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古城 品晋韵 <p class="ql-block">总要去趟山西太原吧,总想把浪漫留在三晋大地,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北方古城是我的一个心愿。蛇年新春,在这充满新生气息的时节,我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好奇,毅然背上行囊,踏上了太原古城、晋祠、小西天、忻州古城、大同古城等春节游的旅程。一路上,对未知风景和古老故事的期待如影随形,满心憧憬着在这座城市的每一次相遇,渴望在这新春的时光里,镌刻下属于自己的独特回忆,揭开山西诸多古城神秘而迷人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一城看山西,一街五千年”的赞誉一直萦绕在我的记忆里,如同一块神秘的磁石,吸引着我一定要去探寻这里的历史与文化。这座古老的县城,不仅承载着山西数千年的岁月沉淀,更因电影《满江红》的拍摄而声名远扬,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文化魅力与时代色彩。</p> <p class="ql-block">从远处看,古城雄伟古朴;走到近处,高高的城墙,宽阔的护城河;进入古城,店铺林立,招幌飘荡,城内历史建筑遗存众多,十字街格局清晰,街巷肌理完善,古老的建筑格局,独特的凤凰形状布局,犹如一只头北尾南的凤凰,这个城市以其独特的“城池凤翔余”格局,被誉为“凤凰城”。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昔日的商业繁华。</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太原古县城的石板路上,脚下的每一步仿佛都踏在历史的脉络之,深宅窄巷纵横交错,巷子里的风轻轻拂过,似在低语着往昔的故事,那斑驳的墙壁,青灰色的砖石,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侵蚀和岁月磨砺,却依然顽强地挺立着,见证着这座县城的兴衰变迁。</p> <p class="ql-block">走进这古县城,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电影《满江红》中的画面,恰似全军复诵《满江红》激昂场景犹在耳边回响,那豪迈的词句、磅礴的气势,与眼前的古县城氛围完美融合。或许,在这古老的街巷中,曾经也有过无数忠肝义胆之士,他们的故事虽未被详尽地记载在史书之中,却融入了这片土地的灵魂深处。</p> <p class="ql-block">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建筑风格独具特色的古县城,处处彰显着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每一座宅邸、每一座庙宇,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从那精美的木雕门窗上,可以看到花鸟鱼虫、人物故事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砖石上的浮雕,细腻而生动,展现着传统的吉祥图案和神话传说。这些建筑不仅仅是居住和祭祀的场所,更是艺术的瑰宝,是历史文化的生动载体。</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太原古县城,灯火辉煌,城墙古朴,街道静谧。</p> <p class="ql-block">“锦绣太原,盛世花开”大型花灯会,扮靓了太原古县城。</p> <p class="ql-block">瞧,牡丹花开的灵动与城门完美融合,呈现出热闹繁荣场景,表达了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祝福,在繁华热闹的气氛中感受浓浓的年味。</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凤凰城”,璀璨灯光,不断变换着颜色。</p> <p class="ql-block">千年晋祠,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领略到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来一睹宋代“三绝三宝三匾 ”的风华绝代。</p> <p class="ql-block">“福满”晋祠,浓浓的春节年。</p> <p class="ql-block">踏入晋祠,仿若踏入了一个被岁月尘封的古老梦境,那斑驳的石板路,每一块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引领着我走向那深邃的历史幽径。 </p> <p class="ql-block">打卡太原精华景点——晋祠,感受唐风晋韵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晋祠门前,古韵悠悠,仿佛时光在此停驻,感叹一句,“这地方,真古!”。晋祠门口,古树参天,仿佛在说:“我见证了太多的故事,今天轮到你了。”</p> <p class="ql-block">“晋祠”二字由陈毅将军题写</p> <p class="ql-block">有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当你走近后才有深深的感受。的确,晋文化遗存丰厚,有各种古建筑,古树交相辉映,见证了晋祠的历史变迁。这里是历史的活化石,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虽然时值冬日,它可是一处说不出的美丽辉映的大花园,其布置可以说又像庙观的院落又像华丽的宫苑……</p> <p class="ql-block">晋祠唐太宗李世民群雕像</p> <p class="ql-block">雕塑中,李世民骑着高头大马位于中间。其左侧为国舅长孙无忌,右侧为李𪟝(徐茂公),前面是尉迟恭,最北侧两位前是魏征,后为马周。充分展示了唐王朝与晋祠的历史渊源,以及太原深厚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还没进入主景区,就已经能感受到晋祠的魅力所在,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历史文化,晋祠都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走过一道汉白玉的石桥,前面就是唐园,<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晋祠公园中的一个景点,位于晋祠公园的西侧,是一座仿唐风格的园林建筑,园内有亭台楼阁、水榭回廊等传统建筑,展现了唐代园林的风貌。因为</span>是冬月,两侧的银杏树都已黄叶落尽,只剩下枝干凛凛,这儿就是晋祠的迎曦门,被誉为唐园,牌匾是明代太原傅山所书。</p> <p class="ql-block">凌云阁(也叫飞龙阁)位于晋祠公园的唐园。凌云阁为三层木质结构,基座建在假石之上,基座底下有个石洞,人可以通过进入,这种建筑构造较为独特。从上至下的横匾分别题写着“观汾”“凌云阁”“飞龙阁”。凌云阁上的楹联是“好鸟鸣楼外、清风绕阁前”,飞龙阁上的楹联是“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它是进入晋祠中心景区的必经之路,唐园中的一处重要景观。</p> <p class="ql-block">游览晋祠,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领略到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一起来探寻晋祠“三绝三宝三匾”的奥秘吧!</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绝。周柏、宋代彩塑、难老泉。周柏:历经3000多年风雨,依旧屹立不倒,是晋祠的古老守护者。宋代彩塑:栩栩如生,仿佛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难老泉:泉水清澈,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持久。</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与古老的柏树相遇,忍不住驻足欣赏,然后惊诧于它的历史。这棵静静矗立的千年周柏,宛如一位饱经风霜的坚毅老者,孤独而又执着地守望着这片土地的日升月落、四季更迭。走近端详,其树皮粗糙干裂,像是岁月用巨手狠狠撕开的一道道口子,又似一部古老的史书,密密麻麻地镌刻着朝代的更替,人间的悲欢。有的地方树皮翘起,仿佛是它在漫长岁月中积攒的岁月鳞片;有的部分干枯中空,却依然支撑着生命的枝桠,顽强地展示着生命的不屈。枝叶虽已稀疏,但每一片都像是被时间打磨过的碧玉,透着深沉的绿意,在风中沙沙作响,似在低吟着古老的歌谣,传唱着那些往事。它扎根于这片土地,是历史无声的见证者,亦是这片土地上永恒的守望者,任风雨侵袭、岁月流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在晋祠圣母殿旁边,有一棵周代种植的柏树,这株古柏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茂盛葱郁。由于它形似卧龙,树身向南倾斜,头枕撑天柏,形若游龙侧卧的景象,故以“卧龙”名之。晋祠这颗柏树,还有着“父子树”的传说。当初有两颗这样的柏树,分左右种在圣母殿的两侧,他们是一对恋人。有一年,大殿左侧的柏树长出了树榴,人们认为不吉祥,就将她砍掉了。结果,另一棵柏树十分悲痛,在生长的过程中,一天天向恋人曾经生长的方向倾斜,就在他快要倒压到圣母殿时,在他的下侧又长出了一颗柏树,恰好将他支撑住了,人们把他们叫做“父子树”。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们总是相依相偎,保持着勃勃生机,成为晋祠一绝。</p> <p class="ql-block">与古树卧龙柏照相留影,定格瞬间,美好永存。</p> <p class="ql-block">导游给我们在“父子树”前拍了一张合影。并给“老妈妈”送上了暖心的祝福:祝您身体康健,像“父子树”一样福寿绵长,幸福安康常相伴。</p> <p class="ql-block">晋祠圣母殿宋代彩塑</p> <p class="ql-block">难老泉,也被称为“南海眼”,晋祠最为著名的泉水,泉水温暖而清澈,终年恒温17摄氏度,源源不断,千百年来一直滋润着周围的土地。 </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宝。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圣母殿:始建于北宋,是中国现存宋代建筑中的瑰宝。鱼沼飞梁:这座举世罕见的古桥,展现了古代桥梁建筑的高超技艺。献殿:中国唯一的一座殿和亭结合的建筑,坚固耐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气势恢宏,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原名女郎祠。采用重檐歇山顶,殿内宽敞无柱,置有神龛,中塑圣母彩像,四周有彩塑42尊侍从。殿四周有围廊,前部设直棂窗复加柱廊。</p> <p class="ql-block">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大殿廊柱上有现存中国最早的八条蜿蜒生动的木雕盘龙。正中间两条展翅欲飞的叫应龙,其余蟠龙分列两边。应龙,蟠龙无鳞无角,为海内外独一无二的孤品。</p> <p class="ql-block">“鱼沼飞梁”是中国最早的十字型立交桥,位于圣母殿和献殿之间。古人以圆形为池,方形为沼,因沼内多鱼,故名为“鱼沼”。沼上架有十字形桥,桥面东西向宽阔,南北向桥面下斜如鸟之两翼翩翩如飞,有“架桥为座,其型如鸟之展翼若飞也”,故称“飞梁”。</p> <p class="ql-block">献殿,是专门用来给圣母摆放祭祀贡品的地方。在古代,祭祀是人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活动,承载着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匾。水镜台、对越、难老。这些匾额可是晋祠的瑰宝。水镜台:“水镜”二字取自汉书,寓意忠奸是非在正义面前不辩自明。对越牌坊:“对”意为报答,“越’意为宣扬,象征着报答宣扬祖先恩德。难老泉亭:“难老”由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傅山题写,寓意静水青春永驻源源不息。</p> <p class="ql-block">“水镜台”上悬挂着两块匾额。一块是清康熙武举杨廷翰所书的“三晋名泉”,另一块是晋祠三匾之一的“水镜台”,由清乾隆年间的翰林及著名书法家杨二酉题写,被誉为“秀丽之笔”。水镜台,前面是戏台,背面曾是《西游记》中孙悟空和二郎神大战时变身土地庙的取景地,孙悟空变得小房子。水镜台不仅是明清建筑的瑰宝,还融合了楼台殿阁四种独特风格。其建筑结构独特,台后为重檐歇山顶,台前则是单檐卷棚顶,呈现出戏台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遥想《西游记》中孙悟空机灵百变,化作一座庙宇,大张着口的庙门是他的嘴,竖起的旗杆是他的尾巴,妙趣横生中藏着古灵精怪的巧思。而眼前的晋祠,虽无悟空的戏谑变幻,却有着真实可触的千年沉淀。</p> <p class="ql-block">86版《西游记》第十八集《扫塔辨奇冤》实景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跟着悟空打卡</p> <p class="ql-block">“难老”匾额,是由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傅山题写,笔力遒劲,最是引人注目,被誉为“神奇之笔”,是晋祠第一名匾,与“水镜台”和“对越”同为晋祠“三匾”。如果亲人们你有机会去山西,一定要去晋祠看看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哦!</p> <p class="ql-block">“对越”匾额。是晋祠“三匾”之一,这个匾额建于明朝万历四年,即1576年,相传是太原县举人高应元出资修建的。据说,就是他亲笔书写的,二字整饰遒劲,被誉为“雄奇之笔”。</p> <p class="ql-block">陪80岁的老妈妈游走在晋祠园,晋祠的古韵今风,让人心驰神往,每一步都是历史的回响,每一景都是文化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当你站在晋祠的古柏树下,聆听着泉水的流淌,感受着古建筑的庄严与精致,你会真正体会到“不到晋祠,枉到太原”这句话的深意。它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份传承,让每一个来访者都能在这里带着对过去的敬仰,走向未来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这位导游,讲解历史,声情并茂,诙谐幽默,氛围感满满。再见了,导游“大哥”,待到春花烂漫时,再次能听到你的讲解。</p> <p class="ql-block">来到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冬日的雪景,给“中国梨乡”的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纱衣,营造出一抹浪漫的氛围。有着“天上蟠桃会,地上玉露香”的隰县,我来了。</p> <p class="ql-block">来隰县,完全是因为“小西天”的火爆 我也想去蹭点热度!据说“小西天”现在比火锅还热,大家都挤着 去“涮”一涮,看能不能沾上点仙气儿……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不仅让隰县“小西天”广为人知、家喻户晓,也引爆了“小西天”的旅游热。去年国庆期间,隰县这个户籍人口仅有9万人的小县城,7天时间就迎来了9.1万游客,就想探寻一下这样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隰县小西天社火热闹非凡,锣鼓喧天,舞龙跃狮,彩旗飘扬,欢声笑语中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隰县地处黄土高原山区,交通不便,自然资源较少,经济主要依赖农业,缺乏多元化的产业支撑,限制了资源流动和经济发展。此时,“小西天”就像一个装满了“惊喜”的魔法盒子?当地政府、民众都发现了“新的”美好,你难道不心动? 去年的国庆节,面对远超全县人口的超大客流量,隰县所有干部取消休假,县委书记、县长全天坐镇指挥,副县长唱歌舒缓游客情绪,公安局长现场疏导人流,文旅局长扮演唐僧迎客,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主动为游客开放停车场、卫生间,各乡镇负责人、县直各部门“一把手”全部参与一线值守,全县群众也自发为游客让利、让景、让行、让道。可以说,隰县是用“真诚”这个“无敌秘笈”成功接住了“泼天流量”的魔法盒子。</p> <p class="ql-block">“小西天”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小西天是一座明代佛殿,建筑面积虽小,但殿内却有近2000尊悬塑佛像,流光溢彩、精美绝伦,是一座“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宝藏古建,每一位来到小西天的游客都会被“悬塑绝唱”的“小巧精奇”所震撼。</p> <p class="ql-block">当你看到绝世悬塑,极乐盛境,极繁美学,你们一定都听过关于他的故事,小西天土地再次供应天命人。有人说,他帮唐僧取到了真经,封了斗战胜佛,从此留在了灵山……</p> <p class="ql-block">中国年 在忻州</p> <p class="ql-block">古城商铺两旁挂满了红灯笼,喜庆的氛围弥漫在空气中。游客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有的驻足拍照,有的品尝当地小吃,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想拍张照,人多的时候,镜头里不一定能凸显你,哈哈!</p> <p class="ql-block">古城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节日的热闹与温馨,仿佛一幅生动的年画,展现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精致的花篮中,各种花朵散发着芬芳的气息,它们相互交织着,如同最美的乐章,让人陶醉其中,仿佛置身于美妙的梦境。</p> <p class="ql-block">福瑞满天,喜气洋洋。</p> <p class="ql-block">你瞧我那抓钱爪,真是逗乐无穷,佩服佩服。</p> <p class="ql-block">古城的夜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p> <p class="ql-block">春节期间,忻州古城停车难。看看,偌大的停车场,找车位像在玩“抢椅子”游戏,音乐一停,车位就被别人占了!</p> <p class="ql-block">从忻州出发,两个多小时车程,预约从西门进入五台山景区,随导游来到大文珠寺,从山门进入寺院,寺内巍峨庄严,佛光普照,殿宇金碧辉煌,梵音缭绕,令人心生敬畏。文殊菩萨智慧之光,照亮众生心灵,仿佛置身净土,烦恼尽消。登临此地,感受千年古刹的厚重与灵秀,心灵得以净化,仿佛与天地共鸣。</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大文殊寺,是文殊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寺院不大,香火鼎盛,游客如织。寺中游人在虔诚跪拜,而我则在心中默念:“菩萨保佑,每逢佳节胖三斤,让我瘦三斤吧!”抬头一看,菩萨笑眯眯的,仿佛在说:“别为难我,你自己少吃点吧!” </p> <p class="ql-block">来到五爷庙前,人们排着长队准备虔诚一拜,愿岁月静好。导游说,这么长的队伍估计两小时才能进入五爷庙。<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于时间紧,没进五爷庙;没登</span>黛螺顶、大朝台;没游走5个台;没去体验晨钟暮鼓与心灵宁静;没去感受走进南山寺庙曲径通幽的仪式感。说实在的,五台山游,风景没看清,看了个寂寞,连菩萨都笑我:施主,心诚则灵,你这心也太诚了,连风景都看不见了。</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时来到“中华第一关”雁门关,余晖洒满整个山头,虽不是浪漫的打卡,但别有一番遗憾,第一次来到雁门关,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去写……那儿是山后杨令公杨业守边的关隘,杨门女将,杨家七龙八子都在这儿战死沙场,杨家将魂永驻疆……这次没能入关,下次一定要站在雁门关的城楼上,感受千年历史的沉淀与风的呼啸。</p> <p class="ql-block">大同代王府,规模宏大,建筑风格宏伟壮丽,红墙绿瓦,殿宇深邃,屋宇错落,回廊曲折,感受了古代皇家建筑的威严与气派。</p> <p class="ql-block">大同代王府《天下大同》的实景表演,长达一小时的沉浸式情景剧,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让我感受到了明朝时期大同作为北方锁钥,与周边国家与民族的冲突交往直至融合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代王府门前最耀眼的祈福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同古城九龙壁,每一龙姿皆不同,壁上的龙纹栩栩如生,细细观赏,它们或腾云驾雾,或翻江倒海,我被那细腻入微的雕刻工艺深深吸引,每一道线条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我沉醉于这份文化的厚重,用镜头记录下这份震撼与敬仰。 </span></p> <p class="ql-block">站在九龙壁前,仿佛穿越时空,每一块琉璃都闪烁着历史的余晖,我沉浸在这份宏伟与细腻并存的艺术之中,让镜头成为我与历史对话的桥梁,九龙壁哪条龙最吸引你留影?</p> <p class="ql-block">不论走到哪里,文创产品成了我的最爱。</p> <p class="ql-block">云岗石窟,已有1500多年历史,每尊大佛都有自己的艺术魅力与特征,每窟都各具特色,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盛宴,是艺术与历史的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云冈大佛,是第二十窟三世佛的中央坐像,高达17米,大耳垂肩,大佛轮廓清晰,面容简约却雄浑大气,真是大道至简。</p> <p class="ql-block">石窟大佛在匠人们精心的雕刻下,线条流畅,姿态优雅,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生命力与情感。走进每一个石窟,沉浸在石窟的壮丽之中,那工艺、彩绘技术令人叹为观止,真是能工巧匠们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更是历史的见证者与传承者。俗话说:“千年一窟看云冈,岁月无声,唯有石刻诉说着不朽的文明。”我想说,看石窟,不是为了寻找佛,而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自我,这石窟大佛,比起完美,更爱你风化千年的完颜。</p> <p class="ql-block">外孙与八十岁的姥姥游大同云岗石窟,姥姥裹着厚厚的围巾,打趣道:“这风啊,比咱家的老风扇还卖力!”孙子冻得直搓手:“姥姥,这风是石窟的‘特色服务’吧?”姥姥哈哈一笑:“傻孩子,这叫‘风’景这边独好,苦中作乐!”两人相视一笑,寒意顿消。</p> <p class="ql-block">与<span style="font-size:18px;">云冈大佛合影,拍照时摆出“我是主角”的气势,拍</span>完照才发现,大佛的笑容比我更上镜,果然“佛颜”无敌!</p> <p class="ql-block">那些以云冈石窟为灵感的工艺和食品的文创产品,更是将艺术的精髓融入了日常,让人在不经意间,就能与千年的文化对话。让人感叹:这不仅仅是一件物品和食品,更是一个穿越时空的使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