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票里的青春印记

青山绿水 合好

<p class="ql-block">  在整理书房内泛黄的书籍时,我偶尔发现了一本1986年《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刊物里夹着的一张“唐县中学学生食堂”饭票。屈指一算,这张饭票在此安家也快四十个春秋了。我眼睛盯着这张饭票,四十年前就读唐县中学时的校园生活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里。</p><p class="ql-block"> 在那学生时代里,从初中开始,我就增添了一个崭新的名字,那就是“住宿生”。初中毕业后顺利进入唐县中学高中班,还是住校生活。凡是住宿生每天都要和饭票打交道。饭票记录着同学们的青春印记,记录着你我之间的同学情谊,饭票里有中学时代的许多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的中学时代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度过的。那时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新生入学之后,学校首先要求我们这些住宿生把自己的口粮关系从农村转到学校。学校里有专一管理食堂伙食的管理员,新生口粮转到学校后,每周从管理员那儿,领取印有该就读学校学生食堂字样的统一塑料饭票,再交上十块钱现金兑换成菜票,方便在食堂里打饭使用。</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学校食堂里吃的都是以粗粮为主。每天都能保证同学们的一日三餐准时开饭,不管是吃窝窝头、干粮还是饼子,统统都是玉米面做的,只是变化了一下花样而已。早晚饭吃一两(粗粮)饭票的玉米面稀粥和二两(粗粮)饭票一个的金黄色窝窝头,除此之外再来上5分钱的咸菜。中午饭主食还是这种换汤不换药的金黄饼子和干粮。花上四两(粗粮)粮票买上两个,再买两毛钱一份的炒菜,就解决了午饭问题。</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中午的炒菜就是炒白菜、炒萝卜丝、炖土豆块,一年四季没有多大的变化。但学校里有规定,每周可以不定期的改善一次生活,主要是蒸一顿白面馒头、炸一次油条或吃馅包子什么的。每逢听说食堂要改善生活时,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迅速传遍整个校园。学生们到了饭点时间,一拥而上,挤着排队。由于学校里住宿生多,三四个卖饭窗口同时开放,也得排起足有20多米的长龙队伍。如果不及时排队,或去的晚了,改善生活的这顿丰盛午餐,食堂就会卖完,就只好再次吃玉米面窝窝头,也就错过了每周一次的好生活。</p><p class="ql-block"> 改善生活的这顿饭食,不像平日里自己想吃多少买多少。为了学生有一顿饱餐,这顿饭食实行定量份餐,每人得花上六两(细粮)粮票,购买一份油条、白面馒头或馅包子,中午吃不完,晚上还可以慢慢享用。饭量大或是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学生,也允许买两份,不受限制。相比之下,也有个别女同学因家庭不富裕,为了节省饭票和开销,两个要好的同学商量着合买一份的也是很普遍的。</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当学生的那个时代,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男女生同学之间说说话聊聊天,共同讨论数理化题目的机会相对于初中时期就比较普遍了。有时同学间因饭票而产生互帮互助的事情在学校也时有发生。记得学校某班有一矮个子瘦瘦的男同学饭量却特别大,而家庭条件非常困难,学习成绩却在班里占了中上等。他自己暗暗规定,为了节俭,饭票每天定量,从不超额,每顿饭最多三两(粗粮)粮票。每到改善生活的那天中午,他就趁其他同学去打饭的时间,一个人偷偷的躲在教室后面的角落里快速地吃点剩下的饼子和咸菜。他这种生活时间一长,同班前排女同学观察到他的这一举动,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每到食堂改善生活那天,她就主动多买一份,送到男同学的课桌上,男同学感动不已。这位女同学也是受家庭的熏陶,乐于助人。她平日里总喜欢帮助别人,送给其他困难同学的那些粗粮饭票也是不计其数。就是这一张张小小的饭票拉近了她与同学们的距离,结下了许多同窗共读,无话不谈的知己和要好的闺蜜。饭票成了她的见证者。</p><p class="ql-block"> 饭票虽然是学生们的口粮,人人需要,但还有拾金不昧的典型人物。记得有一次,某班女同学陈某在女生宿舍楼下捡到了一捆一斤一张的细粮饭票。后来知道这捆饭票大概有三十斤左右。陈某当时捡到饭票,身边并没有一个人,完全可以装进自己的口袋,解决自己一个来月的饭食问题,但陈某还是在此等候了足有半个小时,逢人就问,“这是你的饭票吗?”“这是你的饭票吗?”经过她身边的同学都认为她有神经病似的,直到上课铃声响起,失主也没来认领,她才拿着那捆饭票走进了教室。当班主任王老师站上讲台开始讲课之时,陈某举起了手,把这捆饭票上交班主任了。同学们看到陈某的这一举动都面面相觑,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课后,班主任王老师又把事情和饭票反映并上交到学校教务处,学校专门召集全校师生和教职员工开表彰会,陈某一时成了学校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成了学校的“名人”。</p><p class="ql-block"> 由于结缘饭票,还有同校友毕业之后,以饭票为媒,共同走进婚姻殿堂的同窗好友成为夫妻的也是屡见不鲜。</p><p class="ql-block"> 饭票伴随着我们度过了青春岁月,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与奋斗。在那个为了梦想努力拼搏的黄金时期,饭票不仅是填饱肚子的工具,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它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以及做人的标准,也记录着为了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在校就读的每一位同学也深知每一张饭票的来之不易,它代表着父母的血汗,即使食堂饭菜常年清淡寡味,也从不敢浪费一两粮票,依然坚持着寒窗苦读。</p><p class="ql-block"> 饭票是在校学生校园生活里的一部分。它也成为了青春记忆中一种独特的符号,扎深于每一位住宿生的脑海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