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游天下】你好!深圳(二)

平安夜

<p class="ql-block">一街两制的“中英街”,一边属于香港特区,一边属于中国内地,这条大名鼎鼎的界街自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一街两制”。</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月9日,在英帝国主义武力逼迫下,李鸿章与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在北京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条约规定将九龙半岛及附近海域租给英国,期限为99年。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刻立的“光绪帝二十四年年中英地界第×号”的界碑,将沙头角一分为二,东侧为华界沙头角,西侧为英(港)界沙头角,故名“中英街”。</p><p class="ql-block">2012年6月8日,中英街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04年,中英街被评为“深圳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街道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北区交界处,背靠梧桐山,南临大鹏湾,由梧桐山流向大鹏湾的小河河床淤积成,原名“鹭鹚径”,长约250米,宽约3—4米,深圳香港各占一半,街心以“界碑石”为界,与香港一街相处,需办理通行证才能进入“中英街”,故“中英街”被称作特区中的“特区”。</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界碑</p><p class="ql-block">中英街共有八处界碑,这8块界碑中1、2号界碑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英国单方面换石碑后留下的,3至7号界碑被日军丢掉,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国民党政府同港英当局是共同重竖3至7号碑。它们既是中国贫穷落后、清王朝腐朽没落和外国列强侵略、瓜分中国的重要历史物证,又是中国改革开放、香港回归祖国并实行“一国两制”和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见证。1989年6月29日,界碑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14年,中英街大型浮雕墙《让历史告诉未来》项目完工。 2014年12月16日,中英街管理局宣布成立,2015年1月5日正式揭牌运作。负责管理中英街辖区(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城市管理等各项事务,服务社区居民、企业和游客,由盐田区政府赋予相应行政管理权和行政执法权。</p> <p class="ql-block">1899年3月18日,中英勘界结束,沙头角被一分为二,形成了英界沙头角和华界沙头角。一百余年来,从最初的勘划界线,到改革开放后的“购物天堂”,再到如今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新篇章,中英街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封闭屈辱走向伟大复兴的发展历程,更具有无比厚重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它时刻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历史博物馆于1999年5月1日建成开放,是一座反映中英街百年历史沧桑的地志性博物馆,建筑面积1688平方米,常设展览共设置四个展厅,展出内容以百年中英街历史为主线,以中英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载体,以中英街史料和本馆藏品为教材,挖掘“3·18”沙头角勘界日历史资源,开展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p> <p class="ql-block">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铭记历史、弘扬时代精神。“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中英街百年来的历史变迁画卷,以时间为线索、图文为介绍,回顾100多年来中英街的形成、变迁和发展的历程,警醒市民群众铭记历史、勿忘国耻。</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由梧桐山流向大鹏湾的小河河床淤积成,原名“鹭鹚径”,与香港一街相处,有“一街两制”的历史景观和文化风情。</p><p class="ql-block">中英街定位为“商贸旅游区”,计划打造成历史氛围浓厚、爱国主义教育特征鲜明、商贸旅游的历史文化名街。中英街计划打造“一界一墟一巷七街”。“一界”即深港边界,“一墟”即东和墟记忆街区,“一巷”即沙栏吓村特色客家窄巷,“七街”即穿插在东侧老建筑中的七条老街。</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有步行街、环城路、海傍街、横头街、碧海路等5条街道与道路,主要建筑有入口广场、入口处建筑、骑楼、街道转角处建筑、转角广场、榕树林荫道、回归广场、天后宫广场、滨海观景道、中英街标志塔公园、海滨绿水长廊和中英街雕塑墙。</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对于深圳居民和旅行者来说,这里是购买实惠生活用品的地方。中英街香港的店铺出售香港免税区的商品,深圳一侧的街道以及周边的街区也有免税区的优惠待遇,中英街的免税港货有着很强的吸引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