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热血在燃烧 ––沂蒙革命地方武装汤河大队的红色记忆</p> <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滨海区为巩固革命根据地,有效打击敌伪顽反动势力,建立渗透与反渗透的革命情报机构——敌工站。敌工人员与公安便衣队、侦查员一起,经常以不同身份 活动在沭河西岸,落脚在坊坞、洪瑞一带村庄。张英就是诸多谍报工作者中的一员。</p><p class="ql-block"> 1941年,沂蒙地区抗战进入最为艰难的阶段。日伪顽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启用旧政府人员实行伪化统治,用拉网式的“清乡”扫荡蚕食我根据地,同时在临沂城、城东三区组建日本特务机关,打着各种名义安插特工,破坏中共党的组织,抓捕暗杀八路军地方武装、进步群众和我情报人员。</p><p class="ql-block"> 对此,滨海区组织人员,发动群众,制定除暴防特措施,针锋相对开展对敌斗争,除利用正规军,地方武装开展反扫荡反蚕食战斗外,还派出大批精干情报人员了解日伪特工分布活动情况,挫败日伪特工刺探、暗杀阴谋,让敌伪顽的扫荡、蚕食和破坏活动屡屡不能得逞。恼羞成怒的敌人把我敌工站视为肉中刺,眼中钉,千方百计破坏和抓捕我情报人员。</p><p class="ql-block"> 张英,山西吕梁人,是一名跟随八路军115师参加过平型关战役的年轻战士。1938年12月10日,张英随八路军115师进入沂蒙山革命根据地,驻守滨海区。因年轻干练,被部队安排担任谍报员,扮成货郎,走村串户搜集情报。</p> <p class="ql-block"> 1941年秋冬季节的一天晚上,张英奉命与汤河游击队接头联系,刚从根据地跨过沭河,就被潜伏在坊坞一带的日伪特工包围,经过激战,张英不幸负伤被俘。敌人先将张英吊在场屋里,使用皮鞭抽,后用尽了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等酷刑。面对特务们的酷刑,张英毫不畏惧,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始终不吐半点秘密。惨无人性的敌人竟将烧红的火锥插进张英的肛门里搅,让张英一次次昏死过去。天亮以后,日伪特务将他拉出场屋,吊在大坊坞村中的一棵大槐树上继续逼问,张英始终不吐一言。匪徒们无计可施,将张英当众开膛,扯出其五脏六腑,张英的鲜血流淌在大槐树下的一大片土地上,英勇牺牲。</p><p class="ql-block"> 日本特工的凶残暴行,让善良的四坊坞群众见未见过、闻所未闻,他们无不为张英的惨死落泪,为日本人的惨无人性恨得咬牙切齿,每个人的胸中都燃起了反抗的怒火。他们深刻认识到,只有跟着共产党,组织起来,拿起枪杆开展武装斗争,才能为烈士报仇,才能打垮凶恶的敌人。</p><p class="ql-block"> 1942年,高举抗日大旗的汤河武装大队建立,并在坊坞村附近的朱井寺大庙安下了指挥部。四坊坞群众看见了光明,看见了希望,抱着为英雄报仇的决心,纷纷放下锄头拿起土枪土炮,加入汤河大队。据不完全统计,仅坊坞及周边几个村就有近60名群众报名参加了汤河大队。人们都说,烈士张英的鲜血没有白流,是他的死唤起了群众的觉醒,壮大了汤河大队这支沂蒙地方武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