿了回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