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余玉平</p><p class="ql-block">编辑:作 者</p><p class="ql-block">图片:作者提供</p> <p class="ql-block"> 2010年的冬天,住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的一个叫余朝武的八十多岁的老人,在弥留之际把一块祖传的雕刻有八思巴文的双龙玉牌留给了自己的后人。这一块看似已经非常陈旧的玉牌揭开了余朝武老人家尘封七百多年的家族历史……</p><p class="ql-block"> 成吉思汗铁木真是世界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蒙古帝国的可汗。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在中统元年(1260年)即位后,把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第五代祖师八思巴(又译“发思八”,“帕克思巴”,本名罗卓坚赞,意为“慧幢”。公元1235—1280年,系西藏萨嘉人氏。)召到左右重用后并尊为“国师”。“八思巴文”是国师八思巴受忽必烈旨意创制的一种蒙古文字,世称“八思巴蒙古新字”,它的创制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蒙古人社会的文明进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八思巴文在元朝时期推用了一段时间,并在一定时期用在军事通讯上。忽必烈去世后,真金的儿子孛儿只斤·铁穆耳(1265年10月15日—1307年2月10日)在母亲的帮助下继承了皇位,成宗铁穆耳在位十三年后传位于侄儿海山(武宗);海山在位四年去世后传位于弟弟寿山(仁宗爱育黎八达)。仁宗爱育黎八达上位于上都,在位九年去世后传位于其子硕德八剌(元英宗),元英宗在位四年被铁失等人弑杀去世后,元英宗的唐叔泰定帝也孙铁木耳被众臣拥立为帝,泰定帝也孙铁木耳上位于上都。泰定帝也孙铁木耳去世后把帝位传给了自己年幼的儿子阿速吉八,而武宗海山之次子孛儿只斤·图帖睦尔(文宗(1304—1332)被知枢院事燕铁木儿在大都发动政变谋立为帝。</p><p class="ql-block"> 泰定帝发兵攻打大都,因大都的中书右丞相燕帖木儿武功高强无人能敌,导致上都失陷后泰定帝的儿子阿速吉八被元文宗密诏杀死。上都和大都的这段战争在历史上称为“两都之战”。</p><p class="ql-block"> 两都之战二龙之争的失败,让甘麻剌家族从最高皇位的政治舞台走向了逃难改名换姓保存血脉的低谷,让甘麻剌后裔不能合情合理的去争取属于自己支系的皇位竞争权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事实证明:在忽必烈以后的一定时期里,甘麻剌家族是完全可以参与继承皇位竞争的,但,为了祖宗遗训,甘麻剌之子迭里哥儿不花(铁木健)之九子一姑都没有动过竞争皇位的念头。直到1352年,甘麻剌之孙九子一姑再一次被元帝诬陷追杀后由铁姓改为余姓,并从江南辗转避难迁移于西南。</p><p class="ql-block"> 余朝武老人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的第三十一代后裔,他正是忽必烈的孙子元显宗甘麻剌的第三个儿子迭里哥儿不花(汉名:铁木健)的九子一姑的后裔。为了保存血脉,七百多年来祖先们一直用生命珍藏守护传承着这一块刻有二龙相争且具有历史意义的八思巴文双龙玉牌。</p><p class="ql-block"> 在弥留之际,余朝武把这块玉牌传承给了自己的后人,并郑重交代:西南铁改余姓是蒙古人,是元显宗甘麻剌之子铁木健(蒙古名:迭里哥儿不花)的后代。</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余玉平,女,蒙古族,微信名:韵,笔名:雨滴,意为:美丽的水珠。生活在贵州高原的凉都六盘水市,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铁木真的第三十二代后裔。热情善良,从小喜欢写作,热爱文学,曾在凉都企业日报和各大网络平台上发表过诗歌和散文,代表作:《黄金家族——西南铁改余氏历史溯源.铁改余氏》、《换回天堂》、《伤》、《风无语》……等等都属于作者的原创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