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十五年前的1970年3月20日,原老静安69届首批知青在彭浦车站上车,奔赴安徽萧县插队落户,开启人生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当时十几个中学,150多人被分在郑腰庄公社下的8个大队。</p> <p class="ql-block">五十五年前的今天,我们共赴安徽插队,相聚在淮北大地。</p><p class="ql-block">五十五年后的今天,在故土我们相聚在顾村壹号会馆。</p> <p class="ql-block">宛教授为55周年庆每人精心准备的纪念礼品。谢谢宛教授夫妇俩人。↓🙏🙏🙏</p> <p class="ql-block">(1970年3月20日在上海彭浦车站去插队列车上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到场每位插友在纪念横幅上签名留影。</p> <p class="ql-block">他(她)们当时只有16,7岁,还未到成年人,名义上69届初中毕业,实际上只有66届高小毕业证书。当时的他(她)们心智还嫩阅历尚浅,却背负知青名称响应政府号召一遍红上山下乡</p><p class="ql-block">(老照片为证)</p> 插队时的劳动情景↓ <p class="ql-block">插队时女知青先进代表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他(她)们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所有的一切,吃尽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在广阔天地磨破了肩膀晒黑了皮肤砺炼了自己。他(她)们经历了一次次社会变革,从文革到上山下乡,从回城到下岗……。所有一切他(她)们都硬扛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知青农场时的老照片(1976年)↓</p><p class="ql-block">岁月蹉跎,时间是味催老剂,当年的花季少女,现己两鬓白发,感叹人生苦短。</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及各大队知青代表为纪念插队落户55周年活动上台即兴发言。</p> <p class="ql-block">才女清唱《最美不过夕阳红》↓</p> 插友小老弟清唱《花妖》↓ <p class="ql-block">就餐时的欢快场景。举杯共庆55年情,“醉”美不过夕阳红。</p> <p class="ql-block">三位教授同框。↓👍👍👍</p> <p class="ql-block">如今他(她)们都已70多岁走在夕阳的路上,能走多远就靠自己的体魄和心态。但愿我们这辈人忘却一切烦恼,过好当下每一天,迎接新一天的太阳。</p><p class="ql-block">知青精神永存!</p> 参加纪念活动集体照 <p class="ql-block">谢谢各位插友们不顾路途遥远积极参加这次活动。🙏🙏🙏</p><p class="ql-block">也感谢插友大师提供拍摄的美照。🙏🙏🙏</p><p class="ql-block">祝大家身体健康,下次再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