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万庄园

酒仙(周新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摄影/图文/编辑/制作:酒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部分图片致敬网络)</b></p> <p class="ql-block"><b>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不冷不热,气候宜人。在这个最适合踏青赏花、游山玩水,享受春辉的时节,我却与朋友们一起,走进了这座承载着丰富历史故事、厚重文化底蕴和有着中国古代庭院建筑艺术瑰宝之誉的古老宅院:"康百万庄园"。</b></p> <p class="ql-block"><b>  康百万庄园,又称河洛康家。这座庞大壮观,古典古朴,古色古香且布局严谨,堪称中国建筑奇葩的庄园,位于洛河之西,邙山脚下的巩义市康店镇。庄园始建于明朝中叶,明末清初初具规模。它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地区古建典范。</b></p> <p class="ql-block"><b>  康百万庄园属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历史名人故居,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康百万庄园是明清以来对"中原活财神"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康家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第十八世庄主康庭兰,这十二代是康家最富裕和最显奢的时期。历史上的康家,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鸿猷等十多位康家庄主,都曾被当地百姓称为"康百万"。</b></p> <p class="ql-block"><b>  然而,这个最有影响力的名号还得从慈禧太后说起。</b></p><p class="ql-block"><b>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小皇帝西逃,次年经河南巩义回銮北京。由于当时河南闹饥荒,地方财政严重亏空,当地的知府无力接待,于是就让康家迎驾。</b></p> <p class="ql-block"><b>  慈禧太后与光绪到达巩义之后,在康家临时布置的"行宫"中仅仅住了一个晚上。但是,在第二天慈禧太后与光绪将要起驾时康家的当家人康鸿猷却通过李莲英向慈禧太后捐献了100万两白银。慈禧太后见状非常高兴,就说了一句"不知此地还有个百万富翁啊"。从此,康百万这个封号就借着慈禧太后的金口愈加名扬天下了。</b></p> <p class="ql-block"><b>  其实,康百万家族的兴起,还有这么一个广为留传的传说故事:据说在明末的某一天,有一艘大船自洛阳顺洛河而下,行至巩县一渡口时天色已晚。此时此刻,只见一老者站立船头久久地面向西方眺望,</b></p> <p class="ql-block"><b>  烟霞氤氲处,一轮红日正慢慢沉落。此时,那被晚霞映红的连绵起伏的邙山,尤如五龙朝天。而中间有一高峰,宛如金龙探海之势蔚为壮观。看了半晌,老人突然"啊"了一声:大惊道:"此乃正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啊"。</b></p> <p class="ql-block"><b>  船头老者赞叹之后没有过多犹豫,便直接召唤一家老少弃船登岸。上岸之后寻问路人,得知刚才所见之峰为"五圣顶",而五圣顶下的庄园中住着一户康姓人家。</b></p> <p class="ql-block"><b>  老者闻言,便欣然投奔康家。这之后不久,老人家便将自己的爱女嫁于康家。此后,康家便日渐发达,家族兴旺,终成一方富豪。</b></p> <p class="ql-block"><b>  后来人们得知,那带着一家老小弃船上岸的老者,原是洛阳城朱家大族的家主,当时因洛阳城内乱事而逃奔他乡,无意间发现此处宝地,并不惜以小女下嫁。</b></p> <p class="ql-block"><b>  后有精道卦象之人解曰:康家所居住之地乃独占鳌头之相,且康家与朱家联姻,必至族旺。占卜解曰:若糠(康)与猪(朱)相遇,必得以茁壮。有猪(朱)得与(糠),必得以尽其用。正是天合地作之佳配。</b></p> <p class="ql-block"><b>  自此,在400余年间的跨度中,康家家族也从最初的小庄园,逐步建起了一座庞大无比且尽善尽美的大庄园。随着家族财富的积累,康家在原有庄园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扩建,房舍也从最初的山腰延绵至山顶。这座奢华而又壮观的庄园,也从当地的传统民居宅院逐渐向恢宏大气的亭台楼阁、别具匠心的建筑大格局发展。它的建筑风格,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也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的建筑特点。</b></p> <p class="ql-block"><b>  20世纪50年代,康百万庄园被充公。其中1/3的房屋被用作政府、机关、学校、医院、邮局等办公之处。另有2/3的房屋分给了当地的贫农。到了1960年,政府又重新接管了1/3的房屋并对其进行了复原改造,使其延续了"明时楼院清时廊"的旧貌。这就是如今的"康百万庄园景区"。而庄园2/3的其它房屋也早已被农户翻新成了现代版的房舍而再无法复原。</b></p> <p class="ql-block"><b>  现在的康百万庄园,占地240余亩,其古建筑主要有寨上主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栈房区等十大部分。这十大部分又包括33个庭院,53座楼房,97间平房,73孔窑洞等共计571间。据记载,鼎盛时期,康百万庄园的房舍最少有1300多间。</b></p> <p class="ql-block"><b>  康百万庄园,一座历史悠久的宅院,它不仅是中原大地上的建筑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展现的产物。在这个庄园内,那些众多的楹联对联及名言则是这座庞大建筑群的画龙点睛之笔,从这些楹联对联及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于道德修为、教育传承、家国情怀、孝义为先等浓厚的传统思维理念。</b></p> <p class="ql-block"><b>  康百万庄园是全国三大庄园(康百万庄园、刘氏庄园、牟氏庄园)之一。另外又与山西晋中乔家大院、河南安阳马氏庄园并称"中原三大官宅"。</b></p> <p class="ql-block"><b>  康百万庄园是明朝初期(明洪武年间),在朱元璋下令从山西"大槐树"被迫迁至河南巩义县的流民。康家先祖先是在洛河岸边开了一家小饭店,寒来暑往,后来小饭店便逐渐成为了河洛一带知名的客栈。之后,客栈所在地也就被南来北往的人们称为了"康家店"。这个名字一直延续至今。</b></p> <p class="ql-block"><b>  到了康氏家族第六代传人康绍敬时期,由于他敬读书致贤仁,开始走入仕途并发迹。康绍敬初任洧州(今河南尉氏)驿丞,后晋升为山东东昌府(今山东聊城)大使,并在水陆交通、盐业和税务等方面担任要职,官至三品。自此之后,康家十二代人代代都有人做官,清朝时也出一位三品朝官。</b></p> <p class="ql-block"><b>  到了清朝时期,康氏家族在清廷镇压白莲教之际,通过各种手段取得了长达十年与布匹有关的军需品订单。其实在这之前,康家已经垄断了陕西的布市。同时,康氏家族又靠造船业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b></p> <p class="ql-block"><b>  从明代到清代400余年的时间里,康家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努力,富甲一方的康家,在势力范围和占地规模上都"突飞猛进"。鼎盛时期,以庄园为中心,方园几十里内都属康家的土地。</b></p> <p class="ql-block"><b>  富足起来的康家,靠山筑窑洞,临街建门面,濒河设码头,据险筑寨墙。从而建成了一个自成系统,功能齐全,布局谨慎,等级森严的、集农、工、商、官为一体的庞大地主庄园。繁盛时期,庄园内建有砖瓦厂,木材加工厂,造酒厂,轧油厂,造船厂,养殖场以及学馆,藏书楼,医馆,寨堡,祠堂等。那时的康家主人,足不出园就可满足一切生活所需。</b></p> <p class="ql-block"><b>  康百万庄园,创于明代,渐兴于清初,清乾隆时步入全盛。清咸丰以后逐渐没落。民国中期由于战乱走向衰败。</b></p> <p class="ql-block"><b>  然而,在这个庞大的建筑群中,庄园却仅设有一个出入口,而庄园内的路径大都又七拐八弯宛如迷宫。在庄园内游览,如果没有指示牌或知情人带领,陌生人极难找到出口。</b></p> <p class="ql-block"><b>  步入康百万庄园,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这里面的每一块砖瓦,每一道高墙,每一间房舍,每一进院落。无一不泄露着康家当年的昌盛繁荣。那种扑面而至的古朴厚重的古韵气息;那些错落有致的古典建筑,感觉自己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历史的时空隧道。</b></p> <p class="ql-block"><b>  庄园内的建筑,设计合理,布局严谨,一座座门楼,一条条回廊,一个个小院,一组组装饰雕像、花园、假山等,无不凸现着当年康家人的精心设计和良苦用心。</b></p> <p class="ql-block"><b>  比如康百万庄园内的这座独立封闭的两进式四合院。它前院的景观中大都有假山、曲廊、月亮门及花墙等,院中栽种有葡萄、石榴、竹子及各种花卉作为点缀。令人耳目一新,给人一种移步换景的江南园林般的艺术美感。</b></p> <p class="ql-block"><b>  而后院多采用以小衬大,以幽衬深的"衬景"设计手法,使院落更具立体、层次感。前后各院之间又以幽深的过道相通,猛一进去,会给人一种刘姥姥初进大观园的惊喜感。令人叹为观止。</b></p> <p class="ql-block"><b>  在这座庞大的庄园内,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它的建筑艺术和厚重的文化内涵:精细的木雕,完美的石雕,细腻的砖雕等艺术品,每一件都细致入微,栩栩如生,仿佛都在诉说康家久远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康百万庄园,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它还是一座雕刻艺术的宝库。这里的木雕、石雕、砖雕等,都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在庄园的各个建筑物上,上至房顶砖瓦瓷兽,下至门窗廊柱门墩,都有精美的雕刻饰件。其艺术表现手法多采用了透雕、浮雕、圆雕等不同工艺手法。雕品设计新颖,工艺精湛,品种多样,风格各异。虽古朴典雅,但却让人耳目一新。</b></p> <p class="ql-block"><b>  这顶全是用金丝楠木精心雕刻制作的顶子床,据说是由10名能工巧匠耗时5个年头才完成。床榻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共雕刻有"麒麟送子,双猩舞绳,福禄寿三星,春夏秋冬四季图,及课读、对奕等人物故事共36组图案。床榻由17个部分组成,折开了可以搬走,但整个床榻上没用一颗钉子。现估价为1·2个亿。可见当时康家鼎盛时期的经济实力有多强。看到这张宽大而华丽的床榻和床帏上那早已褪色的刺绣和被磨损的边角,任谁都会想象到它当年无以伦比的精美与奢华。其实,这种床榻在庄园内有很多幢,而这幢可以说是保存最好和最豪华的一幢。</b></p> <p class="ql-block"><b>  在康百万庄园内,现保存有碑刻、牌匾、家具、古玩、书画、器皿、衣帽等各种各样的历史文物计3000余件,这些文物对研究明清文化、民间风俗、古代建筑等都具有较高的价值。它不仅提供了研究封建社会地产阶级的发家史料,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古代建筑的实物资料。</b></p> <p class="ql-block"><b>  康百万家族历经400多年而不衰,这其中与他们家族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经商理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走进庄园留意,庄园内到处都有对联、匾额及家规家训等的提示警示语。这些被浓缩的文字虽然简短,但却都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和哲理。</b></p> <p class="ql-block"><b>  在这些"警世通言"中,对家族成员的行为、品德、经商的要求等,都有着很严格的明确规定。这些"规章制度",既有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理念",又有国家法律法规的影子。</b></p> <p class="ql-block"><b>  看罢这些"庄园法规",我曾仔细想来,一个家族若想长久兴盛,靠的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更重要的还要有优秀的家风传承和家规家训及强有力的文化教育支撑。</b></p> <p class="ql-block"><b>  说到这里,让我又联想到了现在社会中的很多家族企业,它们有的可能会在短时间的某种机遇中获得诸多资本,但是,要想持续地发展壮大,就必须要有像康百万的家族模式那样,既要有自己的正确价值观,又要有建全的让家族成员坚守遵循的"庄园规章制度"。</b></p> <p class="ql-block"><b>  在康百万庄园内,各个门楼上都挂有匾额,这些匾额不仅有很强的装饰作用,更主要的是它还承载着深刻的寓意和家族的训诫,最著名珍贵的匿额就是这个门楼上挂的这块《留余》匾了。这块匾额被誉为"中华名匾"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留余》匾是康百万庄园的镇园之宝。它是由第十五代庄园主康坦园悬挂。这块形如旗帜亦如书卷的金色匾额,其内容主要来自于南宋留耕道人的《四留铭》,其内容如下:</b></p><p class="ql-block"><b>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b></p><p class="ql-block"><b>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b></p><p class="ql-block"><b>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b></p><p class="ql-block"><b>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b></p><p class="ql-block"><b> 留余匾上的文字,字字朴实贴心暖心。这种"留有余"的家国情怀和康家诸事谐留有余地的精神,很是值得后人学习。</b></p> <p class="ql-block"><b>  除《余留》匾外, 我身后的这块"毁家纾难"的匾额更是发人深省,令人敬叹。它不仅具有很深刻的寓意和家训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它还寄托着康家后人康子昭的深厚爱国情怀。</b></p> <p class="ql-block"><b>  康百万庄园,至所以被誉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原因就是其家族在历史上做了许多好事善事及他们的所表现出的家国情怀。</b></p><p class="ql-block"><b> 如在清乾隆年间,康家第十二代掌门人康大勇,在决定大力扩建宅院之时,黄河突然决口,为抢险黄河大堤,康大勇果断决定,把修建宅院的钱全部捐出,为此赢得了朝廷和当地百姓的赞誉。</b></p> <p class="ql-block"><b>  又如前面所述,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康百万庄园后人康子昭,为加入东北抗日义勇军,不惜变卖家产筹集抗日所需军费。尽管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但康子昭依旧坚持卖地筹款,最终他也在抗战前线牺牲。他的精神被后人铭记,成为了"毁家纾难"的典范和不朽的精神丰碑。</b></p> <p class="ql-block"><b>  又如:自从康氏家族发达之后,一代又一代的后人都以乐善好施而著称。他们兴办学堂,赈济灾民,经常救济当时的穷困百姓,并捐资兴修水利设施抵御洪灾、旱灾。在清朝末年,康氏家族还组建了团练,保卫家乡百姓免受土匪掠夺和战乱之苦等。这些行为不仅体现了康氏家族的热心公益,造福一方的仁爱之心和社会责任,也为他们自己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和历史地位。</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身后的这座建筑物,是康百万庄园为纪念康氏家族康道兴的妻子王氏而特建的"贞节牌坊"。王氏23岁守寡,抚养过继儿子康无晏长大成人,直到清同治七年病逝。为了表彰她的贞节,康家向清朝皇帝请旨修建了这座贞节牌坊。在这座精美的牌坊上,精雕有二十四孝图,渔樵耕读及龙凤、珍禽、异兽等数十种图案。它是康氏家族的荣誉象征。不仅是康百万庄园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研究古代建筑风格和家族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b></p> <p class="ql-block"><b>  康百万庄园,一座历史悠久的庄园。它不仅是中原大地上的建筑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展示。在园区内众多的楹联、对联及名言中,我们可以从中读到古人对于身传言教理念的深刻阐述和崇高追求。</b></p> <p class="ql-block"><b>例如在道德修身方面:</b></p><p class="ql-block"><b>楹联:德为立身之本,行为处事之基。</b></p><p class="ql-block"><b>对联:品高行洁心自泰,</b></p><p class="ql-block"><b> 德厚流水福自久。</b></p><p class="ql-block"><b>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p><p class="ql-block"><b>又如在教育传承方面:</b></p><p class="ql-block"><b>楹联:书声琅琅传千古,</b></p><p class="ql-block"><b> 文风郁郁振家声。</b></p><p class="ql-block"><b>对联:智启童年根蒂固,</b></p><p class="ql-block"><b> 德润心田花果香。</b></p><p class="ql-block"><b>名言:教育为立国之本,</b></p><p class="ql-block"><b> 传承为家族之魂。</b></p> <p class="ql-block"><b>又如在家国情怀方面:</b></p><p class="ql-block"><b>楹联:家国情深如海阔,</b></p><p class="ql-block"><b> 民族意重似山高。</b></p><p class="ql-block"><b>对联:忠诚报国心无悔,</b></p><p class="ql-block"><b> 热血为民志不移。</b></p><p class="ql-block"><b>名言: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之根本,</b></p><p class="ql-block"><b> 忠诚担当,国家富强之基石。</b></p><p class="ql-block"><b>又如在孝义为本方面:</b></p><p class="ql-block"><b>楹联:孝义为人生之首,</b></p><p class="ql-block"><b> 忠诚为处世之要。</b></p><p class="ql-block"><b>对联:孝感天地情深厚,</b></p><p class="ql-block"><b> 义重如山意坚定。</b></p><p class="ql-block"><b>名言:孝为百行之先,义为万事之本。</b></p> <p class="ql-block"><b>  在康百万庄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栈房区。栈房区紧靠码头,是康家的"商业中心"。也是康家数百年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部分。这里的楹联、匾额,就更具有诚信经商的代表性,如:"厚农资商农商皆是本,重信守义信义全在人","诚信之上"等,康氏家族用这种方式告诫子孙牢记重信守义的商业理念,同时也是把这种价值观无声地传递给了合作人。</b></p> <p class="ql-block"><b>  康百万庄园内的这些楹联、对联及名言,展现的是康家人的智慧和理念,同时也是对家人及后人的一种鞭策、启示。它时时刻刻提醒家人要重视道德修身,传承家族文化,热爱祖国,恪守孝义,勤俭持家,坚守节操,表彰美德等。这些理念和价值观,不仅对于家族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人生价值和社会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后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综上所述,康百万庄园,不仅是一座古典古朴,壮观豪华的庄园,更是数百年中康家家族智者智慧与品德品味的展现。如今,它不仅是研究中国传统民俗建筑艺术和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它也是靠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家族文化吸引众多游客的美丽景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康百万家族的经营理念、家族文化和价值观,对康家经久的兴盛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以"留余"思想为核心,遵循儒家的"中庸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要求无论是做人做事或是做官经商,都要给他人"留余",以便保持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与和谐。在中国古代,康氏家族的所作所为无不令后人敬佩赞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2025年3月22日于河南舞阳贾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