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小秋收》

小四子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难忘的小秋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秋收是我在北大荒每年夏末秋初到山中森林里采集橡子、蘑菇、木耳、猴头菇等经济作物的副业生产劳动。</p><p class="ql-block"> 1970年是我来到北大荒的第二年,16岁的我九月初和连里的五、六十个男女知青扛着铺盖卷和个人用品乘坐在汽车和拖拉机上,出发那天湛蓝天空阳光灿烂,三个多小时的颠簸后在风和日丽的中午来到大兴安岭南麓的茂密森林旁,我们在不宽的沙碎石公路路两旁的排水沟边上把杂草丛生和低矮小灌木清理出一块大概五六十平米的干净地方,各搭一个人字形的大帐篷🏕️,男女知青各在一边,帐篷⛺️是用厚厚的橡胶防水大棚布,顶部横杆用铁金属管下面用铁杆支撑着,里面有近三米多高,帐篷接地处用直径近20公分的长长的圆枕木重重地压在厚橡胶棚部上,以防各种虫类爬进来。大家在⛺️帐篷里两边各一趟地铺,铺上稻草麦秸秆一个挨一个紧挨着的被褥形成大通铺,9月初的北大荒早晚温差大,中午还是烈日当空帐篷里闷热无比有近30度,而夜里可以到零度,早上起来发现脸盆里水结冰,刷牙感觉刺骨冰牙,大小便我就在森林里解决………炊事班在⛺️帐篷边不远处挖坑摆砖搭灶这里离连队驻地有一百多里,几天回去一趟拉蔬菜粮食等物品。同时把我们收获采集的成麻袋橡子等送连里。</p><p class="ql-block"> 原始森林中漫山遍野的橡子树上地掉下来的橡子果实。我想象着多少无人采集采收那不是都落在那里,成年累月地不知道有无数果实浪费掉,听说橡子这种果实虽然不能大量食用,却是工业生产的重要油脂原材料并具有很多用途。</p><p class="ql-block"> 每天早饭后我们三五成群的肩背搭着麻袋进山到森林里开始采集劳动,连队要求绝对不可独自一人在树林里采集捡拾劳动必须不少于两人,最佳搭配3-5人因为一旦进入这茂密遮天蔽日森林树林里方向全无,大部分地区无法见到阳光,树林稀疏的地方偶尔会有阳光照下来,再加上森林里会有野兽出没特别是熊瞎子(黑熊)会有生命危险‼️还有狼、雪豹、狍子等其他野兽因此为了防止碰到野兽我们会带上镰刀和铁器,我们最常携带的是几乎人随手拿着木棍 ——— 一来可以防身防小动物、二可以在森林里开路打开杂草灌木行走、三可以挖浅松鼠🐿️洞………</p><p class="ql-block"> 森林里大家会互相呼喊因为寂静的森林里有一点声音都能够听到,看时间差不多大声吆喝呼叫结伴判断好大致方向走出森林,但也会迷失方向走不出去走了冤枉路———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老知青很有经验跟着他们不会走冤枉路……上午几个小时后中午回到驻地吃午饭饭后继续进森林里劳动。</p><p class="ql-block"> 每天采集的橡子许多时候都是从树林地上捡,碰到多的地方遍地都是只要你不休息不一会儿就能捡拾装入半麻袋,特别是当你发现几个松鼠🐿️洞那就可以半天不用再捡地上的,开始我也不知道如何发现松鼠洞,别人告诉我:松鼠洞通常位于一块杂草稀少树木间隔较远附近土质平坦一处小空地下。因为松鼠掏洞过冬需要土质松软容易挖掘的地方,而且又不能够塌陷,容易挖出数个小洞储藏过冬食物———橡子的胶粘土和干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这样我走到凡是树木稀疏的地方就十分留意查看地面状态一但发现形迹状态有可能,我就用木棍轻轻地挑挖,通常洞口在一处不起眼的杂草处,洞口离洞穴内数个藏橡子的储藏室还有三到五米的距离,当我沿着洞口快挖到洞穴储藏间的时候我会用手和小树棍慢慢刨,因为松鼠挖的上下层的橡子储藏坑都是紧挨着一个小坑一个小坑连着,当我慢慢刨开上面的土层看到第一个橡子储藏坑的时候我惊呆了 ——— 坑里每一个橡子油光锃亮如同市场上卖的炒栗子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排列在20-30厘米见方的小坑里上下有序,这时候我大喜过望迫不及待地跪在小坑边,双手捧起橡子往麻袋里装,装完一个坑我发现旁边又一个坑仍然是整齐干净地摆满橡子果,最终会刨挖看到好几个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一起小坑,每一个坑内都是干净无土摆放整齐排列橡子果,就这样我连续刨开数个坑共有四五个这样的橡子储藏坑!在我往麻袋里装的时候抬头看到有松鼠在不远处乱窜,它的毛色和树木落下的叶子难以分辨,它一定是发现洞穴被盗而十分气愤和焦虑………当我装完橡子背上麻袋离开回头一看松鼠洞内满目疮痍,这些橡子是小松鼠过冬的粮食 ——— “橡子”被我全部一扫而空,此时我根本没有想过松鼠需要用了多少时间往返奔波把落在地上橡子辛辛苦苦一粒一粒用嘴叼嵌着摆放在洞窟里,而现在它如何度过时间长达半年之久甚至还要更加漫长的冬天!</p><p class="ql-block"> 冬季修水利挖沟才知道北大荒的冬天土地表层有几十公分的冻土层特别是大雪覆盖动物是无处觅食,来年化冻要等到四月份以后了。现在回想我做了一件很不该做的事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森林里的蘑菇和木耳也非常多而且种类繁多,我分不清哪些是无毒哪些是有毒的,看着比较顺眼比较鲜亮的我就摘下来,特别是阴暗潮湿的地方,蘑菇和木耳有许多是在朽木上和树杆上。猴头菇发现比较少一般长在六七米高的大树枝的分叉处,有的长在近十米还要高的大树上,有老知青说:猴头菇是雌雄对称生长,只要发现一棵树上有,在它附近那一定会找到另一个。也的确是这样,发现后身手敏捷的同伴知青立马爬上树小心翼翼地摘下用一只手拿着另一只手抱树顺势滑下来,新鲜的猴头菇灰白色的有大有小,大的有饭盆那么大甚至还大一些,小的和手掌差不多,水份充足用手掂一掂颤悠悠的………每天我能够采捡多半个麻袋的橡子果和一些蘑菇木耳,回到驻地除了有车回连队否则会把这些东西倒出来在太阳下晾晒一下。</p><p class="ql-block"> 二十多天的小秋收结束了,我们拆掉大帐篷收拾好行李,我站在阳光明媚碧洗湛蓝天空下,在公路边望着逶迤北上延展至森林深处的道路,我在想:在这广袤无垠的森林里面有多少可以采集收获的野生经济植物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小秋收”虽已过去五十五年,但至今让我难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伟 建 乙巳二月初七于北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