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名 严隽圻<br><br>美篇号 1833478 <p class="ql-block"> 9年前的2016年12月11日上午我离家坐197路到徐泾东换青徐线到赵巷镇崧泽村,崧泽文化遗址就在这里。</p> 青浦区发现崧泽文化遗址共有四处,他们是崧泽遗址、福泉山遗址、金山坟遗址和寺前村遗址,出土各类文物800余件。 经一系列考古调查与发掘,发现崧泽村是距今五六千年的原始村落,并保存大量先民遗物。 崧泽遗址是上海地区迄今发现的遗存年代最早的古文化遗址之一,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发现而命名。 崧泽遗址出土人工培植的籼稻和粳稻谷粒,证明青浦地区先民在距今六千年左右已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更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上海崧泽遗址是上海远古文化的发源地,大大的早于广福林遗址,福泉山遗址和马桥遗址等,1957年上海考古工作者来青浦,发现”假山墩”上的古陶片,1958年在崧泽村发现了鹿角和石器等,从而确定这里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 崧泽遗址通过墓葬考古发现,这里是上海先民最初的家园。 1961年崧泽遗址的考古发掘改写了上海历史,大量珍稀文物将上海古代史前推至6000年前, 崧泽遗址再现了上海先民创造的灿烂文化,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悠久的文脉与传承,表明了6000年前的上海与当下现代大都市的上海同样辉煌 上海崧泽遗址既埋藏着6000年前最早的上海,又堆积有5000年前中国文明起源的证据,被评为“20世纪全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崧泽文化也成为第一个以上海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崧泽遗址文化堆积由下到上依次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青铜时代遗存。 2013年5月3日,崧泽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午9:00我进入崧泽遗址博物馆,崧泽遗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城区东约4公里处,地处太湖地区, 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以新石器时代为主的遗址。<br><br> 走进崧泽遗址博物馆,我认真看了“参观须知”,才知道团体参观必须预约。 崧泽遗址博物馆用大量文字资料以及模型等集中展示了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崧泽遗址博物馆内由“发现崧泽遗址”、“走进崧泽社会”和“传承崧泽遗产”等三个部分组成, 崧泽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00米 ,其历史可上溯至距今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是上海地区最早的人类居住地之一。 崧泽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了一定数量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矛、青铜钺、青铜削等兵器、农具和小型工具,丰富了上海地区先秦时期青铜器的种类,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br><br> 1957年,崧泽遗址在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被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考古调查时发现,其历史可上溯至距今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是上海地区最早的人类居住地之一。 1958年,上海市出版局饲养场在村北挖掘鱼塘又发现了鹿角、陶片和石器,从而认定该处存在古文化遗址。 1960年,上海市文管会在该地进行了小范围的试掘,在假山墩上发现了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存。<br><br> 1961年,上海市文管会在夏天进行了第一次有计划的发掘,发掘面积458平方米。1962年,崧泽遗址被上海市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地点 .<br><br> 1974年—1976年,上海市文管会又一次进行有计划的发掘,面积202平方米。<br><br> 1994年—1995年,上海市文管会再次对遗址进行发掘。 <br><br> 2004年,在崧泽遗址发现了比较完整的被誉为“上海第一人”和“上海第一病“的马家浜晩期男性头盖骨和房屋基址。 2021年10月18日,上海青浦崧泽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崧泽遗址上层发现的春秋战国时代的硬陶豆、硬陶罐,原始瓷盒与瓷豆,以及拍印字纹、曲折纹、斜方格纹、米筛纹和米字纹等印纹硬陶陶片,与金山区戚家墩遗址出土的陶瓷器特征大致相似。 崧泽遗址中层发现136座墓葬按墓位分布现象有东北、北、西北、南和西部5个墓群,是一处氏族墓地。 埋葬方式是将人体平放在地上,堆土掩埋。人骨仰身直肢,头向东南周围放置数件生前使用的斧、砗等石器和鼎、豆、罐、壶、杯等陶器。 有的人骨口内还有玉,颈部佩戴玉璜,手臂上有玉镯,与黄河流域挖土坑埋葬的习俗不同。 崧泽遗址下层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村落遗址,在下层村落遗址中,发现了古人使用的石斧、玉和夹砂红陶釜陶炉箪以及泥质红陶豆和盆等器物。 崧泽遗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在中心城区东五公里处,其北紧临沪青平公路,东距北干山5公里,沪青平公路从遗址的北部经过 。 它位于沪青平公路3993号,崧泽村地势低洼,河道纵横,村北有一个长宽各约90米,高约4米的土墩,称“假山墩”。 遗址以假山墩为中心,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00米。总用地约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80平方米。是上海市“十二五”重点文化项目之一。 发掘得知崧泽遗址的文化堆积丰富,由下到上依次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青铜时代遗存。2014年5月18日,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 当然目前还有部分崧泽村的村民居住在此, 甚至还有村民在此烧香拜佛。 但是崧泽遗址博物馆周围的绿化还是不错的, 我看见有块牌子上写着“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所属”,意思这里是属于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的。 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主题为“历史的剪影、聚居的村落”,充分体现了“现代风格、传统底蕴、原始符号”的遗址博物馆特点。 设计方案将高低错落、体量各异的建筑叠合交错,将崧泽文化的悠久韵味固化为富于变化和充满灵动的造型,将对远古文化的感悟融入到建筑的形态中。 建筑整体形态简朴庄重,犹如古老村落的缩影,契合江南水乡的人文地貌及水系纵横的自然地貌, 以小桥、流水、村落和庭院的组合将现代与历史定格在遗址博物馆中,赋予博物馆浓郁的地域特色与人文气息。 <p class="ql-block"> 2013年3月5日,崧泽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p> 我拍照留影后走出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所,回到沪青平公路中泽路站坐青徐线到徐泾东换197路回家了,到家后就写了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