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京总统府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292号,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遗址。</p><p class="ql-block">南京总统府自近代以来,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或与这里密切相关,许多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p> <p class="ql-block">游览总统府只能从西南门进入,从停车场到西南门入口必经过总统府大门。举目凝望,高大的门楼上方的旗杆直插云霄。门楼横循上有“总统府”三个大字,透射出这里曾经的显赫与威严。据称这三个大字是由近代云南有影响的白族学者兼政治家、书法家,原国民政府内政部长、国民政府委员兼考试院副院长、监察院副院长周钟岳题写后用水泥浇制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话说这坐北朝南的南京总统府大门,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遗址之一。总统府大门原址是清两江总督署头门,太平天国时建天王府“真神荣光门”,又称“皇天门”或“凤门”。1864年6月清兵攻破天京后将此门拆毁,重建两江总督署大门。1929年由姚彬建筑师设计,新建了这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西方古典门廊式建筑。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上刻“国民政府”四字。1948年3月29日至5月1日南京政府召开“行宪”国民大会,国民政府主席改称“总统”,将“国民政府”换嵌“总统府”三字。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红旗插上总统府的门楼,从此门楼成为中国近代史结束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南京总统府有东、中、西三条游览路线,我们先从中路这条线参观。中路线笔直的道路两侧种植着参天大树。往南是总统府大门背面。总统府正面大门仿欧式凯旋门式样,典型的西方古罗马建筑风格。大门有八根爱奥尼亚立柱,并装饰有巴洛克线条。三樘[táng]黑色拱形连顶镂空铁门,向内开启。背面是方形,寓意“外圆内方”,象征“天圆地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中路通道</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总统府大门北面</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总统府大门正面</i></p> <p class="ql-block">中线往北路的尽头,就是总统府大堂。大堂是总统府的主体建筑,硬山顶单层双檐,与二堂以穿堂相连,呈"工"字型。</p> <p class="ql-block">这个大堂见证了总统府的风云变化。它的历史非常悠久,在明朝初年的时候,这里是朱元璋赐给他的一个手下败将陈友谅的儿子陈理的归德侯侯府,是他当年被软禁的地方。到了朱棣年间,这里又成了朱棣赐给他二儿子朱高煦的汉王府。到了清政府时期,这里又成了当时的两江总督衙门。</p><p class="ql-block">到了清政府的后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洪秀全的太平军打到了南京,占领了这里,这里就成了当时洪秀全的皇宫天王府所在的位置。而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个大厅,就是当时洪秀全上朝的的地方叫“荣光大殿”又称“金龙宝殿”。相传洪秀全病逝后即葬于殿中。清兵攻占天京后,大殿被毁。两江总督曾国藩于同治九年(1870年)后重建了两江总督署大堂。</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爆发之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典礼,就在这个大堂里举行。1929年国民政府部分改建时,将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匾额挂于大堂正中横梁上。1937年侵华日军攻入南京,蒋介石、林森和孙科他们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最终决定迁都重庆,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再次回到了这里。1948年蒋介石和李宗仁在这里就职总统和副总统,这个地方才第一次被称作总统府。以后,大堂一直被国民政府和总统府沿用,至今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大堂两侧墙壁上,“天国风云”“厘治两江”“共和肇始”“煦园曙光”“国共和谈”“国府西迁”的六幅油画,图文并茂。</i></p> <p class="ql-block">走过穿堂来到二堂。二堂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原为太平天国的内宫建筑。两江总督署时期辟为二堂。民国时期是举行外国使节向中国政府元首(首脑) 递交国书等礼仪活动的场所。举行各种会谈前也在这里进行礼节性晤面。</p> <p class="ql-block">左边有一个礼堂,1948年蒋介石和李宗仁就职总统和副总统的仪式就是在这里举行的。</p> <p class="ql-block">继续沿中轴线往北走,看到一处台阶非常地有意思。总共有五级,然后左右两边一撇一捺成八字形。老百姓有一句话叫作:“官府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但是这个是民国时期的总统府所在的位置,所以它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八方宾朋。这里也是老蒋和一些外交使节、名人正要拍照合影的地方。像马歇尔、司徒雷登都和他在这里拍过照。</p> <p class="ql-block">在八字阶的后面是一幢西式平房,这就是总统府会客厅,系1917年冯国璋任副总统后所建。会客厅被穿堂隔开,东为会客室和休息室,这里曾经是林森、蒋介石、李宗仁等举行正式仪式前短暂休息的地方,也兼做内宾接待室,陈设简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东会客室</i></p> <p class="ql-block">西边一大间是1946年后辟为外宾接待室,蒋介石曾在此会见过马歇尔、司徒雷登等人。此室地上铺满了豪华的绣花红地毯,四周全是黑色的真皮沙发,两间会客室真是内外有别啊!在西会客室里国民政府还先后同美、日等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如《美通商友好条约》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西会客室</i></p> <p class="ql-block">会客厅后面是政务局大楼,是一栋仿欧式两层建筑,外廊七间,红瓦歇山顶。建于1920年中期。为江苏督军孙传芳的督军公署办公楼,1930年为国民政府文官处办公楼。1946年以后曾是国民政府文书局及“总统府政务局”办公楼。政务局主要负责重要文稿拟撰、机要文件的查鉴及转递等党政方面的事务。蒋介石的高级幕僚陈布雷等人也曾在此办公。</p> <p class="ql-block">政务局大楼后面有一栋黄色三层小楼,也是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幢建筑了。原来,这里是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及官员们的办公楼,1934年动工,1936年启用。林森1931年至1943年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这幢楼是林森在任期间修的。</p><p class="ql-block">1943年8月,林森在重庆遇车祸逝世后,该楼以林森的号子超命名为“子超楼”,1948年5月改称为总统府办公楼。内设林森的主席办公室、蒋介石的总统办公室、李宗仁的副总统办公室,以及秘书长办公室和国务会议厅等。</p> <p class="ql-block">“子超楼”最为人称道的是其独特的外形。从远处看,该楼基座大,顶层小,看上去中间高,两边低,呈完全对称,状似一个“森”字。而楼前两侧由林森手植的两棵雪松,我们喜欢说它叫双木为“林”。一幢楼,两棵树,寓意“林森”,惟妙惟肖,贴切鲜明。</p> <p class="ql-block">西侧的这棵雪松,高大挺拔,郁郁葱葱,足足两个人才能环抱合拢。树旁边的一块小石碑上,书有“林森”二个字。东侧的那棵雪松,传说在林森遇车祸逝世后的次年神奇地枯死,而后被伐除,粗大的树桩静静地坐立地面,虽然静默无语,我却能感受到发生在这里的古老而诡谲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西侧的雪松</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东侧的雪松只剩下一个树桩</i></p> <p class="ql-block">来到二楼东边的第一间,这里是蒋介石办公室。只见办公室非常地宽敞明亮,而且他的桌子上还放了一本台历,这本台历的日期至今还停留在1949年4月23日,这一天是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统治崩溃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结束。</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的办公室还很高大,其办公桌呈45°斜角摆放的。这又是为什么呢?有人说他非常地讲究风水,这样摆放对他有好处。还有人说,他这样摆放,能够看到正门,能看到侧门,还能看到后面的窗户,365°无死角,而且还便于出事了,好逃跑,这都是西安事变落下的病根。也有人说,别被你们说的神乎其神,这么摆放就是简简单单的一条,采光好。到底是怎么回事?亲爱的友友们你们怎么认为呢?</p> <p class="ql-block">在老蒋的办公室对面,就是副总统李宗仁的办公室。蒋、李政见不合,众所周知,所以当时的李宗仁是很少来这里边的,他基本上都是在傅厚岗私人官邸那儿办公。</p> <p class="ql-block">李宗仁办公室的旁边还有一部中国最早的载客电梯,叫奥迪斯电梯,电梯运行速度很慢,但至今还能够使用。据说当时也只有蒋介石、李宗仁和林森他们三人有权使用。</p> <p class="ql-block">游完中轴线往东面,这里有个防空洞。1934年在建造国民政府办公楼时,当年是为了老蒋而建的一个紧急避难所。该建筑主体结构为两层,全部由钢骨水泥浇制。顶层厚数米,可抗击重磅炸弹轰炸,内部水、电、通风设施一应俱全。但是这个防空洞建成之后基本上就没用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防空洞大门紧闭</i></p> <p class="ql-block">来到东线首先看到的是行政院的办公大楼的北楼,这个大楼很有气派,前后两栋带院子,上下两层。行政院大楼建于1920年末。近代建筑。行政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行政机关,成立于1928年10月25日。该院掌理内政、外交、财政、经济、军政、文化、教育等行政事务。院下辖各部、会、署,分掌各项行政职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行政院北楼</i></p> <p class="ql-block">其实行政院最早是孙中山发明的,孙先生创立了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和五权宪法(行政院、监察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像谭延闿、孙科、宋子文、孔祥熙和蒋介石都曾经做过行政院院长。</p> <p class="ql-block">穿过行政院北楼旁边的一个小门,来到总统府的东花园——复园。复园是总统府内的一个传统园林。它最初是清代的两江总督署花园,太平天国时期曾用作天王府,并在太平天国战争后被毁。2002年根据原有的布局进行了部分的修复和重建。里面是亭台楼阁轩榭舫,假山丽水样样都有,简直是一个浓缩版的江南园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复园”小门</i></p> <p class="ql-block">出了东花园的左手东南方向是“陶林二公祠”,是两江总督左宗棠为纪念其前任,于光绪九年所建。</p> <p class="ql-block">里面供奉了清政府时期,两位非常出名的两江总督。这个“陶”就是“印山石屋”的陶澍[shù](“印山石屋”是由于陶澍幼年读书的地方,因屋前水潭中有一块被称为印心石的巨石而得名。后来陶澍走入仕途,由于他的政绩很突出,很得道光帝的赏识,曾经连续14次在宫中召见,皇上还亲笔为他的书斋写下了“印心石屋”四个字的匾额)。“林”就是虎门销烟的林则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左边是淘澍,右边是林则徐。</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林则徐雕像</i></p> <p class="ql-block">陶林二公祠的南面有一个很大的展厅也叫“马厩[jiù]”。马厩曾是清朝两江总督署以及太平天国时期的马厩。在国民政府和成为总统府期间,这个区域被用作库房,并且是总务局交通队、军乐队、警卫队、清洁队等机构的使用场地和宿舍。</p> <p class="ql-block">陶林二公祠的西面有个院落叫“两江肃政”,那里有个清两江总督史料馆,还复原了一个清政府两江总督上班的大堂。这两江总督在清朝,可以说是仅次于直隶总督的一个总督。他的权力虽然不是最大的,但他却是最有钱的一个总督,因为他管辖的范围是江南鱼米之乡,包含了今天的三省一市。“两江”指的是当时的江南省(今江苏、安徽两省以及上海市)和江西省,是清王朝的财赋重地,也是人文荟萃之区。从康熙四年(1665年)始任两江总督郎廷佐,到宣统三年(1911年) 最后一任两江总督张人骏逃离江宁(今南京),有影响的总督80余人,98任,历时247年。两江总督是三省最高军政长官。</p> <p class="ql-block">看完两江总督的大堂之后,我们朝北走来到“洪秀全天朝宫殿”,那里有一座洪秀全的金銮宝座龙椅。不过这个龙椅不是真的是复制品,原来也不是放在这儿,而是我们前面中轴线上看到的那个大堂,上面有一个牌匾“天下为公”下面一点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洪秀全的金銮宝座龙椅</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金銮殿里的藻井</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碑”为汉白玉质,通高3.85米,宽0.92米,厚0.29米,正面为郭沫若题写的“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碑”。</i></p> <p class="ql-block">逛完东线,穿过中轴线的大堂朝西,就进入了西花园——煦园。这里有一条太平湖,呈长方形南北长。在太平湖周围有许多建筑。</p> <p class="ql-block">“漪澜阁”位于太平湖北端,坐落在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上。漪澜阁为青花雨脊歇山顶,六扇落地长窗上刻有瓶鼎图案。东西两岸有曲拱小石桥相通。阁前有一平台,四周石栏杆围绕,栏杆上有十多只造型生动的小石狮。据说如果遇到下雨天,在漪澜阁看水面上泛起的涟漪,很是一绝。</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下雨天,漪澜阁前的水面上泛起涟漪。</i></p> <p class="ql-block">与之相对的南面有一石舫叫“不系舟”,池中基座以青石砌成,舱部用木质精雕,造型古朴雅致。此舫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是总统府中最古老的建筑,也是煦园内唯一带有北方清代官衙风格的建筑。天王洪秀全、临时总统孙中山、陆军部总长黄兴都曾在此召开过军事会议,接待宾客。现在这里成为喝茶品茗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湖西有一幢二层小楼是傍晚看夕阳的,叫“夕佳楼”,为中式园林建筑。二层歇山式,重檐卷棚顶。重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因落日时余辉洒满小楼,景致绝佳,而得此名。楼顶屋脊高高耸起楼外三面临水,有走廊环绕,灵秀而雅致。国民政府时期曾是军委会和总统府军务局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夕佳楼</i></p> <p class="ql-block">在夕佳楼的对面有一个观鸟的叫“喜上眉梢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喜上眉梢榭</i></p> <p class="ql-block">在西花园东北角还有一处安静的小院落,原为清朝两江总督署高级幕僚的住所,两层中式建筑,建于1909年。1912年1月至4月,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期间即在此居住。一楼是会客室和办公室,二楼是宿舍。旁边还有一个矮一点的小房间,那是他的贴身侍卫宿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贴身侍卫宿舍内景</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在西花园假山中有一块“印心石屋”碑,“印心石屋”是道光皇帝为时任两江总督陶澍写的题词,陶澍认为御书是稀世之宝,于是就在两江总督署内将这四个字树碑刻石 。</i></p> <p class="ql-block">绕过夕佳楼往西穿过一个门洞,来到孙中山先生当年的临时办公场所。临时大总统办公室是一栋非常精美的中西合璧的建筑,落成于1910年,因位于总督署西侧的西花园,又称“西花厅”。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即以此为大总统办公室。这里有他的个人办公室,也有他当年睡过的一张小床。还有他亲笔写下的“奋斗”二字,以及当时的这些总长们参政议事的会议室。1912年1月2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内阁会议也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西花厅”广场上的孙中山坐像</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孙中山办公室</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孙中山当年睡过的小床</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孙中山亲笔写下的“奋斗”二字</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会议室</i></p> <p class="ql-block">其实这个房子最早是清政府的一位两江总督叫端方,他在任上修的,但是用的最多的是最后一任两江总督叫张人骏。张人骏就是我们熟知的张爱玲的叔叔。</p> <p class="ql-block">一座总统府,半部近代史。这里见证了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从这里走过的历史人物那是数不胜数,但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