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以60万兵力,对阵国民党军80万大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枣庄市,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展开规模空前的进攻,发起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这是在中国历史转折关头的一场空前的战略决战,战役规模之大,历时之长,影响之远,都为国内外战争史上所罕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总前委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其中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邓小平任书记。五位领导人共同指挥了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碾庄圩是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主战场。1948年11月6日至22日,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下,争取第三绥靖区部队在贾汪起义,粉碎徐州剿总东援,突然而勇猛东进断碾,迅速阻截黄维等兵团的北上救援,将黄百韬兵团围歼在碾庄圩地区,取得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决定性胜利。同时,中原野战军也在华东野战军的配合下,借势牵动和包围了黄维兵团,为第二阶段战斗创造了条件。碾庄圩战斗不仅是淮海战役的首场关键之战,更是整个战役的“牛鼻子”之战,直接推动了战役的演进和战场态势的形成,为整个淮海战役的全局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碾庄圩战斗的胜利,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生动实践。在战斗过程中,邳州儿女和山东等解放区人民一起,冒着枪林弹雨,前赴后继支援前线。他们积极生产筹措物资、肩扛担挑保障供给、修桥搭船星夜转运、踊跃参军奋勇杀敌、抢救伤员慰问军队,成为子弟兵的坚强后盾。正如陈毅元帅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碾庄圩战斗的胜利,以军事胜利的战果,印证了政治胜利、人民胜利的必然。历史警示今天,昭示未来,人民群众永远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只要我们永远不脱离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就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无往而不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徐东阻击战是1948年11月淮海战役中的一场关键阻击战,发生在江苏徐州以东地区。华东野战军组成由宋时轮为司令员的阻援兵团,采用顽强固守和局部反击的策略,在长达20多公里的宽大正面上,英勇地抗击了国民党军的疯狂进攻。11月22日,碾庄之敌被全歼,赶来救援的国民党军被迫撤回徐州,历时11天的徐东阻击战宣告结束。此役共毙伤敌一万余人,击毁坦克34辆,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良好基础。这场战役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阻击战之一,其成功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b></p> <p class="ql-block">这里当时是碾庄战斗最激烈的地方,70多年前炮火连天的战场,如今已变成良田。黄伯韬在此被我军击毙。</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b style="font-size:20px;">中共中央电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胜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刘伯承、陈毅、邓小平、饶漱石、张云逸、粟裕、谭震林诸同志,及华东野战军、地方军,中原野战军、地方军全体同志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你们自十一月六日至二十二日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中,歼灭匪正规军黄百韬部十个师,刘汝明部一个师,孙良诚部两个师,宿县守军一个师,冯治安部半个师,共十四个半师,及其他许多非正规匪军部队,争取冯治安部三个半师起义加入人民解放军方面,并给予邱清泉、李弥、孙元良诸匪以严重打击,切断徐州、蚌埠两处匪军的联系,解放徐州以南以东以北以西诸重要城、镇、车站,包括宿县、睢宁、大许家、碾庄、新安镇、东海、灌云、新浦、连云港、郯城、邳县、台儿庄、峄县、枣庄、临城、韩庄、贾汪、商邱、虞城、曹县、单县、鱼台、丰县、沛县、砀山、黄口、永城、萧县诸要地在内,使徐州之敌陷于完全孤立地位,使山东、苏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此种重要成就,深堪庆贺。尚望团结全体军民,继续努力,为全歼当面匪军而奋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b></p> <p class="ql-block">萧县蔡洼淮海战役指挥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总前委会议为什么定在蔡洼召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淮海战役打响以后,节节胜利,消灭黄百韬兵团后,黄维兵团全歼在望,杜聿明集团军也成瓮中之鳖,根据战况发展,淮海战役已胜券在握。为了提前作好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12月12日电告总前委,“黄维兵团歼灭后,请伯承同志来中央商谈战略方针……请刘、陈、邓、粟、谭五同志召开一次总前委会议。商谈邱、李歼灭后的休整计划,下一步作战及将来渡江作战计划,以总前委意见带来中央。”并明确指出,“如粟、谭不能分身到总前委开会,则请伯承至粟、谭指挥所,与粟、谭见一面,了解华野情况,征询粟、谭意见,即来中央”。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报到电报后,考虑到华野刚刚形成对杜聿明集团的包围圈,战场情况紧急,不宜调粟裕、谭震林到总前委开会,于是决定这次会议等华野指挥部搬来后,就在华野指挥部驻地召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2月14日,张震来蔡洼选战地指挥部驻地,12月15日,黄维兵团被歼灭,16日粟裕率领指挥部进驻蔡洼杨家台子。16日晚上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就迫不及待乘坐吉普车由濉溪小李家来到蔡洼,17日一整天,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在蔡洼杨家台子召开。当日晚上邓小平赶回濉溪小李家,刘伯承、陈毅次日驱车北上,到西柏坡向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汇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因此,这次会议是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亲自安排的,地点在蔡洼是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确定的。</b></p> <p class="ql-block">河南永城陈官庄纪念馆,48年11月,我中原野战军将黄维兵团围困在河南永城陈官庄地区。最后在中原和华东两大野战军的配合下,全歼了黄维集团。取得了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胜利。在这第二阶段应该说最惨烈的是大王庄的战斗,敌我双方都用上了主力。中野,华野并肩攻击,敌我双方反复争夺,阵地几经易手,阵地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最后拼比的就是意志,在我军持续的攻击下,最终取得了胜利。可惜展馆中没写这一段儿。</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南京微友姚小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