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记——深圳(二)

松间清泉(请勿送花)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3月20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天要去中英街游览。出门前用高德地图查了从酒店去中英街的路线,提示坐公交车就能到,特别方便。于是在街边小吃店要了碗虾蛋肠粉当早餐后,就跟着上班的人群,和深圳人一起挤上了402路公交车。到荣超花园站下车,同站换乘308路公交,前往沙头角的三家店。到深圳还不到24小时,我就已感受到了这里公共交通的发达。无论是地铁还是公交,发车间隔短,速度也快。</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到站下车,汇入人流走了大概十分钟,来到中英街入口。因为事先知晓进中英街需要通行证,所以前一晚从汕头小公园回酒店后,就通过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在微信上的小程序申请了今天的通行证。递交申请后不到五分钟,就收到了管理部门审批通过的短信,还附上了电子版通行证,果然非常便民。在入口验证后,很顺利就“进关”了,不禁感慨科技发展真的能提高行政机关的办事能力和效率!</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英街对我来说不算陌生,32年前我曾来过。那时香港还没回归,到中英街给人的感觉就是出境了。我还记得那时有“来深圳不到中英街,等于没来深圳”的说法。在得知会去中英街时,大多会特别的兴奋。所以今天再来,就很自然地带有一点旧地重游的感慨了。进入中英街景区,最显眼的就是离进口不远处、正对着中英街的一块界碑。这是块大理石界碑,上面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间是“中英街界碑”五个隶书大字 ,下面记载着此碑由国务院2019年10月7日公布,广东省人民政府2020年7月1日立。碑的背面,记录了中英街边境线形成的历史、勘界过程、八块原界碑的质地、镌刻内容与分布,还标明以该界碑中心点连线为基准线,深圳一侧30米为保护范围,向外扩展4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很多游客聚集在界碑前拍照,我想他们也应该在拍照后读一读背面的碑文,明白中英街界碑既是19世纪末英帝国主义侵略、瓜分中国领土的历史见证,也是香港回归祖国、实施“一国两制”和中国走向繁荣的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拍完照,我走进商铺林立的中英街,寻找藏在心底32年的记忆。街道还是印象中的窄巷,三四米宽,两侧是售卖各种商品的商铺。右边是香港属地,左边是深圳辖区。香港那边的建筑仍然比较简陋,商家主要售卖国际知名品牌的化妆品、奢侈品、药品、香烟和进口食品等,柜台橱窗里展示的新款包包、闪亮钻石项链,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深圳这边是骑楼建筑,商家更多经营箱包、特色工艺品、电子产品和一些本土品牌商品。</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和30年前比,我感觉在游客的构成和表现上有了明显变化。那时来中英街的内地游客大多想买香港商品,几乎每个人返回时都拎着大包小包,满载而归。我记得当时在英方一侧的商店,也以133元一克的价格给亲戚成功抢购过一根鸡心项链。而现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购物欲望显然没以前那么强了,大多喜欢拿着手机、相机,在各个有特色、能标识的地方拍照留念,即使在路过商铺时被邀请进去互动体验,但最终掏钱的也不多。这也从一个侧反映出内地经济实力增强,商品供应已经极大丰富了。我则是在有明确需求,又有同伴帮忙讲价的情况下,才在一家药房和一家奢侈品店家,买了一瓶伤药和一根性价比不错的皮带。</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英街总长不过250米,即便走遍每家店,也很快就逛完了。我们兴犹未尽,出中英街继续往前走,来到内环城路9号的中英街历史博物馆。这是盐田区政府投资建的专题性博物馆,建筑面积1688平方米,1999年5月1日建成开馆。整个展馆分五个展区,全面记录和反映了中英街的百年沧桑历史。我们走进博物馆,观看了用图片、文字、实物和模型布置的4个楼面的所有展室,重温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来那段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展馆出口出来,来到盐田区政府于2001年在中英街1号界碑旁设立的“警世钟”雕塑旁。这一雕塑设立的初衷,是纪念1899年3月18日中英勘界导致沙头角被割裂的历史事件。巨大的铜钟时刻提醒人们勿忘国耻,铭记历史。雕塑内侧铭刻的文字,反映了中英街从割占、勘界到香港回归的百年变迁,象征着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复兴的历程。不远处,还有一块由深圳市政府立“沙头角中英街”六个大字的大理石碑,依然吸引来往游客上前打卡。</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知不觉过了中午12点,我们在中英街也已逛了两个多小时。在深圳一侧的一家小商铺买了一只旅行挎包后,我们就此告别中英街,坐公交车在盐田区政府下车,换乘地铁先后去了万象中心和东门老街。但这两个景点和我们所抱持的期望值相差太大,前者是一个高端购物中心,定位为顶奢潮流地标‌,适合年轻人和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士;后者是喧嚣杂乱的零售批发场所,老街的痕迹已然不存,且唯一的清代建筑思月书院也关门谢客,所以也只是匆匆看了一下,就打道回酒店,结束了深圳一日的游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