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桷渡小学洪灾记实 <p class="ql-block">昔日的黄桷渡小学,宛如一颗镶嵌在山水之间的明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是我儿时的摇篮,七岁走进学堂,在这里从此进入了人生知识的海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间真快,一晃过了近七十个年头。如今夜里她仍常常邀我入梦,静静的与我诉说着往昔时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学校东南西三面被山峦温柔环抱,北面校门视野极为开阔,门前有一大片平坦的坝子,坝下那奔腾不息的滚滚长江似一条灵动的巨龙,日夜守护着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校后背撮箕形的山峦,名为狮子岩,中间沟壑里有小径直通南坪后堡,山顶上有很大一堰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战的烽火岁月里,为了给附近居民建造“防空洞”,狮子岩曾开采过石头,那些未被用上的石头,横七竖八地散落在沟壑之中,如同沉默的卫士,一待就是几十年。谁能料到,这些看似平常的乱石,竟会和后来狮子岩山上大水塘的塌堤一起,给学校带来一场惊心动魄的巨大灾难。</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随着蒋家政权迁都重庆,大量移民涌入山城,凭借着水利之便的黄桷渡口人口急剧增加。为了让适龄儿童能够就近入学,当地人建校的呼声高涨。然而,民国政府忙于应付战事,根本无暇顾及民生。这时,爱国人士胡子昂先生挺身而出,牵头借助蒋介石六十岁生日的契机,催促时任政府尽快批文建校。在胡子昂等人的资助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募集下,共筹得大洋九百元,1947年初在民众的殷切期盼和声声呼吁 中仓促诞生了,当时被命名为《黄桷渡中正小学校》</p> <p class="ql-block">学校四周绿树成荫,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风景秀丽迷人,是个能让学子们静下心来潜心学习的绝佳之地。当你漫步在校旁那曲径通幽的小道上,便能听到小溪潺潺的流水声。仿佛这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与朗朗的学子诵读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和谐的旋律。小鸟叽叽喳喳地从头顶轻快掠过,像是在为学子们加油鼓劲。放眼望去,满目皆是葱郁的绿野,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清新香气,让人陶醉其中,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校设有六个年级,共十二个班次。门前一大片平地,便是学生们充满欢声笑语的操场,承载着孩子们无数的欢乐与梦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校内前后坐落着两栋教学楼,前栋靠北三层楼房是木质结构,一至四年级教室、后栋二层砖结构,楼上老师办公和宿舍,楼下则是五、六年级教室。此外,礼堂、厨房、厕所、工具室井然有序分布在校园四周。周边山坡是学校的菜园地,劳动课时孩子们锄草种植蔬菜,是培育我们对劳动热爱的启蒙胜地。</p> <p class="ql-block">1972年5月27日一个平常的日子,突如其来的洪水灾害,永远地刻在了黄桷渡小学的记忆深处,让原本宁静美好的校园猝不及防遭遇了一场灭顶之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月的天空,像是被打开了水闸,大雨连绵不断地下着要将整个世界淹没。学校后背狮子岩山顶上的大堰塘在多日暴雨的无情侵蚀下不堪重负。塘堤无法承受那超负荷的蓄水,一瞬间突然决堤!刹那间,洪水如同脱缰的野马,疯狂地从山上倾泻而下,带着千钧力量卷起狮子岩沟壑沿途的乱石,仿佛千军万马腾空而起。瞬间,飞沙走石,铺天盖地的浊洪排山倒海咆哮着,向着低洼处的学校汹涌扑去。</p> <p class="ql-block">上午十点钟学校里一片宁静,师生们正在上第二节课。突然,身后传来一阵汹涌澎湃的轰隆声,那声音震耳欲聋,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震碎。孩子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响吓得惊悚万分,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洪水就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片刻之间冲进了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险情就是命令!老师们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展现出了无比的英勇和担当。他们奋不顾身地抱起那些年小被吓懵了,呆立在原地不知所措的孩子,一边跑一边大声呼喊:“同学们快跟老师跑呀!”那声音中充满了焦急与关切,如同黑暗中的灯塔,为孩子们指引着求生的方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师们带领孩子们跑到高地厕所处的安全地带,留下一名老师看守,便又义无反顾地返身跑回洪水中继续展开救援。当吴传录主任第二次冲向学生时,跑在前面同时第二次抢险的陈惠芬校长不幸被突然冲下的石头击中,只听“扑通”一声,陈校长倒在了混浊的洪水中,溅起一片泥浆。吴主任见状,立刻伸手去拉她,可陈校长却高喊:“不管我,快!快!救学生!”那坚定不容质否的声音,在洪水中回荡,让人动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师们不顾个人安危,一次次冲进洪水,将被洪水冲倒的学生一一从泥水中拉起来,一趟趟地送到安全地带。等他们终于忙完这一切,才发现陈校长的手臂骨折了!断了的骨头把皮肤顶出好大一个包悬吊吊晃动,触目惊心。但陈校长只是用刚毅的神情示意大家别管她,然后咬着牙,用另一只手托起断臂,一遍又一遍反复高声清点着学生们的名字,直到亲眼看到所有孩子都安全脱险,她那颗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老师们含着泪劝她赶紧去医院,可她却对大家的好意进言不容置喙地连连摇头,看都不看一眼自己的断臂,转身又迅速投入到抗洪指挥中。</p> <p class="ql-block">洪峰的主流愈发凶猛,好似一头愤怒到极点的猛兽,轻易地就掀起了狮子岩下沟壑中的大乱石。“轰隆隆!轰隆隆!”飞天的条石和着浊黄的泥流,在天空中肆意飞舞,那场面犹如世界末日般恐怖。响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将人的耳膜震破。在陡峭的山沟中,石头不断地从天而降,“咚!咚!”砸在地上,又再次被洪水高高掀起,大地被震得颤抖起来,发出痛苦地呻吟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洪峰似排山倒海的蛟龙出海,一路狂野肆虐,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它无情地轰垮了厨房、工具房……礼堂和教学楼的墙壁也在它的冲击下轰然倒塌。肆无忌惮的洪流咆哮着穿过断墙残垣,向着坎下的长江奔涌而去。十多分钟后,山上塘渠的水终于泄完,凶猛的洪水才渐渐收敛起它那可怕的淫威。</p> <p class="ql-block">此刻,眼前的学校已变成了一片沼泽的汪洋,景象惨不忍睹。断了腿的桌椅,有的被冲进了长江,随着江水漂向远方;没被冲走的四分五裂;老师宿舍破损的家具;肢解了的体育器材……凌乱地躺在泥潭奄奄一息的呻吟,控诉着灾难的残酷。放眼望去,整个学校满目疮痍,到处一片狼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幸运的是,在老师、附近居民和牛奶场职工第一时间的奋力保护抢救下,学生们全都安全脱险了!经过仔细清查,有五位学生不同程度地手、脚骨折受伤,随后被紧急送往南岸区五院进行治疗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事后,有一位目睹了这一切的朋友告诉我,当她那天赶到灾地时,看到曾贵碧、彭德慧、付万云,刘昌凡,王发玉……等全校老师(因时间太过久远,实在抱歉,我没能把更多老师的名字记下来)护着学生们站在安全地带,那目不忍睹的凄惨场面,让她忍不住泪流不止,心中满是悲痛与酸涩。坡地上,几百名学生和老师浑身裹满了泥浆,就像是一尊尊泥塑,只能看见他们的眼珠在转动,那无助又坚强的模样,让人揪心不已。几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问及朋友这些事时,她的眼中依然泛起泪花,那段惨痛的记忆,仿佛从未远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桷渡小学的老师们,没有一位在危难之际顾及自己及宿舍的财产!她们就像一群无畏的巾帼英雄,临危不惧,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扑向洪峰险境,用自己的身躯为学生们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生命防线,舍身救出了几百名学生!她们是当之无愧为人师表的模范,是救人于水火的盖世英雄!</p> <p class="ql-block">就在大家稍稍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木材厂有人跑来说江边发现了一名亡者。师生们听闻,立刻心急如焚地冲到坎下,不顾一切地扒开厚厚的泥浆和石头。当他们看到眼前的惨景时,都被吓呆了。泥浆中的李茂荣老师,被泥流中的大石连续冲击,已经体无完肤,面容也被毁坏得难以辨认。浑身沾满泥浆的师生们,跪在李老师面前,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失声痛哭起来。那声音撕心裂肺,让万物悲哀天地失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茂荣老师本不该以这样残酷的方式与她的学生和同事们告别。她有一双非常优秀的儿女,他们曾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她早就到了退休年龄,可过不惯闲适的退休生活,那颗热爱教育的心驱使她又回到学校,主动请缨当上了义务的敲钟工。从此,师生们年复一年,每天都听着她敲响的钟声上课、下课、上学、放学。那钟声,就像一首熟悉的乐章,陪伴着大家度过了无数美好的时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老师们都忙着抢救学生去了。李老师从楼上办公室下来,她年岁已高腿脚不好,还戴着厚厚的近视眼镜。面对凶猛的洪峰,她根本无力抵抗,一个踉跄就被卷倒在地,再也没有站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身泥浆的师生们,围在李老师的遗体旁,一遍又一遍悲恸地呼喊着她的名字:“李老师!” “李老师你回来!”“回来呀!”可是,我们尊敬爱戴的李老师,却静静地躺在冰凉的泥浆中,再也无法回应大家的呼唤。她什么都听不见了,曾经那和蔼可亲的面容,只能永远留在大家的记忆深处。闻讯赶来的群众和几百名师生,个个肝肠寸断,那憾天动地悲凄的呼唤声响彻天空,冲破云霄,让上苍为之动容!</p> <p class="ql-block">手、脚骨折的五位学生被紧急送往五院救治,学校马上召回了在外面工作的李忠碧、黎敬贞两位老师,让她们日夜在五院陪护安抚学生。她们就像温暖的阳光,给予受伤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安慰,让学生们在伤痛中感受到了温暖与力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洪水过后,学区教委、当地政府和政协对此次事件非常重视。教委唐局长亲自挑来大米,为断炊的教师们建灶煮饭,解决了大家的温饱问题。国家也迅速拨来救灾款,派来了石工、泥水工和木工等,他们连夜赶修破损的教室,打造新的桌椅,争分夺秒地让学校恢复往日的模样。老师们也齐心协力,挖的挖,抬的抬,整整两个星期,没有一位老师请假休息。他们不顾疲惫,抢时间连续工作,清除了一尺多厚的地泥浆。不仅如此,老师们还在学校周边种上树,做好防护栏,努力美化校园环境。经过半个月的艰苦努力,劫后余生的学校终于重新复课,书声再次在校园里响起 。</p> <p class="ql-block">1986年夏季,教委视察学区环境时,考虑到黄桷渡小学所处地势存在安全隐患,为了师生们的安全,决定将黄桷渡小学师生移迁到南坪,也就是今天的南坪后堡小学。而原来的南坪小学师生则搬移至现在的珊瑚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1947年建校至1986年迁移,在这40年的漫长岁月里,黄桷渡小学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曾经的辉煌逐渐走向谢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十年间学校培养出众多精英,如同璀璨星辰,在各自的领域闪耀着光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中有身居中国石油研究院任党支书要职,在工作中颇有建树的杨昌其,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国家的石油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为解放祖国南征北战,解放后又为祖国海军科技发明作出了贡献,受到彭德怀司令接见的刘嘉瑞;还有劳苦功高,被地质部授予全国劳模群英大会代表,受国家主席华国锋等中央领导人接见的廖善友教授,他在地质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国家的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更有国家导弹、核弹靶场飞行试验测量结果的处理专家朱德荣,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国家的国防事业保驾护航;以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一级演员,四川人艺剧团团长,表演了无数主要角色的影视明星李国华,他用精湛的演技,给观众带来了无数的欢乐和感动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桷渡小学还走出了多个优秀的校长,如赵长生校长,罗光碧校长,吴有存校长,吴传录校长等。学区领导赞誉该校是培养校长的摇篮!所送毕业生升学率也是学区的榜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个个响亮的名片,都是黄桷渡小学的骄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桷渡小学,你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摇篮,你宛如伟大的母亲,用温暖的怀抱呵护着我们。我们沐浴你的芬芳,聆听你的教诲,在你的怀抱里茁壮成长。你的优秀儿女遍布天下,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为自己是你的学生而感到无比自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您从未真正退出历史舞台!您的精神,您的故事,永远在您的学子们心里,永不磨灭 !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水灾内容收集于吴传录校长口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收集时间2019.06.1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桂兰整理(2025.03.2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