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吴叔平 <p class="ql-block"> 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关镇,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隋代高僧“智者大师”(智顗) 在国清寺创立天台宗,国清寺作为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 影响远及国内外。</p> <p class="ql-block"> 迎春花开时节,与老友自驾至国清寺。经住寺法师安排入住。晚与次日晨与法师同餐,席间及餐后散步所聊生活佛话题(法师言,佛皆是人,故佛家智慧皆在人的生活中)受益良多,简记之——</p> <p class="ql-block"> 话题1:修行如农耕,农耕亦修行。国清寺自立寺起即受封山田150余亩(后经当地政府提议,将一部分山田无偿划予邻村耕用以及当地建旅游设施之用),春种油菜夏种稻,四季食材四季种;寺中的餐用油基本自足,稻米大半自给。晚稻熟时,全寺僧人出动割稻、担谷、嗮场......彼时,围田埂拍照观场的游客远多于割稻挑谷的僧人,成为国清寺胜景。依法师言,寺中僧人均能担百余斤稻谷。所谓修行如农耕,种因得果:一分种,一分收。</p> <p class="ql-block"> 话题2:寺在景区不取游客一瓢。国清寺名盛海内外,故游客香客经年络绎不绝。但游客入寺无需购买门票,寺庙与景区/旅游公司亦无经济关系。法师言,寺庙既是“丛林”,又受惠众生,何以向施主们收入门费。</p> <p class="ql-block"> 话题3:接济行善让受惠人不失尊严。之前逢年过节,国清寺总会以钱物接济邻村贫困老人,老人们受之,每每报以感恩戴德之情之礼。久之,住持老和尚觉此善举有所不妥:寺院行善本不求回报,老人们受之感恩戴德且呈弱者相。于是改为聘请家境困难村民入寺务工——老人看门、守林,中年者清洁环境、帮厨等等;月薪虽不高,但在山村,这份工作收入已足够过有尊严的安稳生活。国清寺也因此无义工帮忙干活。我们用餐时遇一年近五十的帮厨大姐,问知在寺院帮厨已20年,法师称其为“年轻的老工人”。</p> <p class="ql-block"> 话题4:种因得果。三年疫情期间,国清寺也一度封门,食用菜蔬均取自寺院菜田。解封后,寺院僧人先后感染病毒,惟厨师无恙,故得以保障百来僧人正常用餐、功课。而在僧人均痊愈之日,厨师感染病毒,外请他人代之......众僧人由此感佩:国清寺一直以来种善因,故得佛佑,因而学佛修行更勤。</p> <p class="ql-block"> 话题5:入国清寺佛学院即为出家人。不同于他处,国清寺佛学院招收的是出家人学生,学生须在入学时认同入学即为出家人,而非视入学为日后谋生途径。由此,佛学生入学之初即有耐得住平寂清苦之心理准备,利于日后树立修学修行之恒心。</p> <p class="ql-block"> 听法师聊生活佛智慧之余,于晨钟暮鼓间拾得意蕴涵内的古刹光影若干……</p> <p class="ql-block"> 记于2025年3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