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它

<p class="ql-block">消失的它</p><p class="ql-block"> 今年春,到万州办事,略有空闲,想去看看曾经读书的地方。经打听才知早已荒废,杂草丛生,已无路可去,令人愕然。</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那读书的记忆阀门就此打开,那些尘封的往事一件件浮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那读技校时,那里俨然是一个小社会,有家属区,单身职工宿舍,商店、银行、学校、集市及职工食堂。工人们随着上下班的广播进出工厂,井然有序。</p><p class="ql-block"> 因为住校,放学回宿舍后,赶紧拿上饭碗,一路小跑到食堂。排上队后,看小黑板上的每日菜谱,想着吃啥菜,用多少饭菜票。一次看见小黑板上写着“竹叶菜”,同学们都好奇。想尝尝那竹叶菜,买后拿着饭碗一看,是我们平常叫的藤藤菜,原来是各地叫法不同而已。我最喜欢吃的是蒸蛋羹,黄嫰嫰的蛋羹既能当汤又能当菜。那时比较节约,每月生活费不到二十元,饭菜票一次性买好,剩下的钱做零用。 </p><p class="ql-block"> 到了周日,只要天气好,我们也难得在寝室休息,要么约几个同学爬山,要么进城逛街。</p><p class="ql-block"> 爬山前一天就要做准备,买馒头,拿军用水壶,借猎枪和相机,清晨早早就出发。</p><p class="ql-block"> 一次,来到山脚下时,山顶还有薄雾萦绕,婉如仙境,只是山坡杂草丛生,且没发现上山的路。男同学在前后查寻了几次后,决定扒开草丛,就地往上爬。遇到陡峭的地方,我们齐心齐力,一边抓住身边的树枝或草或石头,一边看着脚下,脚踩在石头上,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挪。当我们气喘吁吁地爬过茂密的森林,来到山顶,眼前豁然开朗。天空开阔了,只见一池碧绿的水,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泛起金色涟漪。我们没想到山顶上还有这么大的天然池塘,大家欢欣雀跃,决定就此欣赏这别样美景。 </p><p class="ql-block"> 有时周末拿着余钱进城逛街,多数时是看看不买。工厂离城很远,进城只有坐工厂的解放牌大卡车,不要钱。说是坐,其实就是在开车前爬上大卡车,抓住车上栏杆,站在车上进城。</p><p class="ql-block"> 记得第一次进城,是本地男同学带着我们逛,他带着我们去逛卖衣服的地方。那时卖衣服的都是在街上摆摊卖,一个个方形摊位并列成一条街。一个摊位两三平米大,三面用布围起来,周边挂着新衣服。我们几人走到一摊位前,男同学很老练地说:老板,把那件衣服拿来试试。老板见人多,很热情地招呼我们。用竹叉衣棍取下衣服,递到我面前,因我兜里钱不够,怯怯地连忙摇头说,不要不要。男同学拿着衣服说,试试看,老板也说穿上看看,合适再买。我有点为难地穿上,让同学看。他看了一下说,这件不合适。又要老板取下另外一件,让我旁边的同学试,他还是说不合适,走,去下家看看。他边走边悄悄说 ,不要怕,有我在。第一件脱下后,试穿第二件就不那么别扭了。就这样我们把一排看得上的衣服都试穿一次,第一次试穿那么多新衣服,真过瘾。当时我们好佩服这位男同学的胆量。 </p><p class="ql-block"> 在学校读书记忆最深的当然是考试,那时老师为了我们都能考及格,会出复习题,划重点。只要记住这些,及格就没问题。但老师的复习题面广,很难都记住。于是就有同学绞尽脑汁地猜题,然后抄在小纸条上。记得有次考试,一同学偷看的纸条时,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敲桌以示警告。在走了一圈后,又发现他还在偷看纸条。于是老师想没收纸条,同学见状,慌乱地把纸条捏成一团,往窗外一丢。那时的窗户都有铁条栏杆,纸团被弹回来,落在桌前地下。老师低下头捡起来,打开看了看,脸色顿时大变。这节课考试完后,学校通知考试作废,要重新出题考。同学们都愤愤不平,又无可奈何。后来听同学讲,考试前有同学趁黑夜爬进三楼的老师办公室,偷偷复印了一份试卷,拿了出来。那张纸团上的题,和考题一模一样,学校不得不调查,重新出题考。这样一来,大多数同学怨气连天,那次出现了集体考糊。</p><p class="ql-block"> 回想那几十年前的往事,发现生活中,竟有许多事物不知不觉地从我们身边在慢慢的消失。但在某个瞬间,我们仍清晰地记得它。正如史铁生所说“过去并未消失,而未来已经存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