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子正意与发挥》学习分享</p> <p class="ql-block">《道经》第二篇:道演的社会发展目标</p><p class="ql-block">一、道性</p><p class="ql-block">关键句:</p><p class="ql-block">道的两个性质:不可见性和无所不在性。</p><p class="ql-block">(一)论道的不可见性和无所不在性(道德经第4章)</p><p class="ql-block">道是规律,虽是看不见的,但正是它规定着万物的发生和发展,是“万物之宗”、是“象帝之先”,这就是“道性”。</p><p class="ql-block">延伸思考:</p><p class="ql-block">道的不可见性用老子的话说,就是“冲”。中国成语“谦冲自牧”中的“谦冲”意指谦虚,体现了道的谦德。谦虚是获得幸福与成功的关键,正如《易经》中的“谦卦”所示,谦下是天道、地道、鬼道与人道的共同特征。只有保持谦卑,才能获得更多的助力与发展空间。</p><p class="ql-block">道的无所不在性则如空气一般,虽然看不见,却主宰着万物的运动与变化。正如钟表的指针在运动,但我们未必能察觉其微小的变化。道的存在不依赖于我们的承认,它自有其客观规律。</p> <p class="ql-block">(二)论天道与人道(道德经第5章)</p><p class="ql-block">关键句:</p><p class="ql-block">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p><p class="ql-block">延伸思考:</p><p class="ql-block">老子的研究对象是天与地。这里的“不仁”并非真正的冷漠,而是指无所不仁、平等对待万物。天地对万物的态度如同引力,所有人都无法逃脱。决策者在面对问题时,若不遵循自然规律,最终只会导致灾难。因此,守中即是遵循自然法则,避免因个人情感而偏离。</p> <p class="ql-block">(三)宇宙生发论(道德经第6章)</p><p class="ql-block">关键句:</p><p class="ql-block">道之功就在于孕育万物生生不息,使“物质”造化为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p><p class="ql-block">延伸思考:</p><p class="ql-block">道是不生不灭的,正如宇宙的本源。道法自然,体现了自性本然的特质。我们的念头与起心动念同样是创造万物的力量。敬天爱人即是对天地的尊重,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p> <p class="ql-block">(四)论价值准则(道德经第7章)</p><p class="ql-block">关键句:</p><p class="ql-block">通过分析宇宙生发和天地万物之性,老子是想得到人们如何看待人生,即人生处世的价值准则。</p><p class="ql-block">延伸思考:</p><p class="ql-block">老子强调,不应以个人欲望来衡量得失,而是要以天地的长久存在为榜样,顺应自然规律行事。无私的行为反而能成就个人的理想,符合天道的行为必然会得到良好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论社会的发展目标(道德经第8章)</p><p class="ql-block">关键句:</p><p class="ql-block">人们有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能规范自身的行为,使之符合天道,这种符合天道的行为的社会表现,就是社会的发展目标。</p><p class="ql-block">延伸思考:</p><p class="ql-block">老子用“上善”来形容社会发展目标,强调如水般的善性。水的特性在于润泽万物而不争,甘愿处于人们所厌恶的低位,因此能够成就自身的目标。社会的发展目标在于追求这种与道相符的行为。</p><p class="ql-block">老子列举了七种符合社会发展目标的行为,包括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等,这些都是遵循道的原则而行事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四、人道与天道的统一论(道德经第9章)</p><p class="ql-block">关键句:</p><p class="ql-block">不按社会的发展规律办事,就不能达于人道与天道的统一,失败是必然的。</p><p class="ql-block">延伸思考:</p><p class="ql-block">如同盛满水的杯子,一动就会溢出;锋利的刀刃难以长久;富贵而不仁则必遭祸害。历史上许多成功的人物因不知功成身退而遭遇不幸,反之,像范蠡、张良等人则因懂得这一道理而得以自保。</p><p class="ql-block">最终,人生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按社会的发展目标行事,才能使人道符合天道。只有如此,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p> <p class="ql-block">扫码加入国学台《道德经》读书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