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三明市区的桥

张清水

夜幕降临,沙溪河上泛起粼粼波光,一座座桥梁如同璀璨的珠链,串联起三明市区东西两岸的万家灯火。从最早的列东大桥到最新的如意桥,这些横跨沙溪河的桥梁不仅见证了三明城市的发展变迁,更承载着三明人独特的生活记忆与情感寄托。 列东大桥是三明市区第一座跨沙溪河大桥,建于1960年。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座桥桥面不宽,双向两车道,人行道仅容两人并肩而行。但正是这座朴实无华的桥梁,开启了市区东西两岸的交流融合。清晨,上班族骑着自行车从桥上匆匆而过;傍晚,散步的市民在桥上驻足,欣赏落日余晖。列东大桥就像一位沉默的守望者,见证了三明从一个工业小城向现代化城市蜕变的历程。<br>  随着城市发展,城关大桥(三明大桥)、梅列大桥、徐碧大桥、下洋悬索桥、三明北大桥、台江大桥相继建成。这些桥梁各具特色:梅列大桥宽阔大气,是连接市区的交通要道;城关大桥古朴典雅,与周边历史建筑相得益彰;下洋悬索桥造型优美,一度成为三明的地标性建筑。桥梁的增多不仅缓解了交通压力,更丰富了市民的生活空间。清晨,晨练的人们在桥边舒展筋骨;傍晚,垂钓爱好者在桥下抛竿静候;夜晚,情侣们在桥上漫步,欣赏两岸灯火。桥梁不再是单纯的交通设施,而成为市民休闲生活的重要场所。<br> <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1日,改造后的列东大桥正式通车。这座承载了三明人63年记忆的老桥,经过一年多的改造,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在沙溪河上。桥面从原来的双向两车道拓宽为双向六车道,人行道也加宽至3米。桥面铺装采用新型材料,行车更加平稳舒适。</p> 三明城关大桥(现为三明大桥)在 2021 年进行过一次较为重要的改造,改造前大桥全长 306.8 米,宽 13 米;改造后长 345.4 米,宽 20.4 米。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桥面。 在如意桥上远望梅列大桥 徐碧大桥上空的月亮十六圆 优美的悬索桥 繁忙的三明北大桥 设计新颖的台江大桥 三明三重铁路桥,这座原福建三明重型机器厂专用铁路桥,见证了创业者建设三明重工业的奋斗历程。随着发展的需要,这座老桥已被改造为一座集观光、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景观桥。两侧增设了步行道和观景平台,人们可以在此欣赏江景,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夜幕降临,灯光点亮老桥,勾勒出它优雅的身姿,成为城市新的地标。<br> 2022年建成的如意桥,是三明市区最新的一座景观桥。这座桥采用"如意"造型,寓意吉祥如意,桥身线条流畅优美,夜晚灯光璀璨夺目。与以往桥梁不同,如意桥专为行人设计,桥上设有观景平台、休闲座椅,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去处。每到傍晚,桥上便热闹非凡:孩子们在桥上嬉戏玩耍,年轻人拍照打卡,老年人散步聊天。如意桥的建成,标志着三明城市建设从注重实用向追求品质的转变。<br> 站在如意桥上眺望,沙溪河上桥梁林立,车流穿梭,灯火辉煌。这些桥梁不仅是连接市区东西的纽带,更是三明人生活的横切面。它们见证了城市的成长,承载着市民的记忆,也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列东大桥到如意桥,从单纯的交通功能到多元的生活空间,桥梁的变迁折射出三明城市发 展的轨迹,也映射出市民生活品质的提升。<br>  夜幕下的三明,桥梁依旧静静矗立,继续书写着这座城市的故事。它们不仅是钢筋混凝土的构筑物,更是三明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这座城市最动人的风景线。<br> 三明建设者用汗水浇灌的三重铁路景观桥 与三重铁路景观桥连接的人行天桥及周边建筑物 大雨中的江滨北路(在三重铁路景观桥的连接人行天桥上所拍) 如意桥(人行景观桥) 艺人展示的非遗项目——糖画 文:DeepSeek, 张清水<br>  图:张清水<br> 2025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