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红棉

丞轩

顺德勒北村甘竹溪河边古渡口有株二百多年的古红棉,每年开花季节,引来众多外地客前来打卡,十分热闹!勒北村这株网红红棉虽没有广州中山纪念堂那株镇园古红棉树龄长,但胜在非常有特色,繁枝垂落如柳,串串鲜红的木棉花,几乎垂落到江面上,实属罕见!在甘竹溪沿岸,这种垂柳式红棉还不止一株,极具水乡特色。勒北村还有多株金木绵,色彩鲜艳,同样吸引人。在村里,今年我还惊奇地发现有双色木棉,同一树上,上端开金花,下端开红花,而且还不止一株,给人意外惊喜。<div> 2023年3月我首次来这里,就被这里的景色深深所吸引。其实从广州市乘公交过来不算方便,转接多,时间长。今年之所以下决心再来一次,主要是想玩玩航拍,从高空看看水乡红棉景色,弥补上次没带无人机的遗憾。</div> RX100M3 拍摄<div>这次没有带尼康单反,索尼RX100M3 老旧卡片机成了拍摄的主力之一。</div> 乘渡轮上岸后第一个打卡点 首次发现双色木棉花,树的上端开金花,下端开红花。 勒北村委围墙边上这株颜色偏黄的木棉花开得正茂盛。 连体红棉 鱼塘对岸的红木棉和金木绵双辉映 这是村里最大的一株金木绵。若遇蓝天做背景,色彩会很美。 想不到太太用傻瓜档居然能聚焦到红花上,黄绿之中一点红。 可能是村民有意将双色木棉花围成心形,让游客来打卡吧。 聚源里巷口前的老红棉,依溪而立。每次到来,我都会在这里打个卡。 这里也有一株金木绵 从村里走出来,回到新渡口第一个打卡点补拍一些照片。 天气逐渐转晴,游客逐渐增多。 这株红棉开花虽然没有我2023年见过的那样茂盛,但由于是过渡后必经之路,自然吸引众多游客来打卡。 眼睛长朵花,拍摄与众不同。 江边这几株红棉,比起我2023年来时花朵多很多。 溪水清清,花儿红。 这种小木艇从前是水乡家庭必备的主要交通工具。顺德水乡河涌纵横交错,当年路桥又不发达,农民无论出门农作或运输,都离不开这种小艇。文革期间被母亲赶回顺德伦教老家“避难”,我不但学会游泳,而且学会划艇。现在路桥多了,小木艇早已退出历史舞台。 现在提倡旅游消费,比起2023年,今年的宣传氛围强多了。 双色木棉值得打卡 又一株双色木棉 来到这株网红红棉打卡时,已人头涌涌! 女摄影发烧友不少于男士 真武庙的房顶成了大妈们拍摄基地。 我忙着航拍,卡片机主要由太太去玩,这几张照片取景、构图有进步! 回程乘船过对岸勒流镇,补拍一些照片 窄小的甘竹溪居然能跑大船!惊奇之际,突然,只见前方急拐弯处大船不动了,可能船体已触地。只见它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呻吟半天,仍原地动弹不了,最后愤怒地喷出几团黑烟后,幸运,大船又能重新跑起来。正所谓:常在小溪走,技胜人一筹! 航拍照片和视频 勒北村委旁边三株红棉在几座新建小洋楼的衬托之下感觉很美。2023年我在这里用单反相机拍了不少特写,这次使用航拍,获得不一样的画面,各有各的美! 勒北村委旁这株木棉颜色与众不同,颜色偏黄。 离古渡口那株网红古木棉较远处的这株红棉其实也很美,但由于地处偏僻,观赏位置又不好,显得有点冷落。 航拍网红古木棉,不同的视角,获得不一样的画面。 从甘竹溪对岸勒流镇一侧航拍古木棉,感觉不一样。 第一次从勒流镇向勒北村方向拍摄这几株红棉,更突出水乡风情。 甘竹溪弯弯曲曲,右侧的勒北村三面环水,村内鱼塘、水网密布,是典型的水乡风貌。 手机补充的部分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