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想到学校图书室的图书常年“睡大觉”,我心里有些失落。其实图书室的图书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图书室里有一套设备,学生借书还书均要进行扫描,这样扫描的结果,上面的主管机关就可以不用到学校实地检查,而是根据学生扫描的结果数据作为评价学校图书室是否开放,是否做得好与不好的基本依据,有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数据进行简单粗暴的通报提醒。二是学校没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兼职图书管理员的“空余”时间和学生能来借书还书的时间有很大的冲突,当然更和“电子管理”的要求有冲突,这样一来,图书室的图书就容易形成死循环,即兼职图书管理员利用自己空余时间,用学生的账号扫描出去,算是借书,可是图书却依然在图书室“睡大觉”。一段时间后,图书管理员再次利用空余时间,将之前扫描出去的图书扫描回来,算是学生还书。同时,继续将其他图书扫描出去,又算是学生借书,如此循环。漂亮数据的背后,学生没有得到任何好处。</p><p class="ql-block"> 原来我在乡镇中心校的时候,为了规避这样的“数据”通报,也跟着大家学起这种方法来,只不过不一样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再建一个图书系统,即在校园里设置了读书走廊,形成一个开放“书吧”。只是开放书吧里的图书没有录入图书室的系统,单纯地为了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手读书而已。这些书也有一万多册,主要是通过“化缘”的方式获取(这当中有太多艰辛),还有就是毕业生离校捐赠的方式。回到城里工作,受制于条件的原因,没有找到应对之策。好在一直都在想着如何将图书室里的书如何走进学生的生活,这学期想着借鉴“漂流”方式,让图书流动起来。</p><p class="ql-block"> 要想办好这件事情,找好负责人是第一步。因为在目前的状态下,增加教师工作量用学校经费补助的方式基本堵死,剩下的就是思想的一致性和同事之情的磨合。好在遇上认真负责的春,和她聊起图书漂流的话题很简单,几分钟就达成了一致,随后她就开始图书漂流的工作。首先是征求班主任的意见,愿意参加图书漂流的班级在群里接龙,最后40个班有37个班参加了接龙。有了这个基础,推动这项工作就有了底气。其次制定图书漂流方案,设定相应的规则,确保图书“漂流”圆满成功。再次是春亲自在网上为订购“漂流袋”,同时带着大队干部为每个选书。最后就是举行图书漂流的“放漂”仪式。在3月20日中午举行的这个仪式上,尽管春做得还有点瑕疵,但是第一次就做成这个样子已经很不错了。</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我是真希望孩子们在漂流仪式之后能够经受住三重考验,一是经受住爱书护书的考验,让图书经历漂流的过程,还能完好无损地在期末回到图书室。二是经受住诱惑的考验,尤其是与手机游戏、短视频等的博弈中,我们的图书能成为胜利者。三是经受住坚持的考验,在阅读一本又一本的图书中,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如果孩子们真能经受住这样的考验,我想我和春一定会心满意足的。</p><p class="ql-block"> 默默地祝愿图书漂流一定会成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