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图片选自网络,感谢图作者。</p><p class="ql-block"> 清明将至,泪落两行,怀念父亲,以文寄之。</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的墓,五年了,每个寒衣节来此,总会有难以言表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每到此,父亲的印象就如电影般在眼前呈现 。</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的一生经历了社会的巨变。幼年时期,我就从他口中知道了许多事情。</p><p class="ql-block"> 每到天阴下雨,闲着没事,父亲就给我讲他亲历的人和事,父亲还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爷爷为当时同村的有钱人做工,爷爷一年四季,春耕夏芸,什么都农活都干,由于父亲年龄小,主要是帮爷爷打下手,割草,喂猪喂牲口,放羊等比较轻的农活。</p><p class="ql-block"> 为东家干了三年的活,由于爷爷和父亲的努力,挣了一点钱。爷爷决定要拥有自己的一块地,那怕是很少,总要好过给别人卖力气,于是决定到山里去发展。</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父亲七岁,在爷爷的带领下,全家五口人,肩扛手提,拿上全部的家当,晓行夜宿,去到了50公里之外的山里,那儿当时有一个远房亲戚,在他的牵线下,爷爷借了别人家两只窑洞,安了新家,买了2亩山地。有了自己的地,爷爷很是高兴,奶奶、姑姑、父亲、二叔也跟着高兴。</p><p class="ql-block"> 全家人在新的地方,开始了生活。所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 春去秋来,紧巴巴的日子过了大约两年多一点,父亲9岁多了,新中国成立了,全家人和所有的人一样,对新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期待。</p><p class="ql-block"> 从那时起,父亲终于背上书包,走进了学校,从书本上和老师口中学到了很多他不知道的东西,可惜的是,父亲仅仅念了三年小学,就被爷爷硬生生拽会家里,理由是念书的目的是睁开眼就行了,家里的农活最重要。</p><p class="ql-block"> 告别了短暂的小学生活,成了父亲终生的遗憾,但爱读书的习惯却从此在父亲的心中生根发芽,这在他以后的生活中存是有证明的,《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榜》等小说,《赵氏孤儿》、《游龟山》等戏,还有墙壁上、柜子上、粮食斗子上留下的毛笔字迹,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农闲时间,看书写字、给我讲小说是我们父子俩最为享受的时间。而这些知识的习得都是父亲忙里偷闲学来的!</p><p class="ql-block"> 从学校回到家里后,父亲大概12岁了,在爷爷的带领调教下,他很快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扶犁翻地、打场晒粮样样精通。</p><p class="ql-block"> 从此,父亲开启了作为一个合格农民的人生路。60多年的独立劳作,练就了父亲坚强的意志,憨直的品格,成为远近有名的劳动好手。</p><p class="ql-block"> 在往后的日子里,父亲完完全全挑起了养活一家子的重担,一年四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期间还参与了安口炼钢,经历了六零年的饥饿,八十年代的联产承包,在不同年代,父亲以最坚韧最顽强的意志,为这个家遮风挡雨,养活了我们姊妹五人,先后安葬了爷爷奶奶,帮助二叔成了家,翻新了房子……</p><p class="ql-block"> 伫立父亲的墓前,过往如电影般在眼前闪过,父亲的形象仍然是那么的清晰而高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