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阑珊处分外妖娆时(二)

馨香一片

<p class="ql-block"> 曼令大寨向美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村委会旁边的曼令大寨,有一百多户人家,据说是周边几个布朗族村寨的议事中心,由于交通和观念的制约,比较闭塞和落后。</p><p class="ql-block"> 先往老寨的平整工作定下实施时,就必须加紧下一个村寨的准备,大约是5月3日,久旱的勐遮飘了零星的雨滴,预示雨季也即将来临,一旦下一场大雨,我们根本无法上山,我赶快和人大主席商量,想第二天就上去。主席还在勐混任职时和曼令打过很长时间的交道,听到我想上去开会说服老百姓,他连连摆手说,曼令大寨的老百姓根本不会听话,他在寨子动员他们种云麻的时候,通知了一早上,等了一早上,只有一个老百姓来蹲在跟前,气得他发火开口大骂,人才三三两两集中过来。听他这么一讲,我心里也发怵,但军令状已立不能不做呀,狠下心收拾好衣物,白天等不到,我就等晚上,大不了就睡在寨子里。</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等我们赶到寨子时,顺着一个坡走到坡顶中心一户人家旁边稍微平整宽敞的地方,出乎我的意料,竟然有很多老百姓和村干部、新农村指导员等在那里。木楼下,还没放牧的几头黄牛、水牛踩着厚厚的牛粪,焦躁得哞哞叫,我忍着一阵阵直冲鼻子的牛粪味道,把项目的情况和项目资金给大家介绍了一下,也把困难和问题讲了一通,村委会副支书岩温光,用布朗话把我的大概意思也给老百讲了,当时我注意到人群中有一个中年布朗族男子,十分认真的听着我讲,在我们讲完后,群众开始有些议论纷纷的时候,他马上大声的用布朗话说道着,不知道说了什么,反正群众瞬间静下来,纷纷表态就四下散去。</p><p class="ql-block"> 我们和村委会的干部、村小组的干部一起到他们相中搬迁的地点去看,坐在车上远远的我就看见一棵大榕树,斜伸着一根大树干越过路面,车停在树旁,我欢喜的说,如果村寨搬来这里,我一定要在这个树干上拴一个秋千,圆我爱荡秋千的梦。可吕主任看了四周一眼说到,在这里推宅基地得花巨额资金而且饮用水还得从老寨子那边引过来,两三公里的路也需要十几万块钱。无一例外被否决了,老百姓面面相觑,我也念念不舍辞别了那棵神树,以至于以后多次在那树干下穿过时,我都非常遗憾没有圆我的秋千梦。如今这棵大树干下的气根,也在路边上长成了一棵树,形成了一个“活着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 为立而破涅槃重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无址可选,就原址改造。返回村寨里,大家顺着山边的房屋细致查看地形,那天我还穿了一双坡跟鞋,要踩着那已经形成小沟壑,老百姓每天进出家门的凸凹小道,别提有多紧张和狼狈,只好弄了一根棍子杵着,生怕一分神就摔得个四仰八叉的大笑话。一帮人拿着皮尺,顺着山形转了一圈又一圈,终于确定了推第一个平台位置,当时吕主任开玩笑跟我说:书记,你交给我的任务完成了,推到确定的位置,寨子坡脚的缅寺就可以高过寨子了,以后这个寨子说什么话都听了,但资金缺口还是很大的。</p><p class="ql-block"> 看着跟着我们转悠一整天的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只能很无奈的要求山坡周边的六七十户老百姓必须在6月30日前拆房搬家在原址改造平整,另外没办法安置只能找资金想办法再确定。我心里也暗暗的想,如果老百姓不在规定的时间里拆房子搬开,我们只能决定这笔资金用于田间的水沟建设了,因为这也是他们镇人大代表提的意见建议。</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房子确实比较小也比较差,来自州档案局的新农村指导员罗睿,倒是拍了不少的照片,年代已久,我也无从索要。总之,老百姓就势把房子拆除,顺着路的两旁建盖着简易的窝棚,一直到那一棵斜伸着树枝的大树边。后来雨季来临,我们也没办法上去,一旦晒上两天,路稍微硬了一点,我一定要上去看一看,但路过老百姓临时搭建既不遮风也不挡雨的小窝棚时,我总是心有不忍,不愿睁开眼睛看。记得第一次通知我们说,地基的平台已经完成,要我们上去验收,走到平台一看,吕主任直接走到他当时定的那个位置,指着说没有推到位,施工人员有一点不乐意了,他又让老百姓配合拿出卷尺,边测量边说,不再下沉一米,村寨里面的沟、路怎么安排?</p> <p class="ql-block">第三个平台平整现场照片</p> <p class="ql-block">  当推到确定的点后我们再上山时,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平整出来的这块地精心的测量下,只够安置58户村民,拆房搬出去的60多户村民,还有几户没办法安置,再说资金也是给整个寨子的老百姓,不能不把整个寨子考虑进去,不然好事就要办砸了。怎么办?只能还是在寨子里想办法,考虑到资金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再推两个平台,分两步实施的意见,正在做饭给我们吃的会计,一听到我们要推平台,就必须砍掉他们家的酸木瓜树时,说什么也不愿意,扔下手中的锅铲跑了,好说歹说,把他劝来说说想法,就一口咬定要砍两颗酸木瓜树,必须给3000块钱,这个数好像是我那个时候两个月的工资了,这边还为资金不够犯愁,那边却怎么也做不通工作,工期不能延误啊,我只能跟施工的师傅说,要不你帮忙把这个钱先垫上,我们以后想办法在工程款里解决。所幸村副支书岩温光宽慰我说,先推其他村民的,他们这个平台十多户村民以后找到资金再说。</p> <p class="ql-block"> 第一批抽到宅地基号的村民确定以后,由于周边的坡还是比较陡,如果不围挡好,那么下雨就会导致很多的土方量下去,上面的地基也保不好,为此,我们马上布置村组,把宅基地周边分段量化到群众,让群众一层一层栽桩,用竹篱笆围挡,及时种上芭蕉之类的作物。村民们也在积极努力建盖着房子,每当下雨的时候,我只能遥望着曼令方向心里不停的祈祷。</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资金很少,大概整个村寨就是35万,推第二批宅基地的时候,资金就不够了,恰好发改局有村委会篮球场建设的5万资金,没地点建设,我赶快到局里去磨,终于同意资金更改到曼令大寨,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第三批宅基地平整应该是半年多以后,那时候所幸可横冲直闯跑有项目的部门哭穷叫苦,软磨硬泡,能争取一些资金回来,想不起是用奖补资金还是争取来的资金解决的,总之,曼令大寨的宅基地平整圆满的完成了。</p><p class="ql-block"> 所幸国家已出台了抗震民居改造补助政策,村民的房子建好后,我们又安排村建所把一家家老房子的照片和新房子的照片,做成档案材料,报相关部门。曼令大寨户建新抗震房均补贴1万元,为了激发村民筹资建设村寨的热情,也为了获得县政府一事一议、投资投劳奖补资金,再投入村寨建设,我们又趁势引导村民召开一事一议会议,根据规划投义务工将村寨的排水沟挖出来,把抗震民居奖补资金的一半,用于实施村寨沟渠建设。那时候满脑袋就是成天想方设法,靠得上什么政策就用什么政策去争取资金,最终保证了整个村寨的生活用水排泄通畅,也保证道路今后不被冲刷和侵占。</p><p class="ql-block"> 回想已过去了十五六年,我也和那一个当初认真听我说话的中年布朗族汉子岩坎叫,成为了好朋友,在他不失时机的要我协调水务局帮助村寨解决饮用水后,他欣喜的告诉我,自从寨子平整了地基,改变了模样后,人也不生病了,鸡,猪,牛都好养了,当然人居环境改善了,老百姓生活有奔头,生活条件自然也提升了。每年逢泼水节、开门节或关门节,我都要回村寨那么一两次,到原村副支书岩温光和岩坎叫家坐一坐,我想,这样的情形可能会一直持续到我再也上不了山为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