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教 以导提质

于玲玲

<p class="ql-block">  春启万象,研导同行。3月19日,旗教研中心以“沉浸式课堂观察+靶向式反馈研讨”的创新模式,深入锦山第一小学开展教学视导工作。通过“全链条教学诊断——从教案设计到作业批改,从师生互动到目标达成”的多维剖析,为学校精准把脉、科学开方,在“双减”背景下探索课堂质效双增的实践密码,以研导之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齿轮精准咬合。</p> <p class="ql-block">  视导组深入课堂教学一线,通过观察、诊断与共生的方式,全面了解学校课堂教学现状,重点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此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p> 语文学科 <p class="ql-block">  满达老师执教的《树和喜鹊》,教学环节设计精妙,逻辑清晰。紧扣文本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初窥“孤单”;字理识字法的运用巧妙,从造字根源阐释,加深学生理解;联系生活实际这一环节更是点睛之笔,让学生将知识与自身经历相勾连,实现知识内化。整堂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语文素养。</p> <p class="ql-block">  汪志丛执教的《中国美食》识字课,以情境为统领,四大任务为主线,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并树立生活中识字意识。指导书写时能将汉字归类,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利用评价表,从写字姿势,描红准确,结构美观等五个方面,进行学生自评。</p> <p class="ql-block">  马泽南老师带来的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课文《我多想去看看》。授课过程中,马老师通过与学生一起回顾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巩固已有认知,夯实知识基础;紧接着,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让学生深切体会文中的“我”对美丽新疆的向往之情,尤其着重感受“多”字所蕴含的强烈渴望;通过小练笔的形式,鼓励学生仿照课文表达方式,书写自己心中向往之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p> <p class="ql-block">  刘海美老师对文本解读深刻,课堂教学流程清晰、层层深入,符合诗歌教学的特点。每一步任务具体,朗读指导到位。但课堂密度需要适当调整,这样就更能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p> <p class="ql-block">  《匆匆》一课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课上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真切体会到时间的匆匆流逝,并尝试表达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触,理清作者的表达方法。</p> <p class="ql-block">  听课结束后,张喜春老师与三位执教教师进行了及时交流。张老师从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创设学习任务情景、尊重学生朗读表达的多元性、预见学习困难、搭设学习支架、“教—学—评”一致性这五个方面对三位老师的课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和指导,既肯定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又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珍贵的改进建议,助力教师成长和提升教学实效。</p> <p class="ql-block">  杨绍山主任对几位语文教师的课堂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几位教师都有具有单元整体意识,围绕大任务展开一系列学习活动,自己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探究文章写法的过程中,进入情境进行仿说与仿写,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课堂是遗憾的艺术,本课还有进一步改进的地方。首先,教学中要从整理出发,遵循阅读——思维——表达的方式设计教学。其次要扎扎实实落实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环节要简化,小组合作学习要有实效,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与时间,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p> 数学学科 <p class="ql-block">  张燃执教的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一课。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经历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反思检验问题结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悟到情境中总数、每份数、份数之间的关系,结合问题情境根据除法的意义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任旭冉老师执教的《7-8的乘法口诀求商》。课堂上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形成用7和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技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引导中学习,在思考中收获。</p> <p class="ql-block">  亓主任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充分肯定——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并且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感知体验。亓主任对教师的教材处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点评,指出教师要把握好教材,注意知识间的联系,重点关注核心问题的设计与落实,让学生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锻炼数学能力。要以“教材处理—问题设计—素养落地”为主线,为数学课堂改革提供了范式参考。在亓主任的精准指导下,在场的所有老师都受益匪浅,学有所获,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打好坚实基础。</p> 英语学科 <p class="ql-block">  马彬彬老师以饱满的热情开启了三年级的英语对话课,课前三分钟的学生立体作业展示融入演讲、汇报的多样化活动,为学生开口自信表达英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堂上,以一首欢快的英文歌曲导入,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学过程中教师聚焦故事关键图片和核心语言,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正确使用介绍和描述身体部位的目标语言,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踊跃发言,课堂气氛热烈融洽。</p> <p class="ql-block">  苏老师的三年级第二单元的speed up部分的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让课堂更加生动,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游戏环节中,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还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使每个孩子的小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知识的满足与快乐。</p> <p class="ql-block">  课后,教研中心汪晓丽老师与我校英语组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评课交流。汪老师首先对老师们的课堂教学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老师们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同时,汪老师也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1.加强课堂活动的层次性;2.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3.打造张弛有度的活力课堂。</p> 道德与法治学科 科学学科 <p class="ql-block">  于晓红老师执教的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通过让观察自己种的绿豆苗活动入手,能快速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发现自己种的绿豆苗与野外绿豆苗的不同,推测出可能吃绿豆苗的动物。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p> 美术学科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人工智能的加入,形成了三方互动,同学们的目光瞬间被吸引,眼中满是好奇与期待。老师手持画笔,在屏幕上和同学们一起互动,从线条的运用到细节的添画,每一个环节都激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同学们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着。</p> <p class="ql-block">  在《绘画游戏》这节课中,张老师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创作作品时闭上眼睛在纸上流畅地绘画线条。同学们很兴奋,没有让线条受限制,画出来的线条比较流畅,画面也很合理。让他们体会绘画的乐趣,同时也体现出课题绘画的游戏。</p> <p class="ql-block">  教研中心郭迎哲主任对我校三位年轻教师的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肯定:三位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法,把握教材深度与广度,备教评一体化,采用大单元、跨学科和多种学科融合教学,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观、现代师生观、学生观、学习观以及教学观。郭主任又以《义务教育美术新教材框架设计深度解读与实践探索》为题,宏观上讲述了艺术课新课标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p> 音乐学科 <p class="ql-block">  教研中心侯老师对三位老师从几方面进行整体性评价,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够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能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侯老师肯定了三位教师扎实的音乐专业素养,能够准确示范和讲解音乐知识。教师认真负责,能够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的语言表达清晰,教态自然大方,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p> <p class="ql-block">  教育的美好图景,始于每一间教室的细微改变,成于每一次教研的思维激荡。站在新起点,“以研促教”要求我们以问题为支点撬动课堂变革,“以导提质”呼唤我们以数据为镜透视教学真章。锦山一小的全体教师将以研为舟,以导为帆,在理论与实践的交汇处破浪前行,让教育回归本质、让成长真实可见。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唯有深耕细作、精准滴灌,方能静待满园桃李竞芳华。未来已来,让我们携手共赴这场质量革命的星辰大海!</p> <p class="ql-block">编辑:于玲玲</p><p class="ql-block">一审:赵丽艳</p><p class="ql-block">二审:张书华</p><p class="ql-block">三审:李亚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