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忆中学时光

金牛张德

<p class="ql-block">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中学毕业快60年了。 </p><p class="ql-block">我中学母校创办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地处市郊农村。是由一座叫“千佛殿”的庙子改建而成。开初叫“自贡市王井农业中学”,主要面向农村乡镇招生,为乡村培养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学校设有2年制专业农技班,财会班和三年制普通中学班。</p><p class="ql-block">1963年我考入这所学校,后来随着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改制升级为:自贡市第19中学。</p> <p class="ql-block">我的中学母校在市郊农村乡镇,校园区山坡下左边是沱江支流滏溪河,右边一条小河在这里汇合,形成三面环水的岛子。建校时地方政府把这岛上的农场,及五六个园艺工一并划归了学校。半岛上山青水秀、绿树成荫、果木成林风景非常漂亮。</p><p class="ql-block"> 学校除正规的教学课程外,每周有两个半天的劳动课学习农业知识。当年我是班干部经常带着同学们,在园艺工指导下到岛上农场载果树,学嫁接,种蔬菜,将课堂上学到的农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至用,师生食堂吃的蔬菜全是自已种植自产自吃。(那个年代这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模式,为后来我上山下乡很快适应农村环境打下了基础)</p><p class="ql-block">下图照片是我们六六级一班三组当年在河边种果树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中学时光特别难忘的是春暖花开季节校园鸟语花香,早上起床钟声敲响后同学们抓紧洗漱,纷纷走向山坡树林及河边草坪温习功课。校园内处处可闻朗朗读书声,良好的学习风气激励着学子们。</p><p class="ql-block">记得1965年首届毕业班中考,全班52人考上高中、中专43人。受到教育局高度重视,多次组织老师到我校观摩学习。</p><p class="ql-block">校园区旁边有座小桥,我特别喜欢在晨雾中的小河边看书学习,朗颂课文。有时约上几个好友坐在河边石滩上聊学习中的问题,谈毕业后的理想,报考什么学校等等话题,潺潺溪流伴随我度过了美好的中学时光。</p> <p class="ql-block">我校地处滏溪河边,夏天体育课老师常带班上同学到河里学游泳。记得有一次差点出大事,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思想意识上界线分得比较严,学游泳时女同学在上游一块,男同学在离女同学稍隔一点距离的下游。有次一个还没学会游泳的女同学滑入深水区,体育老师去救时被她死死抓住,双双在深水中挣扎,其他女同学见状马上大声呼救。我们男同学听到呼救声赶紧上岸跑过去,把老师和这女同学救了起来。真是太危险了!后来学校禁止体育课带学生到河里游泳。</p> <p class="ql-block">青春时期校园生活短暂而欢快,不经意间三年中学时光就快结束了。1966年毕业班进入冲刺阶段,同学们都在紧张复习功课迎接升学考试。此时,学校对毕业班理想前途的引导工作也抓得很紧,那年我作为团委班委干部积极配合,组织坐谈会与同学们共同讨论如何理性面对升学和落榜问题。此期间校长还多次针对毕业班作报告,进行理想前途教育,鼓励我们这些即将走出母校的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向雷锋学习,无论今后干什么工作都应起到一颗螺丝钉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1966年6月离毕业时间越来越近,学校请来摄影师组织各毕业班照集体像。我现在还清楚记得当年6月24日,我们班还在农场劳动时,同学们打着赤脚跑回来拍下了团支部欢送毕业班团员合影。(从下往上第四排右二作者)各班同学们拍完毕班照后,三五几个好友也纷纷到校园区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正当同学们兴高采烈准备迎接毕业典礼时,大规模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停课闹革命写大字报,批判校长老师,大串联,校园一片混乱,招生停止,升学无望。特别是看到一些左派同学以很不文明,恶作剧给校长老师戴高帽子罚跪批判,心里很不是滋味。此时的我心灰意冷便离开学校回了家乡。</p> <p class="ql-block">1968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后,大多数同学离开学校、离开了家乡奔赴农村广阔天地,融入社会经受人生历练。但校园生活,老师教导之恩、同学友情都时刻铭记在心中。</p><p class="ql-block">2012年5月17日,我们老三届同学在母校举行了盛大校庆活动,几十年后师生们得以相见,非常激动。回忆校园生活,师生都有说不完的话题。难忘青春岁月,校友们随即建立了微信群,重新架起了师生情谊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作者/金牛張德</p><p class="ql-block">图片/金牛張德</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回到那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