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历史成为后世的故事,很多人不了解历史,但如果能够了解一些历史事件的起因与过程,还是很有意思的。想要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就需要了解一下历史背景。</p> <p class="ql-block"> 一、金朝的建立</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频频,除了中原民族内部的争斗,更有北方外族的骚扰、抢掠与侵入。</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号称五千年的历史,代代相传,炎帝、黄帝为了部族的和平与发展,联合起来,和睦相处,后辈人就叫做“炎黄子孙”。蚩尤部想要侵占、统治炎黄部族,发起战争,起初,炎、黄部族受到重创,退向北方,最终,天神相助,绝地反击,战胜了蚩尤部,统一了中原及南方地区,时称“华夏民族”。后来北方的女真族人、蒙古人、满人等也都入侵中原,最终都被打败,被征服。之后,各民族融合,成为统一的国家(也包括维族和回族等部落,共56个民族体),中原主体民族汉族最终掌握了国家的命运与发展前途,从此以后统称为“中华民族”。</p><p class="ql-block"> 金人,始于北方渤海国(后并入辽国)的女真部落,也称为女真人。辽国后期,由于不断南侵,与中原宋朝进行多年征战,国力消耗严重,逐步没落;同时更是加重赋税,对各地各部族狂征暴敛,激起反抗。在辽国主要精力南侵北宋过程中,女真部落崛起,完颜阿骨打帅领部族于1115年在北方自立,国号“金”,主要占据黑龙江、辽阳、长白山一带的区域。</p> <p class="ql-block">二、金朝对辽和北宋的进攻</p><p class="ql-block"> 辽国侵袭北宋,宋、辽之间的战争连年不断。而金国立国后就开始了对辽国的进攻,辽国派兵镇压,但是战败,金军占领了辽国北部的广大地区。为了抗击侵略,宋国就派使者渡海去接连金国,宣和二年(1120年)订立了“海上之盟”。双方商定: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p><p class="ql-block">宋金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攻打辽国。至1125年,金军完成既定目标,而宋军没有达成战略目标,童贯统兵攻打燕京,战败。金军顺势南下,攻破辽国都城燕京,辽国天祚帝投降,辽国灭亡,部分辽国残余西逃。</p><p class="ql-block"> 但是,灭辽之后,金国瞧不起宋军的孱弱,便乘得胜之机,士气正旺,很快开始了对北宋的进攻。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东路金军跨过黄河,直逼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见势危,不愿当亡国之君,当即禅位于太子赵桓(宋钦宗),宋徽宗在位时贪图享乐,昏庸无道,任用奸臣,使得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但宋钦宗同样软弱无能。1126年初,金军包围汴京,宋钦宗被迫签订屈辱和约,割地赔款。</p><p class="ql-block"> 宋朝朝廷拖延交割,激怒金人。八个月后(同年),完颜宗望、完颜宗翰再次挥军南下,至年底(阳历12月)攻破汴京。宋徽宗、宋钦宗、朝臣全部被俘。皇族宫廷内眷中,包括宋徽宗的皇子50人,皇女26人,两个皇帝的皇后、嫔妃等四百七十余人,宫廷女眷计三千多人。金军占据宋朝皇宫,被俘的宋徽宗、宋钦宗及皇族成员遭受屈辱,女眷皆被金军将领瓜分,貌丑的宫女被充作军妓。金军直至四月初方撤离,从汴京到燕京途中,女眷宫女被蹂躏、虐待致死过半。</p><p class="ql-block"> 金军驻扎汴京四个月,将汴京城内的财物洗劫一空。这就是“靖康之耻”。</p> <p class="ql-block">三、赵构其人</p><p class="ql-block"> 宋朝皇帝投降,被金人掳走,标志着宋朝的灭亡。但是,当时宋徽宗有一个儿子当时不在都城,没有被金军俘获,就是宋徽宗第九子赵构。这里要说说赵构的情况 :</p><p class="ql-block"> 1、一次和谈</p><p class="ql-block"> 赵构是宋徽宗和一个低级嫔妃所生。1126年正月,金军围攻汴京时,赵构时年19岁。金军一边围攻宋朝都城,一边要求和谈,说白了就是向宋朝要求停战赔偿的条件,并要求一位皇子和宰相作为人质。最后选了赵构出使金国(赵构为九皇子,封为康王),陪同前往的有少宰张邦昌。此去基本上就是定城下之盟去了,所以,赵构并没有什么心理压力,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况且自己又是皇家皇子身份,所以对金国的强横也不以为意——你要求什么条件,我就答应什么条件就是了(况且又是有圣谕的)。张邦昌在旁边也是极力迎合,他面对金人的凶恶,战战兢兢。赵构在金国朝堂上的表现则很是云淡风轻。</p><p class="ql-block"> 金人从宋朝人员那里了解到,在宋朝众多皇子中,与宋钦宗同母的五皇子(肃王)最有才识。于是,金人向宋钦宗要求,用五皇子肃王赵枢来替换赵构。他们觉得赵构就是一个花花公子而已,于是赵构被放回。</p><p class="ql-block"> 宋朝割地赔款,金兵撤回。而五皇子肃王赵枢、及张邦昌被金人扣住,随金军北撤被押去北方。金国要求宋钦宗罢免李刚等主战派,宋朝朝廷官员传言系张邦昌为金人出谋所至,李刚深恨之。</p><p class="ql-block"> 赵构回京受到嘉奖与封赏,对张邦昌也是加官进爵,这其实是宋徽、钦二帝为了粉饰太平,渲染议和的成果与让金军退兵的功劳。</p> <p class="ql-block">2、二次和谈</p><p class="ql-block"> 在宋金第一次和谈(宋朝割地赔款)八个月后,金人不满宋朝的赔偿条件等原因,金军再次南下进攻宋朝都城汴梁(开封),并指名要求宋朝派赵构前去和谈。可能是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金朝人已经弄清楚在诸多皇子当中,其实赵构也是一个非常活跃而又有才智的人物,甚至是年少有为的那种。于是,想用与上次一样的办法把赵构调出来,押作为人质。</p><p class="ql-block"> 宋钦宗派赵构带领和谈团前去和谈,和谈队伍中,一同前往的有兵部员外郎王云。赵构一行走到磁州(今邯郸)会见宋军将领宗泽,宗泽是主战派,劝说赵构不要去跟金人和谈。而王云则非常坚持要去 : “云不死,王必北往”,认为就是天命应该如此。所以,当地军民皆认为是王云要坚持去跟金人和谈,叛国投敌,卖主求荣。于是就当街围殴王云致死。</p><p class="ql-block"> 赵构一看这种情形,没办法,军民抗金情绪高昂,自己也不能被人当成是卖国求荣的,就往南返回到甘州(今安阳一带),其实两地相距很近,再做打算。此消息很快传回朝廷。金军仍在围攻汴梁,见赵构的和谈团不到,于是向宋朝开出条件,要求宋朝割让黄河以北的地区给金人。宋钦宗为了让金兵停战撤军,居然答应,并派人去两河之地通知、协调交接。但也被奋勇抵抗金军的军民强烈抵制,激起民变。</p><p class="ql-block"> 宋钦宗本来就是软弱无能之辈,又被主和派包围,但是,想投降割地赔款又被奋勇抵抗的军民遏制,无法实现。于是,无奈之下就派人传旨给赵构,授以河北兵马大元帅之职,召集河北军兵勤王护驾。</p><p class="ql-block"> 康王赵构率领宗泽将军部及河北军兵向汴梁进发,半路上传来汴京城破,二帝被俘的消息。赵构担心南行会碰上金兵,随及带兵转道奔山东而去,居守巨野(今菏泽)。第二次和谈未成,北宋已亡,而赵构却躲过一劫,也真是天命的安排。</p> <p class="ql-block">三、赵构继宋朝帝位</p><p class="ql-block"> 赵构居守巨野,收拢各地来投的抗金军民,以作缓图之计。</p><p class="ql-block"> 金军攻破汴京,北宋灭亡,时间是宋钦宗靖康二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十二月,</p><p class="ql-block"> 1127年(天会五年)四月,金兵统帅完颜宗翰、宗望带着被俘的徽宗、钦宗和赵氏宗室女眷3000余人,以及掠夺的大量金银财宝、仪仗法物,及工匠艺人16000余人,被驱掳的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押解北归金国。</p><p class="ql-block"> 不得不说一下,由于宋朝主和派占上风,在金军二次攻打汴京时,朝廷没有要求各地兵马勤王,更有甚者,主和派还下令把主动前去勤王的兵马遣回原地,不许来援。对围城的金兵也不许反击。所以,金军围攻汴京,很快被攻陷。之后也几乎没有遇到宋军的反攻。这对徽、钦二帝来说,实在是咎由自取。</p><p class="ql-block"> 金军回撤,欲找代理人来管理中原地区,便命宋朝朝臣推举异性为王,众人皆不敢为(史书上说,当时有秦桧等几个官员坚决不同意立异性为帝,认为金人已撤,还应该由赵姓人继承大统。这几位还被金人抓去训斥)。这是金国要在南方树立傀儡,最后宋朝朝臣提议让在金国的张邦昌出任,张邦昌本不从,却被众人劝说,宋朝官员也是欺哄张邦昌,说 : 你不接受,金兵就要屠城,请以满城百姓为重啊。张邦昌知道此事不可为,但拗不过朝臣苦苦相求,被迫无奈接受了金人册封,被金国册封为楚帝,国号“大楚”,史称“伪楚王”。张邦昌面对当时乱世,便下达政令稳定秩序。</p><p class="ql-block"> 四月初一,金兵撤走。第二天,大臣吕好问向张邦昌建议还政于赵构,不然日后难以自保,张邦昌欣然答应,重臣都认为这是个好办法,反正金兵已走,皆附议。此时,赵构在巨野已集聚各路兵马约八万人。</p><p class="ql-block"> 张邦昌先请出宋哲宗赵煦的前废皇后“元祐皇后”垂帘听政,自己则退出朝堂。又派人去找赵构,说明事由,请赵构回汴京登帝位。赵构知晓后不肯回汴京,之后不久从巨野移至“宋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宋太祖起家之地,建有圣祖殿)。后来,在重臣的劝说及元祐皇后的诏示下,赵构于五月初一在应天府社坛即位称帝,号召军民抗击金军,收复失地,迎回二帝。为了延续宋朝皇统和法统,定国号仍为宋,改元建炎。从此开创了抗金的新局面。这一政权史称为“南宋”。</p><p class="ql-block"> 附注 : 张邦昌被宋朝大臣推举,而被迫接受金国朝廷册封的“伪楚”皇帝,至还政于赵构(即位)中间只有32天,赵构起初还是感谢张邦昌的,认为他能够在金军的强权下稳定时局,聚拢朝臣,恢复政令,所以,也是给予褒奖的。但是宰相李刚对张邦昌非常反感,认为他有称帝事实,是不臣之举的僭越,必须治罪。后来又因其它事端,张邦昌被赐死。</p> <p class="ql-block">四、南逃之途</p><p class="ql-block"> 金人得知赵构称帝后,马上派兵征讨,但遭到抵抗,南宋抗金力量四起,但此时还是南宋朝的早期,政治、行政并不完善,基本都是各自为战。而另一方面,金军所到之处,投降的地方官员也不少,那些官员也认为宋朝天子被俘虏,天下已是金人的天下,已经改朝换代了,在金军势力强大的中原北部地区,金军一方面征缴军需,另一方面在行政统治上基本上都是采用前宋朝制度,对百姓而言并没有比宋朝时期更差。很多文人也纷纷出仕,其中,元好问就是文人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p><p class="ql-block"> 赵构即位后,朝廷设在应天府(商丘),觉得距离金国太近,很不安全,欲南迁。宗泽驻扎汴京(开封),防守郑州,修缮加固汴京城池,几次请赵构返汴京,赵构没有同意,他认为那里是个不祥之地,不能去。在得知金军来袭时,便决定南迁,转至扬州,不久金军追兵又打而来,赵构又狼狈逃过长江,到杭州等地。金兀术带兵攻来,赵构又继续南逃,陆地上无法栖身,只好乘大船逃往大海,在温州、台州一带的海上,躲避四月有余。赵构虽然一路逃跑,都是南宋(国)已立,有这面大旗,对南方军民抗击金兵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p><p class="ql-block"> 其间,金兵水军不力,陆地上也经常受到南宋军民的攻击,兵力装备都有很大损耗。金兵追击赵构,没有安排后援,所到之处就是就地抢掠,补充给养。不要后援,虽然兵强马壮,旷日持久也是不行的。长时间捉不到赵构,损失又不断增加,于是,金兀术决定撤兵北归。</p><p class="ql-block"> 在金兵北归途中,遭到南宋军多次攻击,更是被韩世忠的水军逼至黄天荡,险些全军覆灭,后侥幸得逃。金兀术此次南征是吃了大亏的,之后,基本上不再谋求主动进攻南宋。</p><p class="ql-block"> 而这个时期,金朝主要精力南顾,北方漠北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兴起,占领了大片区域,成为了金军的后顾之忧。</p> <p class="ql-block">五、定都临安府(杭州)</p><p class="ql-block"> 金兀术收兵北撤,但是,赵构被金军追逃的经历,让他想起来就怕,每天都处于惊魂不定的状态中。史书上记载说,赵构的逃亡经历中,使得他丧失了生育能力。</p><p class="ql-block"> 之后,赵构在南方辗转多地,最终在绍兴八年(1138年)正式定都临安(杭州)。赵构,即宋高宗,一方面任用岳飞、韩世忠、等抵抗金军和伪齐(金朝册封的伪政权),一面任用汪伯彦、黄潜善、秦桧等负责对金媾和,最终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冬达成“绍兴和议”,以放弃旧疆和对金称臣纳贡为代价,获得南宋在淮河、秦岭以南地区的偏安局面。</p><p class="ql-block"> 赵构经过这么多年,应该是厌倦了,也不想再坚持初衷,只想当个安稳皇帝,享受清福,对主战派开始零落,重用秦桧等主和派,并削减诸将兵权。后来为了同金人议和,竟然连续下十二道金牌把岳飞从前线调回,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此后长期委任秦桧为相,维持对金媾和路线。</p><p class="ql-block">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在金海陵王完颜亮南侵失败后,赵构将皇位禅让给养子赵容,自己作为太上皇帝退居德寿宫,颐养天年。</p> <p class="ql-block">图片载自公共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