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三国行(六)布宜诺斯艾利斯(上):梦想、创伤、“眼泪水“...

一方

<p class="ql-block">小时侯,上地理课背世界各国首都,阿根廷首都Buenos Aires的中文译名:布宜诺斯艾利斯,我们用上海话读成“玻璃木梳眼泪水”,就很难忘记了。如今,一把年纪,来到这<span style="font-size:18px;">素有“南美巴黎”之称的城市。确实,这里不乏精致迷人之景,但也感受到物价飞涨,人心</span>创伤难愈,<span style="font-size:18px;">经济一低再低的现实</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坐拥肥沃的潘帕斯平原的阿根廷,上世纪二战之前,曾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在后来的约100年间,政局频繁更迭,由富变穷,挣扎翻身的努力,有点像他们的国粹探戈舞步,欲进却退,左顾右盼,左推右拉,华丽转身,原地打转,理想与矛盾纠缠,激情与愤怒交替...。还好,他们有足球,有梅西,让他们激动兴奋高兴。每个地方,生活不会没有“眼泪水”,也不会全是“眼泪水”。</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月广场(Plaza de Mayo),见证历史和苦难</b></p> <p class="ql-block">头天晚上,我们从伊瓜苏飞到这个长长名字的城市,下降时,正好拍到纪念碑球场(El Monumental)。它是1978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场馆。</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 我们的city tour,从市中心的五月广场(Plaza de Mayo)开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导游是这个城市的居民。他让我们在五月金字塔(Pirámide de Mayo)(上图)前站定,听他讲这个广场的故事。顾名思义,开启阿根廷独立战争的五月革命就发生在这里。1811年,为庆祝五月革命一周年,阿根廷政府修建了这座纪念碑。顶部象征自由的雕像,是法国雕塑家的作品。这里,被视为布宜诺斯艾利斯乃至阿根廷的心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他讲起当年阿根廷“肮脏战争”(Dirty War)期间,(1976到1983),阿根廷右翼军政府针对异议人士与游击队的镇压行动,导致多达三万民众被失踪,其中一大部分是儿童时,潸然动容。他说,从1977年起,每周四下午3:30,失踪者的母亲们,头戴白头巾, 在五月广场聚集,抗议这种国家恐怖主义。 时至今日,虽然,军政府已于1983年放弃权力并同意民主选举,五月广场的母亲(Madres de Plaza de Mayo)活动仍在坚持。因为警察不允许在这里停留集会,她们就围绕金字塔一圈圈行走,表现她们寻找被失踪亲人的决心,彰显可怜天下母亲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南美回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月广场的母亲”的故事</span>,使我一眼看到今年的奥斯卡获奖片中的《我仍在此》(I Am Still Here),就想一睹为快。于是与朋友一起去看了。真是一部好片,非常感人。它斩获97届奥斯卡最佳国际故事片奖,并得最佳女演员(托雷斯)和最佳影片提名,实在是名至实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影片改编自Marcelo Rubens Paiva 2015年的同名回忆录,讲述作者母亲的故事。作者的父亲Rubens于1971年1月被巴西独裁军政府的宪兵带走,再也没有回家。这是一部关于一个母亲<span style="font-size:18px;">寻找其丈夫,并</span>保护养育五个孩子的电影;这是一个女人在家人遭受迫害后,决定不屈服,自强自立,坚持不懈地伸张正义的故事。导演沃尔特·塞勒斯 (Walter Salles),也是《中央車站》的导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电影非常真实地再现了巴西当年中产阶层的生活和右翼军政府的恐怖行为,令人难以置信。虽然,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南美国家的一个家庭的故事,但现实意义显而易见。纵观世界,人们不能不担心,同样的悲剧会重演。</p> <p class="ql-block">五月广场东侧是一座西班牙式建筑,是被称为玫瑰宫(Pink House)的政府宫,有卫兵把守。</p> <p class="ql-block">五月广场周边,有不少欧洲风格的建筑。上图,是卡比尔多(Cabildo)国家博物馆。</p> 我们跟着导游来到离广场不远的一幢漂亮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前。起先以为是什么市政机构,却原来是该城最重要的罗马天主教堂—— 圣三一大都会大教堂(Catedral Metropolitana de la Santísima Trinidad)。它始建于16世纪初,是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洲最早修建的天主教堂。正立面前的12根立柱和三角楣上的雕饰,相当精美。 走进教堂,眼前一片华贵。 阿根廷的民族英雄何塞·德·圣马丁( José de San Martín) 就埋葬在此教堂里。陵墓室由2名警卫守卫着。石棺边还有三尊真人尺寸的女神雕像,分别代表阿根廷,智利和秘鲁。这三国,都将何塞·德·圣马丁尊为国父。 我们到那时,正值换岗。仪式十分隆重,引起围观。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绕不开的贝隆夫人(Eva Perón)</b></p> <p class="ql-block">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布宜诺斯艾利斯,贝隆夫人</span>(Eva Perón,或艾薇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绝对绕不开的人物。在</span>7<span style="font-size:18px;">月9日大道,这条全世界最宽敞的大道和贝尔格拉诺大道的交叉口,你一定会看见,</span>卫生部大楼(Edificio del Ministerio de Salud)的93米高处,那两幅用耐风化钢雕制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贝隆夫人的巨幅肖像。第一次经过时,用手机拍到</span>贝隆夫人手持话筒的肖像。(上图)也许她正在宣讲她那美丽而无法实现的梦想:“你们的苦楚,我尝试过;你们的贫困,我经历过。贝隆救过我,也会救你们。” 另一次,黄昏时分,导游特地安排巴士经过那里,让我们拍到夕阳中,她的微笑肖像。(下图)</p> <p class="ql-block">对我们来说,知道贝隆夫人,归功于英国音乐剧大咖蒂姆·赖斯与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共同制作的《艾薇塔》。这部音乐剧再现了她的传奇的一生,那首《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回旋世界,成了她的象征;麦当娜主演的电影《艾薇塔》也轰动一时,使艾薇塔的故事流传更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艾薇塔·贝隆出身贫寒,小女孩时就失去了父亲,早早负担起家庭的重任,饱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于是下定决心,要出人头地。一个美丽的邂逅,使她成为胡安·多明戈·贝隆(Juan Domingo Perón)的第二任妻子。继而她不遗余力助其丈夫登上总统宝座,成为总统夫人。并以其对劳工阶级和妇女权益的贡献而闻名。她的“艾薇塔·贝隆基金会”,为穷人提供住房、医疗和物资支持。我们的导游说,他的亲戚就曾写信给她,要求资助,而他真的收到他索要的东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贝隆夫人33岁时因癌症去世,引起整个国家和民族为之悲恸。无数人长途跋涉数千公里从阿根廷各地赶来瞻仰“国母”遗容,普通民众对她的个人崇拜达到极点。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对贝隆夫人的评价,一直毁誉参半。她与其丈夫代表的贝隆主义,改善了工人和贫困阶层的生活条件,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当福利和工資支出大于当时的生产力,经济脱离自由市场,最终会迅速衰退,且动摇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根基,导致社会动荡。<span style="font-size:18px;">艾薇塔·贝隆的后继者——胡安·贝隆的第三任妻子,后来成为阿根廷前总统的</span>伊莎贝尔·贝隆,就尝到了恶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贝隆主义的影子始终存在。看到有文分析说,去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哈里斯败于特朗普,与她在加州曾支持一系列司法改革措施不无关系。其中包括小额犯罪起诉标准,从950美元增加至1500美元,使加州的“零元购”成为社会安全的隐患。人们担心她一旦当了美国总统,会不会在全美推行这种立法,担心社会安全。这是让特朗普二度上台的原因之一。* 很是认同。</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公共花园里里,拍到这座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代芭蕾舞风格的艾薇塔·贝隆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贝隆夫人的人生在辉煌顶点时戛然而止,使她具有悲剧色彩的魅力。她的陵墓所在的雷科莱塔公墓(Recoleta Cemetery),如今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络绎不绝的游客,大多数是慕名到此,寻找贝隆夫人艾薇塔之墓。雷科莱塔公墓因此成了世界上访问人数最众多的公墓之一。</p> 这是一座古老的贵族墓园,安息着众多阿根廷社会名流,历代精英。陵墓的宫殿式建筑风格,显示了墓主的显赫身份。 <p class="ql-block">每座陵墓外观不尽相同,许多坟墓的设计很有艺术感。</p> 大太阳下,公墓里很热闹。导游直接把我们领到贝隆夫人幕前。她没有与贝隆先生葬在一起,这是她自己家族的陵墓。陵墓上的鲜花,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曾经富甲天下,文化遗产丰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受到欧洲风格的强烈影响。市中心的五月大道 (Avenida de Mayo)上有许多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的欧式建筑,见证了此地曾经富甲天下,如今是游客们打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打卡地一:科隆剧院 (Teatro Colón)</b></p> 科隆剧院(原名:哥伦布剧院)可以说,是欧洲建筑的美洲翻版的代表。它被《国家地理》评为世界十大最佳歌剧院之一。据专业评论说,该剧院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歌剧音响,第二好的音乐会设施。<br><br><p class="ql-block">它始建于1857年,目前的剧院于1908年启用,首演的是朱塞佩·威尔第的《阿依达》(Aïd)。</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的半身像;下图,是朱塞佩·威尔第的胸像。</p> 剧院里的华丽沙龙。 <p class="ql-block">参观者被允许在剧场一隅坐下,体验一下舒适的座位,欣赏舞台、天花板上的经典壁画,听导游讲该剧院曾经的辉煌,世界顶级歌剧、古典音乐和世界芭蕾舞的主要人物都曾在科隆剧院演出。譬如,传奇的希腊裔美国籍女高音歌唱家玛丽亚·卡拉丝(Maria Callas),著名的奥地利指挥家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介绍,随着阿根廷的政治动荡,经济衰退,这座建筑,也遭受损伤;但缓慢的复苏期已开始。</p> <font color="#ff8a00" style="font-weight: bold;">打卡地之二:华美</font><font><font color="#ff8a00"><b>的书店</b></font> </font><b><font color="#ff8a00">El Ateneo </font></b> <p class="ql-block">除了科隆大剧院,华美的El Ateneo 书店也吸引无数游客。这是一座由剧院改建而成的书店。金碧辉煌,宏伟大气的戏院建筑里,优雅<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包厢和天花板壁画,</span>衬托的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排排书籍,知识的海洋。在葡萄牙波尔图看到的</span>莱罗書店(Livararia Lello),与之相比,显得过于拥挤,原本“世界上最美书店”的地位,动摇了。</p> <p class="ql-block">在包厢里看书,会是怎样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舞台,如今是个咖啡厅。许多游人,如我等,到这里来,除了一睹剧场式书店的风采,也想顺便买本书做纪念品,无奈极大多数是西班牙语书,英语书非常有限。于是,漂亮的舞台咖啡厅,成了好去处。</p> 咖啡厅的巨大壁画,使人如在画中。 点心很是精致可口。 非常喜欢这个地方。 <font color="#ff8a00"><b>打卡地之三:Tortoni</b></font> <font color="#ff8a00"><b>咖啡馆</b></font> <p class="ql-block">听说Tortoni 咖啡馆十分经典,决定去打卡。我们沿着七月九日大道,走走停停,看看街边的小商品,去找那家著名的咖啡店。</p> <p class="ql-block">在科连特斯大道和七月九日大道交汇处的共和国广场,一座高67.5米的方尖碑,挺拔而立。这是为庆祝布宜诺斯艾利斯建城400年而建,时年1936年。</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从酒店的顶层拍到的方尖碑。</p> 这家Tortoni 咖啡馆,已有150多年历史,曾是阿根廷艺术家和上层社会人士的社交聚集地。如今游客如云。 与在波尔图打卡的Majestic 咖啡馆相比,巴拉克风格的内装饰,不相上下,但场地大多了。 <p class="ql-block">接近七月九日大道的贝尔格拉诺大道上,阿根廷足球明星的巨幅壁画,是这个城市最重要的新风景。2022年12月18日,梅西带领的阿根廷队赢得了世界杯冠军。据说,那天阿根廷举国欢庆,场面之大令全世界为之震撼。一年后,这幅令人振奋的梅西壁画,风头盖过了离其不远的贝隆夫人雕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见“为啥会吵?因为特朗普的新外交逻辑,其实很像黑社会” 小西cicero,2025年03月04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