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预防孩子的不良行为—夜不归宿——连城一中莲北校区七年级家长智慧课程学习内容

米菲

不良行为 <p class="ql-block"><b>从人民法院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获悉,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一般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b></p><p class="ql-block"><b>什么是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是指违德、违纪、违法等越轨行为,也就是说,是轻微违法或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b></p><p class="ql-block"><b>不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大量的事实告诉人们,青少年健康成长,就要积极预防不良行为、克服不良行为、矫治不良行为。</b></p> 夜不归宿 <p class="ql-block"><b>夜不归宿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实施的不良行为之一,应该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b></p><p class="ql-block"><b>夜不归宿,是指未成年学生离开监护人的有效监护而在外过夜。</b></p><p class="ql-block"><b>这种现象在部分家庭和学生中并没引起重视。部分家长认为:知道去向的夜不归宿不要紧,孩子偶尔夜不归宿又不是做坏事,没必要深究。其实,这会使孩子养成随便、无规矩的住宿习惯,天长日久,会变成不良行为。</b></p><p class="ql-block"><b>再说,未成年学生离开监护人的监护,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b></p> 夜不归宿的危害 <p class="ql-block"><b>夜不归宿的危害:少年学生夜不归宿,去向有多种可能,其中最为普遍的是去网吧,其次是寄宿于同学家中,偶尔也混杂于酒吧、歌厅、台球室等一些娱乐场所。</b></p><p class="ql-block"><b>去网吧“刷夜”,既严重影响学习,也影响心理和身体健康,还易感染不良言行,有时甚至产生纠纷,导致打架斗殴。《武汉晨报》曾报道,一学生在网吧玩《星际争霸》,因时间过长,兴奋过度,最终瘁死于网吧。</b></p><p class="ql-block"><b>即使在同学家寄宿,多数情况下,两个或几个孩子会嬉笑玩闹,一直到凌晨,直接影响第二天的学习。若结伙儿去做坏事,那就更糟了。</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酒吧、歌厅、台球室隐患更多,对学生的人身安全直接构成威胁。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后悔都来不及。&nbsp;</b></p> 由夜不归宿引发的案例一 <p class="ql-block"><b>小朱,15岁,男,某校初二学生。因犯了错,父亲大声斥责他几句。小朱一气之下,冲出家门,一夜没回家。</b></p><p class="ql-block"><b>父母以为他去哪个同学家了,没太在意。第二天、第三天晚上仍没回来,父亲发慌了,到处找他。</b></p><p class="ql-block"><b>正在这时,警察找上门来:小朱三天夜不归宿,在外边抢劫了6名小学生。原来,小朱离家出走后,当天夜里在网吧通宵打游戏,把兜里一点钱全花光了。第二天还要上网,还要吃饭,却没了钱。于是,他把手伸向了比他小的同学。</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就在他昏头涨脑仍在网吧敲键盘的时候,警察把他带走了。</b></p> 由夜不归宿引发的案例二 <p class="ql-block"><b>小娟,女,某中学初三的一名走读生,平时在校上晚自习。由于晚自习下课较晚,小娟有一次告诉父母:“晚上在女生宿舍挤一挤,就不回家了。”父母觉得可以,就答应了。而当天晚上,小娟没去女生宿舍,却去了男友小勇家,并住在他家。小勇知道小娟瞒着父母,也就没告诉小娟父母真相。</b></p><p class="ql-block"><b>如此这般,小娟隔三差五就告诉父母:“今天作业多,晚上不回来了。”小勇的父母在外上班,晚上回到家中,偶尔看见小娟,知道是儿子的女友,也没过问小娟家里是否知道,更没通知小娟的父母。后来,学校老师了解到这种情况,进行了家访。</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小娟的父母大吃一惊,并发现女儿有些异样。去医院一检查,小娟已怀孕在身。</b></p> 预防的办法 <p class="ql-block"><b>1、家长要高度重视,决不轻易让孩子在外住宿。非住不可的,一定要有妥善的保护措施。</b></p><p class="ql-block"><b>2、对有在外住宿倾向的孩子,家长要弄清楚这种倾向的来由,对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b></p><p class="ql-block"><b>3、因父母双方不和睦而引起孩子夜不归宿的,父母要主动改善关系,让孩子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亲情。</b></p><p class="ql-block"><b>4、家长应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比较舒适的学习、休息空间。外出打工的父母要给孩子安排确保有效监管的成长环境,孩子的成长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业。</b></p><p class="ql-block"><b>5、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自我保护,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来往,不参与内容不健康的娱乐活动和违法犯罪活动。</b></p><p class="ql-block"><b>6、家长应该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妥当,对孩子不能简单、粗暴,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b></p><p class="ql-block"><b>7、对于有夜不归宿经历的孩子,家长要耐心说服教育,帮助孩子分析夜不归宿的危害性和可能出现的危险,让孩子自觉改掉不良行为。</b></p><p class="ql-block"><b>8、孩子在寄宿制学校上学的,家长要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住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b></p><p class="ql-block"><b>9、发现孩子夜不归宿,家长要及时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并积极查找,或报告公安机关。&nbsp;</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