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晨的阳光洒在湿地的芦苇丛上,微风拂过,苇叶轻轻摇曳,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古老故事。在这片宁静的湿地芦苇中,生活着一种珍稀的鸟类——震旦鸦雀。它们是中国特有的精灵,被誉为“鸟中熊猫”,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4亿5000万年,是鸟类中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震旦鸦雀,又称苇雀或鸦雀,属于雀形目鸦雀科。它们的体长约为15-18厘米,外形精致而独特。上背呈黄褐色,通常带有黑色纵纹;下背也是黄褐色,但有一圈狭窄的白色眼圈,仿佛戴着一副精致的眼镜。中央尾羽呈沙褐色,其余尾羽则为黑色,羽端点缀着白色。它们的脸颊、喉部和腹部中心接近白色,两胁则是黄褐色。虹膜红褐,嘴灰黄,脚粉黄,整体色彩柔和而不失灵动。雌雄羽色相似,只是雌鸟的羽色稍淡一些。</p> <p class="ql-block"> ∴ 震旦鸦雀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它们几乎完全依赖湿地芦苇丛生存。无论是江河湖泊岸边的沼泽苇丛,还是河口沙洲或沿海滩涂的芦苇丛、莎草丛、香蒲丛,都是它们理想的栖息地。没有芦苇,震旦鸦雀就会失去生存的空间。它们的食物主要包括蜻蜓、蚜虫、螽斯、苍蝇和介壳虫等昆虫及其幼虫,偶尔也会捕食蜘蛛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这些小小的昆虫不仅是它们的食物来源,也是维持湿地生态平衡的重要物种。</p> <p class="ql-block"> 每年的5月至8月是震旦鸦雀的繁殖期。它们会在茂密的芦苇丛中筑巢,巢穴隐蔽而安全。每窝通常有5枚卵,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孵卵和育雏的责任。孵化期大约为16天,雏鸟出生后需要经过16-17天的精心照料才能离巢。震旦鸦雀的繁殖过程充满了生命的奇迹,每一只雏鸟的成长都是对这片湿地生态系统的无声赞美。</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震旦鸦雀在多个湿地公园中被发现。例如,周口淮阳龙湖湿地和徐州贾汪潘安湖等地都记录到了它们的身影。这些发现不仅让鸟类爱好者们欣喜若狂,也标志着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湿地环境的恢复为震旦鸦雀等珍稀鸟类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让这些古老的精灵得以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 震旦鸦雀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多样性的象征,更是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见证。它们的生存依赖于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而湿地的保护则需要人类的共同努力。每一片芦苇丛的保留,每一条河流的净化,都是对震旦鸦雀生存空间的守护。</p> <p class="ql-block"> 晨光熹微,震旦鸦雀的身影若隐若现,它们轻盈地穿梭在芦苇丛中,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美丽与脆弱。它们的鸣叫声清脆悦耳,仿佛在提醒我们: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震旦鸦雀,这片湿地中的珍稀精灵,正以它们独特的方式,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伟大。而我们,作为这片土地上的守护者,有责任让它们的歌声永远回荡在这片湿地芦苇丛中。</p> <p class="ql-block">摄影并文:森林晨光</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