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

吴强

<p class="ql-block">  我对书店的儿时记忆,全部都在四牌楼的新华书店。</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我以为,“书店”和“新华书店”的含义是一致的。因为,七十年代的合肥好像就这么一家大一点的书店。</p><p class="ql-block"> 新华书店对我们小孩子的意义就是能买到小画书,那时候没有教辅书,每个孩童都不用为教辅书里无尽的题海烦忧。</p><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卖家里的废品。一听到收破烂的拨浪鼓声,就忙不迭地拿着窗台上晾晒的鸡毛、鸡胗皮、牙膏皮,还有偶尔的老鳖壳,去换得几毛钱。这几毛钱不用上缴,我可以立刻到新华书店买小画书。有一次,因为心心念念着柜台里的画书,却因没有财源,我把家里马恩列斯毛的全套精装著作都当废品卖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的小画书,都是手绘本的。最喜欢看的,当然是打仗的、反特的。书里的英雄人物,都是目光炯炯,正气凛然,书里的特务坏蛋,都是贼眉鼠眼,丑陋猥琐。我爷爷有几个学生是绘画作者,每当看到肖玉磊、王守志的作品,都有点小小得意,因为我认识他们。后来,又有了电影版的画书,就是将电影画面一帧一帧地拍摄下来,再把照片编辑成册。这个比手绘的更真实,更有画面感,也更受欢迎。</p><p class="ql-block">‍ 文革结束以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化复兴,我跟着爸爸去新华书店给爷爷买《古文观止》、《文心雕龙》。这些古籍重新出版,一书难求,众多的读者们绕着书店门面那几棵高大挺拔的雪松排出去老远。</span>历史故事题材的画书摆进柜台,成了小孩子们的最爱。岳飞传,三国,水浒,东周列国故事,立刻风靡,每个系列都有好多本,大大地满足了我们的阅读欲望。其故事情节之曲折,人物角色之丰富,远远地超出了战斗故事对我们的吸引。了解和熟悉那些人物和情节,也让你有了惹人艳羡的谈资。</p><p class="ql-block"> 后来,三孝口开了科教书店,我很奇怪,难道书店可以不叫“新华”吗?科教书店,顾名思义,是主打教辅书的,顾客都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当时的市场地位远远超过现在的育才书店。科教书店的开办,在某种意义上对学生们来说,不啻于一场噩梦的开始,因为自此以后的童年生活,需要在题海里度过了。四牌楼的新华书店也有了变化,一到周末,雪松树下站满了应聘做家教的大学生和前来选聘的家长学生。</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七桂塘门口开了一家其昌书店,应该是合肥第一家民营书店。民营书店在当时是一件新鲜事,它的开业引起了小小的轰动。我也去凑过热闹,不知道是经营资金受限,还是进货渠道不畅,店里的书籍不多,报刊杂志倒是不少。</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以后,报摊也开始卖书了。我家门口的绩溪路上连着几家报摊,成了我下班后喜欢逛的地方。那里,我买了许多王朔、池莉、方方的书。王朔的谐趣,池莉的鲜活,方方的写实,陪我度过了青春岁月。后来,我经常逛女人街的报摊群,跟一个老板熟悉了,花了一百多块钱,请她帮我去安徽大巿场进了一套盗版金庸。错字不少,影响阅读心情,只能又托人从图书城斥三百多块钱巨资买了一套广州花城版的。</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民营书店多了,我经常去三孝口的爱知书店。他家主营文史类图书,以北京三联的为主,很多书在合肥市场独家经营,开业当初生意相当红火。王小波三部曲当时很风靡,我在那里也照顾了一把生意。三联的书对我胃口,有一本集锦类的历史故事书《皇上走了》,我特别喜欢,让我有了一些独立思考。</p><p class="ql-block"> 安徽图书城成了合肥书店的老大,图书种类齐全,购书环境优雅,再加上有“购书卡”这一独门密器,接手了四牌楼新华书店的江湖地位。我曾经去爱知书店找一套三本的《我的河山》,他家只有两册,跑了几趟,始终不见另一册,去了几次图书城,也是失望而归。一次在图书城闲逛时,不经意间,在书架上赫然看到了三本齐全的《我的河山》,没有考虑是否要等打折活动,当即全款拿下。其时的心情,彷佛情人久别重逢一般: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有放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随着实体书店的逐渐式微,民营书店的日子更是难熬。爱知书店从市口好的三孝口,搬到了人流次之的红星路,在红星路又隔了一半门面转租给别人卖菜,再后来迁至人流不足的七桂塘,前后对比,不禁令人唏嘘。前几年我还去过一次,他家为了应对困局,开始卖二手书了。书架上的书籍网上都可以买到,已经无法提起我的兴趣。引起我注意的倒是他家的一只小狸花,跟我养的咪咪很像,性格却乖巧许多,蹲坐在书桌上,任人撸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逛书店就像女人逛服装店,看到一本喜欢的书,就像她们相中一件款式合体、花色适配的衣服,称心如意的满足感,难以自控。</span></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好久没有逛书店了。家附近开了一间网红书店钟书阁,四牌楼的新华书店重新开业,成了时髦的元·书局,我都没有去过。自从有了当当、京东和抖音,逛实体书店的满足感,只能停留在我的记忆中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