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人:最宝贵的是什么?(王祖文)

王祖文:散文作家民俗学者

( 张小东老师提供) <h1>  子洲人:最宝贵的是什么?</h1><h1><br></h1><h1><br></h1><h1> 王祖文</h1><h1><br></h1><h1> 子洲人:最重要最宝贵的是什么 ?是自然资源?是文化资源?是精神资源?</h1><h1><br></h1><h1> 在我的眼里,在当下,是陕北所有区县独一无二的的一种东西:简单说:就是一种犟劲、一种倔劲、一种挣劲。更直白说是一种不服气的劲、一种真正敢做事能做事的劲。 </h1><h1> </h1><h1> 文雅说: 就是感恩党,感恩时代,在<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种在遵守规则的大前提下</span>,充分利用规则,最大限度开发规则红利,不屈服命运,吃透规则、又往往甚至善于在规则边缘行走的风格、一种敢于在规则缝隙里做事的风格、一种甚至敢于在特定时空既利用规则又智慧而不失法度“挑战”规则的风格 。子洲人太多成就尤其这四十年不少个人成就的密码就在其中。</h1><h1><br></h1><h1> 这种资源太宝贵了,子洲人不是南方人,但有一种南方人的劲,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子洲人不敢做的生意。子洲人不是犹太人,但是子洲人在生意场上,几乎不缺少犹太人的能成事基因。</h1> (张小东老师提供) <h1>  <font color="#167efb">  子洲人,可以说是新时代的有特别IP标识的人群。从地域上说,与浙江温州、与福建莆田人类似。论自然资源,都是土地少、没有什么富集矿藏的地方,但是,这种先天劣势把这些土地上的人逼出去了,凡是逼出去的人,一个个都有模样了,敢打敢拼,弄出各自天地。<br></font><br> 曾经:子洲有太多的油老板;<br> 曾经:子洲有太多的煤老板;<br> 曾经:北京、天津有专门的子洲人聚集的“村落”;<br> 曾经:乌鲁木齐、银川、兰州、沈阳、西安有子洲人集中的“部落”;<br> ......<br> 现在,现在也绝对不敢小看子洲人。<br> 现在:子洲有太多从事黄芪黄芩种植加工的人;<br> 现在:子洲有太多发羊财的养羊做羊生意的大户;<br> 现在:子洲有太多从事养猪、养牛、养驴及加工出售的人;<br> 现在:子洲不缺少各类依然从事煤、油生意的人;<br> 现在:子洲有太多建筑业、房地产业、酒店业的老板;<br> 现在:子洲有太多文化界、高科技方面的出类拔萃的人。<br><br> 出门的、在家的,都用各自的生活、生产方式在致富的路上奔波着。而且越是征程有困难,子洲人越不低头、越敢出击拼搏。<br><br> 曾经、子洲真的是那么困难,尤其在五十年前,在那个时候,饿肚子真正是家常便饭,我就见过成群结队讨吃的人群。现在,子洲人一个个展展堂堂、官官样样走在人面前。有钱的、有影响的子洲人在这个世界上甚至多不胜数。<br><br> <font color="#ed2308"><b> 仔细考察一个个子洲人成功的路径:一种共性的宝贵元素是出奇的一致:都是那样敢于挑战命运,都是那样在别人眼里绝对不可能处努力做事。子洲有太多的今天的大老板当年离开子洲时怀里只有200元、300元</b></font>,但是,今天,他们一个个变成了2亿、3亿甚至20亿、30亿的大老板。</h1> (常波老师作品) <h1> 有一位知名的榆林文旅博主孙同学在概括子洲宣传子洲时用了一个几乎谁也想不到的词:“自在子洲”。<br><br> 看到这个词,我惊呆了。我惊的一晚上睡不着。我敢断定,她做出这样概括的时候,一定是沉思了良久。我当然是深深地敬佩她。<br><br>  敬佩过后,我依然在深度思考:用任何词概括子洲文化性格都是困难的。正是因为困难恰恰说明子洲文化性格,文化基因的厚重性、多元性、复杂性。<br><br>  不管有多么厚重、多么复杂,有一点是特别具有明显的标识性的:这就是:子洲人有一种敢于在规则边缘行走的风格、一种敢于在规则缝隙里做事的风格、一种甚至敢于在特定时空既利用规则又智慧而有法度“挑战”规则的风格,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在遵守规则的大前提下。<br><br>  <b>我以为,从认知上、从理论上概括、提炼出这种东西的重要价值在于:<font color="#ed2308">子洲人求生求变、敢于绝处逢生、敢于在不可能中转变为可能,在可能中转变为现实、甚至转变为财富、转变为改变命运。这种子洲人特别的宝贵的文化基因、性格基因,恰恰是我们当下全社会战胜前行道路上困难的极其难得而宝贵的精神财富。</font><font color="#39b54a">这种独特的精神基因不仅是一方地域子洲人取得一个个成功胜利的的最核心的要素,也是我们社会、民族、国家前行的重要的精神元素的有机组成部分。</font></b><br><br> 这绝对不是一种高台教化,更不是一种个人说教。而是一种从底层众多个体成功之道中提升出来的现象级的文化标识。不是吗?一个地方也好,一群人也罢,成功也好,富裕也罢,有的靠资源、有的靠制度、有的靠区位、有的靠投入、有的靠科技、有的靠知识。但更本质的靠什么,靠精神基因、靠文化基因。不干,连半点社会主义也没有。不干,永远和成功没有任何关系。<br></h1> (张小东老师提供) <h1>  有了这种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就有更好的未来。这已经超越了地域情怀。<br><br>  有人说:您说的不对,有美化子洲人的嫌疑。曾经:在陕北关于子洲人有不少段子。这些段子难道都是典型的地域黑现象吗?这些社会现象我清楚我明白:它确实存在过,也确实因为有个别子洲人行为有瑕疵所致。承认需要勇气、承认需要胸怀、承认需要境界。<b>这是特定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种底层生存现象,这是极少数底层群体中出现的一种现象,这是不同阶层不同地域性格人群融合中出现的现象。</b>犹如一场洪水中的泡沫漫过。我作为一个个体子洲人,对这种经历过的社会生存标本时不时地拿起来进行审视、反省、研究,让不好的东西远离、消失,让好的东西发扬、广大。我想这才是正确的、科学的、向上的做法。</h1><h1><br></h1><h1><br></h1><h1><br></h1><h1><br></h1><h1><br><br> <br></h1> (常波老师提供) <h1>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子洲人,靠着这种自身独有的最重要的最具有辨识度的文化基因、性格基因、行动基因会在未来的五十年发展中做出更加惊人的业绩!无论是出门的、在家的;无论是公职人员、还是体制外的人员,我都有太多的期待:<font color="#167efb">这种资源是信心资源、信仰资源,永不枯竭、凝聚起来就是无价的精神核矿。</font><b>(作者王祖文:原国家税务总局铜川市税务局退休人员。在经济税收、散文民俗方面有成果)</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