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月25-26日随团一起去探秘正定古城。</p><p class="ql-block">源远流长的历史给正定留下了风格独特的文化名胜古迹,素以“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而著称。</p><p class="ql-block">“九楼”</p><p class="ql-block">指的是原城内的四个门楼、四个角楼</p><p class="ql-block">第九个阳和楼</p><p class="ql-block">“四塔”:凌霄塔、华塔、须弥塔、澄灵塔。</p><p class="ql-block">八大寺:隆兴寺、广惠寺、临济寺、开元寺、天宁寺、洪济寺、舍利寺、崇因寺。</p><p class="ql-block">二十四座金牌:历史上曾有过二十四座,现存的没有那么多,政府正在恢复重建。</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从大东门进到古城之内,第一个景点就是三国名将“赵云故里”赵云庙。</p> <p class="ql-block">赵云庙</p> <p class="ql-block">赵云的铜像</p> <p class="ql-block">正定县存有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所刻的“赵云故里碑”,碑文记载了赵云的生平事迹。</p> <p class="ql-block">离开赵云庙,再往前走远远地就看见了与其它地方不同的两座高高的塔。导游告诉我们这是正定四塔之中的花塔和青塔,花塔白白胖胖的,塔身上好像是插满了什么东西,远看就像是一个大花瓶。青塔则婷婷玉立,身上挂满了铃铛,颜色也绿色的,好似少女般灵动可爱!顿时就引起了我的兴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定古城之内的四塔,一塔一世界,一寺一春秋。时至今日,四座塔依然巍然屹立在古城之中,像一位饱读沧桑、洗尽铅华的老人,在中国建筑历史上刻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span></p> <p class="ql-block">华塔,真的是太美了 ,远远望去好似一束花瓶,它属于罕见的花塔类型,其特点是在塔的上半部装饰有各种繁复的花饰,看上去好像巨大的花束,故名花塔。</p><p class="ql-block">主塔的四角各有一座六角形的小塔与其相连,第四层通体彩绘力士、兽首、狮、象、菩萨等造型,错落有致,甚为华丽。它是中国建筑保存下来的一个孤例。</p> <p class="ql-block">广惠寺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5年),金、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历经千年风雨,现存寺院内除花塔外原佛殿僧舍无一留存。在著名古建大师梁思成的眼中,广惠寺华塔的“平面及外表都是一样的奇特”,“若由形制上看,这华塔也许是海内孤例”。</p> <p class="ql-block">主塔最上层为华塔雕塑精华之所在,花束型塔身大约占了整体的三分之一。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在《中国古塔》中对广惠寺华塔推崇备至,他这样描述道:“整座塔的外表,原来均有彩画,想当年初建时,定是五彩缤纷、光彩夺目的,名为花塔,确是相符。“此塔是花塔类型中造型最为特异,装饰最为富丽的一个。”</p> <p class="ql-block">位于临济寺的澄灵塔是佛教临济宗创始人、唐代高僧义玄禅师的衣钵塔。整座古塔轮廓柔和协调,造型稳重、清秀挺拔,梁思成先生赞誉:“这座青塔在正定四塔中为最小一个,但清晰秀丽,可算塔中上品。”</p> <p class="ql-block">临济寺的澄灵塔,俗称“青塔”是八角九级的砖塔,在正定四塔中体量最小,清新秀丽。唐代的义玄和尚是佛教临济宗的开山祖师,澄灵塔里有他的衣钵。临济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临济一派的发祥地,是目前“四塔”佛寺中唯一有香火的寺庙,也是河北省佛教协会的所在地。</p><p class="ql-block">澄灵塔高30.47米,为八角九级砖仿木构密檐式塔,建在八角形砖砌台基上,台上为石砌基座,再上为砖砌须弥座,束腰正面镶嵌清雍正皇帝谕旨石刻,其余各面均有二壸门花饰。须弥座上是由勾栏、斗拱组成的一围平座,平座上以三层仰莲承托塔身。</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的须弥塔是一座四角九级方形砖塔,史称雁塔,俗称砖塔,其形制与修建于652年的西安大雁塔相似。</p><p class="ql-block">须弥塔是砖石结构的九级密檐式方塔,外观简洁舒朗,古朴无华,端庄大气。去过西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眼熟,但比后者早16年。</p> <p class="ql-block">2005年,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与正定县文物保管所联合对须弥塔进行加固维修时,又在塔刹中清理出文物千件,包括蚌器、玛瑙、水晶、铜器、金银器、木器、玉器、料器、石器、珐琅器、古钱币、经书等。另外,还发现在塔刹宝珠一层上刻有康熙六年(1667年)铭文,简要记载了须弥塔创建于唐贞观年间,清顺治、康熙年间重修的史实。</p> <p class="ql-block">凌霄塔位于天宁寺内,塔身粗壮,塔体巨大,形状如楼阁。凌霄塔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凌霄塔塔高40.98米,为一座砖木混合平面呈八角形的楼阁式塔,塔身为九级,下三层为砖结构,斗拱是砖仿木结构。第四层以上斗拱及各层檐均为木制,每面为三开间,塔身各级于四正面辟门,塔内中空,有阶梯可攀至顶层,登塔览景。</p> <p class="ql-block">凌霄塔的精妙之处在于塔心室四层以上保留着塔心柱结构,这是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这种塔心柱对稳定塔身极为有利。罗哲文先生在所著的《中国古塔》一书中说:“在我国现存实物中,仅天宁寺木塔尚存这一结构形式”,可见凌霄塔在中国古塔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正定的四座古塔都始建于唐代,各具特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塔,一华丽、一清秀、一古朴,一巍峨。</span></p> <p class="ql-block">正定古城墙是我国目前现存较少的明代城墙遗存。如今我们所登的城墙是维修过的。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灯火在整座城市中荡漾,站在城墙上可以看见四座古塔错落在灯海之中。古城、古寺、古塔流光溢彩,彼此辉映。</p> <p class="ql-block">现存的城墙为明代遗存。城墙高3丈2尺,上宽2丈,周长24华里。城设四门,东曰迎旭、西曰镇远、南曰长乐、北曰永安。各门皆有月城、瓮城和内城三道城门,设有里城、瓮城和月城三道城垣,形成迂回曲折的防御体系,起到易守难攻之效果。其中月城是加筑在瓮城外的一段弯月形城墙。也就是说,出入城内,要经历三座城门。这种形制除北京、南京等帝王之都以外,较为少见。</p> <p class="ql-block">南门名长乐门,内城、瓮城、月城城门则分别嵌有“三关雄镇”“迎薰”和“九省通衢”的匾额。正定城墙保存较好,是研究河北省地区东晋十六国时期至明、清时期军事防御体系及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寺院建筑南北纵深,中轴线南端为一座高大的一字琉璃照壁,自三路单孔石桥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门、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弥陀殿、毗卢殿、龙泉井亭等十几座殿阁,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气势恢宏,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典型实例。</p> <p class="ql-block">河北正定的隆兴寺,作为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真的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古建筑宝库。每一座殿宇都有其独特之处,简直让人目不暇接。</p><p class="ql-block">隆兴寺有六个全国之最,分别是隆兴寺的宋代摩尼殿,倒坐观音菩萨,宋代转轮藏,龙藏寺碑,铜铸千手千眼观音像,明代毗卢佛像。</p> 天王殿 <p class="ql-block">宋代摩尼殿</p><p class="ql-block">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其独特的十字形平面设计在中国古建筑中极为罕见。四面殿身正中各有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被梁思成先生誉为“艺臻极品”的建筑孤例。</p> <p class="ql-block">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其平面布局呈十字形,面阔和进深均为七间,重檐歇山顶。殿内的藻井、彩绘和佛像都非常精美,尤其是四抱厦的彩塑和扇面墙背面的悬塑,展现了宋代艺术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此石香炉为宋代雕制,由炉身、炉座两部分摞置而成,通高1.4米。炉身正面浮雕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四周侍立药师十二神将,手持宝杵、宝剑、宝棒等兵器,给人以威武勇猛、栩栩如生的感觉。寺庙中早期的香炉保存下来的并不多,此座以佛教题材为雕饰的宋代石香炉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正定县隆兴寺倒坐观音是全国六最”之二景观。倒坐观音:位于摩尼殿内槽北壁,是一尊高3.4米的五彩观音菩萨像,俗称"倒坐观音"。这尊塑像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p> <p class="ql-block">摩尼殿内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摩尼殿内的倒坐观音,为什么称是“倒坐观音”呢!这里的倒坐不是立与倒关系,而是指正面与背面。通常在寺庙中所见的观音菩萨塑像,大多是在正厅堂坐北朝南面向众生,而正定隆兴寺的这尊观音塑像却位于摩尼殿的背壁上,一反常规地坐南朝北,故而被称作“倒座观音”。</p> <p class="ql-block">转轮藏阁始建于北宋,其梁架结构特殊,采用了移柱造和插柱造法,是我国最古老、最大的藏经橱。转轮藏直径7米,八角形小木制作,设计巧妙,体现了宋代建筑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刹正定隆兴寺内的戒坛,供奉着一尊明代铜铸的双面佛像,这是戒坛内的珍贵文物。这尊佛像独具匠心,两尊佛像背对背而坐,背身相连,面向南方的为阿弥陀佛,象征西方极乐世界;而面向北方的则是药师佛,代表东方净琉璃世界。</p><p class="ql-block">这尊铜佛像展现了明朝中期宫廷造像的独特风格,在民间极为罕见。它不仅是佛教艺术的瑰宝,也是历史文化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为河北正定县隆兴寺戒坛景观。戒坛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为一座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顶亭台式建筑,现存木结构部分建于清康熙年间,石坛为明代遗存,面阔、进深皆为三间。戒坛是寺院用以举行受戒仪式的坛场。</p> <p class="ql-block">大悲阁正定大菩萨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高21.3米,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制艺术品。其铸造工艺精湛,形体巨大,代表了当时金属铸造技术的巅峰水平。</p> <p class="ql-block">弥陀殿</p> <p class="ql-block">明代毗卢佛像高6.42米,自下而上逐层渐收,似一座宝塔,全身分三层,共计1072尊佛像。其工艺精湛,鎏金表层华丽,是我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佛像之一。</p> <p class="ql-block">隆兴寺嘉庆御碑之一景观。该碑刻立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通高5.9米。碑阳内容为清嘉庆十六年嘉庆帝西巡五台山回銮驾幸隆兴寺所作《隆兴寺敬叠皇考九言诗韵》。</p> <p class="ql-block">木雕弥勒菩萨像高达7.4米,是北宋时期用五台山独木雕刻而成。这尊弥勒菩萨像不仅雕刻精美,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p><p class="ql-block">菩萨像面目慈祥,头戴佛冠,身披五彩锦衣,右手上屈于胸前,掌心向外,左手下垂,造像为诸天说法状。菩萨身后为轮廓精美的全身大背光,通高9.9米,背光主题纹饰为雕制的卷草纹,内饰花卉,外镂火焰。</p> <p class="ql-block">隆兴寺的后花园“龙腾阁”,这也是别的寺庙所没有的地方。供游客欣赏与休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留学期间的作用,现保存在正定古城博物馆内。</p> <p class="ql-block">两日的正定古城探秘之旅,让人流连忘返,收获满满。这里无论是古城墙、古塔还是寺庙,都有别于许多城市对于古迹的保护,正定古城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了解中国古建筑和宗教文化的重要窗口。正定古城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