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坛新秀竞芳华 课标赋能润课堂 ‍——斗门镇2025年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中心小学

<p class="ql-block">  春潮涌动催奋进,教海扬帆正当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促进斗门镇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25年3月19日,斗门镇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在斗门镇中心小学阶梯室举行。</span>这场融智慧碰撞与技艺切磋于一体的盛会,通过多元化的竞技形式,全面检验青年教师的教学功底与文化底蕴,为全镇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p> 赛程介绍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共有八名青年教师参与,比赛流程为三个环节,分别是才艺展示、说课与答辩。(限时分别为5分钟、10分钟与5分钟。)本次比赛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参赛老师们通过抽签决定自己的出场顺序。几位评委老师认真积极听课,做到评判有理,给分有据。</p> 赛出风采 <p class="ql-block">  温米雪老师以统编版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为课例,围绕“美食为媒识汉字”展开,创新设计三大任务:以“报菜名”游戏巧记“烤、爆”等火字旁形声字,溯源“煎、煮”烹饪法解析汉字演变,通过“美食推荐会”实践提升表达。课堂融合情境教学与小组合作,以简笔画板书具象化汉字结构,设计“家庭美食计划”实践作业落实“双减”。在低段识字教学中实现汉字认知、文化浸润与审美创造三维目标,探索出传统文化传承与语文核心素养融合的新路径。</p> <p class="ql-block">  黄婉琪老师以《传统节日》一课为例,呈现了一堂富有文化底蕴的识字教学课。该教师立足新课标核心素养,创设"小小文化探索家"情境,课堂上巧妙运用生活识字法,结合贴窗花等民俗活动突破生字教学重点;通过节日卡片排序、节日传说讲述和古诗拓展,引导学生建立传统节日时序脉络,深化文化认知。创新设计手势舞诵读、绘画写话等实践活动,将大单元作业贯穿教学全程,充分体现了"传统之旅识汉字,任务驱动承文化"的教学理念。整节课以趣味闯关激活课堂,以文化浸润提升素养,展现了青年教师在新课标背景下对传统文化教学的积极探索。</p> <p class="ql-block">  林桂好老师以统编版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为例,紧扣新课标设计教学。她以“颂儿童歌韵,寻识字密码”为主题,通过“动物选手亮亮相”“看家本领秀一秀”等活动,融合图片、视频、游戏等趣味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形声字规律、儿歌韵律及“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表达。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将识字、写字、语言表达与阅读鉴赏目标有机统一,结合情境化教学与同桌互评,凸显低年段语文学习的生动性与实践性,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p> <p class="ql-block">  罗永恒老师以《司马光》为例,围绕“优秀品质传讲人”主题,设计“读、讲、背”三大任务。针对文言文初学难点,通过文白对比突出文言文简练特点,结合示范朗读、节奏划分、图文迁移等策略突破理解障碍;以连环画情境引导学生讲述故事,感悟司马光沉着机智的品质,并推荐同类文言故事拓展阅读。教学紧扣新课标,以任务驱动落实语文素养,展现传统文化与统编教材的融合创新。</p> <p class="ql-block">  赵敏婷老师以茅盾《天窗》为课例展开精彩阐释。她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围绕"抓住关键句体会情感"的教学重点,通过沉浸式朗读、情境体验、双色批注等策略,引导学生感受天窗带给孩子的想象慰藉。创新采用跨学科融合方式,将美术创作与文本解读结合,并设计观察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审美能力。说课过程贯穿"以生为本"理念,通过个性化朗读指导和虚实相生的背景延伸,展现了对文本特性和学情特点的深度把握,为乡村题材课文教学提供了新思路。</p> <p class="ql-block">  甄曼余老师以《陶罐和铁罐》说课展示"以读促思,明理导行"教学理念。紧扣课标分析教材,立足三年级学情设定目标,聚焦角色语言神态对比,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标点品析、角色扮演等多元方式体会铁罐傲慢与陶罐谦和的性格差异。创新设计考古情境导入、补充神态词任务单、分阵营对话表演等活动,结合《北风和太阳》拓展迁移,帮助学生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哲理,实现从文本解读到生活启示的升华。板书以双罐形象为核心,直观呈现性格特征与主旨内涵。</p> <p class="ql-block">  黄颖敏老师围绕统编版一年级下册《怎么都快乐》第一课时展开说课。她紧扣课标要求,以"快乐"为主线设计教学:通过学生游戏照片导入激发兴趣,运用随文识字、形声字构字规律及汉字文化溯源等多元方法突破识字难点,重点指导"快""乐"书写要领。课堂设置五个环节层层递进,将游戏情境与生活体验结合,引导学生在趣味活动中掌握生字,感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板书设计简洁直观,突出教学重难点,充分体现低段语文教学寓教于乐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何莹琴老师围绕统编版五年级下册《刷子李》一课展开说课,以冯骥才《俗世奇人》选文为载体,紧扣单元"人物描写方法"核心目标,创新设计"众生百态展览馆"教学情境,通过"品人物之奇""悟侧面描写""写身边奇人"三大任务链展开教学:聚焦刷子李"动作奇""效果奇"等正面描写,剖析徒弟曹小三心理变化的侧面烘托,结合《泥人张》对比阅读深化写作技法认知,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正侧面结合手法创作小练笔。教学过程融合文本细读与创意表达,落实新课标任务群理念,展现了青年教师对经典文学作品教学的新思考。</p> 赛后总结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区教研员李海玲老师在点评中充分肯定选手对新课标理念的落实,并重点围绕“说课策略”提出指导:强调文本解读需紧扣课标、学段特点及单元逻辑,精准定位教学目标;课堂呈现应融合情境创设、实录片段与设计意图,以亮点环节突显创新;建议才艺展示结合诗文、音乐等元素增强感染力,答辩需理论结合实践、条理清晰。她指出,说课需“以深度提质量,以创新求突破”,鼓励教师从大单元整合、任务群驱动等维度提升课堂实效。</p> <p class="ql-block">  青衿竞展凌云志,素养为楫济课堂。本次大赛以赛为媒,八位青年教师以匠心设计诠释语文教学的多元维度——从汉字文化浸润到文言思维启蒙,从文本深度解读到跨学科融合创新,展现了新课标背景下教学理念的破茧与重构。这场教学盛宴不仅是一次能力的淬炼,更成为全镇语文教育生态优化的生动注脚。未来,斗门镇将持续以素养导向为引领,推动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耕厚植,让课堂焕发更蓬勃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供稿:陈慧婷</p><p class="ql-block">摄影:陈慧婷</p><p class="ql-block">执行编辑:陈慧婷</p><p class="ql-block">审核校对:陈卫东、李作剑</p><p class="ql-block">审核发布:朱一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