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12日的中午,闽北的山岚尚未完全散去,我们驱车追逐着四月的光影,踏入了武夷山景区。当竹筏轻划九曲溪的碧波时,天空湛蓝得令人心醉——朵朵白云如被山风揉碎的棉絮,洒落在翡翠色的溪面上。船工师傅的竹篙点破水面,惊起一串晶莹的水珠,折射出万道彩虹。</p> <p class="ql-block"> 竹筏漂流的午后,阳光温柔地洒在九曲溪上。溪水清澈见底,倒映着两岸的丹崖翠壁。竹筏轻轻划过水面,惊起几只白鹭翩翩飞舞。同船的一位姑娘在竹筏的摇晃中安然入睡,仿佛与这山水融为一体。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武夷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壮美,更在于它能让人放下所有防备,回归最本真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 大王峰的险峻让我领略了自然的鬼斧神工。攀爬狭窄的山洞时,岩壁几乎贴着身体,每一步都需要全神贯注。就在这逼仄的空间里,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张力。</p> <p class="ql-block"> 当夕阳为丹霞地貌镀上金边时,我们登上了大王峰。手机镜头捕捉到的每一帧都像是水墨画里的仙境。</p> <p class="ql-block"> 下山时偶遇的两只白鹇,在草丛中优雅踱步,尾羽扫过新抽的嫩芽,惊起一阵带着松香的暖风。为这段探险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p> 白鹇(学名:Lophura nycthemera)是鸡形目雉科鹇属鸟类,属于大型鸡类,体长70~115厘米,体重1150-2000克。雄鸟头部羽冠和下体呈蓝黑色,面部裸露,为鲜红色;上体和双翅为白色,自后颈或上背开始密布近似‘V’字形的黑色斑纹。雌鸟上体棕褐色或橄榄褐色,羽冠褐色,先端黑褐色,脸裸出部小,赤红色,下体亦为棕褐或橄榄褐色,胸以后微缀黑色虫蠹状斑,尾下覆羽黑褐色而具白斑,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13日,我们游览了一线天、虎啸岩及天游峰。</p> <p class="ql-block"> 一线天的考验来得猝不及防。背着沉重的摄影包,在仅容一人通过的岩缝中艰难前行。岩壁上的水珠滴落,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每一步都需要精确计算,稍有不慎就会被卡住。在最逼仄的“一线天”腹地,我被迫卸下双肩包,改用左手举着手机云台,右手提着摄影包,左肩抵着冰凉的岩壁缓缓挪动。手机镜头里,斑驳的岩脉在微弱的光线下呈现出奇异的纹理,仿佛远古巨兽的鳞片。当终于穿过这道“天堑”时,背包带子深深勒进肩膀的淤青里,却意外收获了最具张力的峡谷光影。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有时候放下包袱,才能走得更远。</p> <p class="ql-block"><br></p> 午后攀上天游峰时,远方的九曲溪化作一条银链蜿蜒入海。站在观景台俯瞰,雨雾中的茶田像泼墨山水,采茶人的斗笠在绿浪间忽隐忽现。 山脚间的瀑布虽非丰水期,但飞溅的水珠在阳光下依然折射出钻石般的光芒,打在脸上竟是温热的触感。 <p class="ql-block"> 大红袍茶园的清香随风飘来,为这场视觉盛宴增添了嗅觉的维度。回程时的疲惫,被最后一班班车的幸运冲淡,这是武夷山给予我的温柔馈赠。</p> 2023年4月14日,再入武夷山,冒雨顺着九曲溪左岸游玩。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武夷山褪去了锋芒,细雨将整座山峦浸染成水墨长卷。自驾沿河而行时,成片的香樟树撑起翡翠色的穹顶,雨滴在叶片上弹跳的声响宛如天然编钟。车窗半开,混着茶香的湿润空气涌入车内,恍惚间似与千年古刹的钟磬声产生了奇妙的共鸣。</p> 止止庵,一个拥有1700年历史的古老遗址,坐落在武夷山,背靠雄伟的“大王峰”,面对壮观的“虎啸岩”,紧邻九曲溪,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玉女峰”,可谓是风水绝佳之地。 <p class="ql-block"> 止止庵的飞檐在雨雾中若隐若现,朱红门扉紧闭,唯有殿前的石雕在雨中静立。冲锋衣的防水层传来轻微的沙沙声,我伫立在“止语”匾额下,看雨丝在浮雕上织就珠帘。</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天的雨,为武夷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香樟树在雨中摇曳,止止庵的浮雕在雨水的冲刷下更显古朴。雨水打湿了镜头,却洗涤了心灵。武夷宫前的驻足,是对这场旅程的完美告别。</p> <p class="ql-block"> 武夷山不仅以其山水之美打动了我,更以其独特的韵味让我领悟到:旅行不是简单的风景打卡,而是一场与自然、与自我的深度对话。在这里,我放下了城市的喧嚣,找回了内心的平静。武夷山的每一处景致,都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生命、关于自然的永恒故事。这场烟雨中的邂逅,将成为我记忆中最美的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