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要给各位介绍的是明朝进士刘节。</p><p class="ql-block">刘节(1476-1555),江西大余梅山人。他出身贫寒,青年时期以制瓦为生。他一边劳作,一边研读《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对颜体书法也颇有研究。</p><p class="ql-block">他28岁中秀才,次年乡试夺魁,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及第。殿试时,他的“百首梅花诗”文采飞扬,获封“梅国先生”,成为明代科举史上独特的文化符号,再次打出了江西大余“梅花诗国”的名片。 </p><p class="ql-block">初任南京兵部主事,因忤逆刘瑾被贬安徽宿松知县。任内他整顿吏治、减轻赋税。后升任四川提学副使,重建锦江书院,培育出杨慎等名士;在广西创办宣成书院,首创“土司子弟入学”制度,开边疆文教先河。嘉靖十一年(1532年)任刑部右侍郎期间,他修订《问刑条例》,主张“慎刑恤狱”,尤其关注南方少数民族案件司法公正。 </p><p class="ql-block">这位从梅山走出的寒士,用泥土与梅花书写了“诗书继世”的传奇。其事迹被载入《南安府志》,学者湛若水赞其“寒梅砺雪品,劲松凌霜节”,至今赣南仍传颂着“刘侍郎”的清官佳话。</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