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88年8月,南通师专的一纸录取通知书,圆了我的大学梦,也开启我新的人生。两年的师专生活,虽然短暂,却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人生长河中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师专不仅教专业课,也教"杂知识"。我从小学到高中,基本上没上过音乐课,而在师专,音乐老师耐心地教我们简谱知识,从简单的音符到复杂的节奏,一步步开启我对音乐认知的大门。老师还指导我们音乐欣赏,还记得初次聆听《梁祝》,那如泣如诉的旋律,仿佛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娓娓道来,让我沉醉其中。师专重视"三字一话"培训,但由于我自身的努力不够,书写一直是我的一个专业短板。</p> <p class="ql-block">那时,班里常开展演讲活动和文艺汇演,为我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还记得那次我们宿舍8人,共同表演的小合唱《少年壮志不言愁》,从选歌、排练到正式登台,大家齐心协力,表演效果不怎么好,但我们收获了自信与友谊。 </p> <p class="ql-block">南通师专重视劳动课教育,我们两年共有两周时间,专门用于劳动实践。第一次,我在学校食堂劳动,在那里,我们帮工人师傅洗菜、洗碗筷。第二次,我在无锡博物馆做保洁工作,得以近距离触摸南通的历史。 </p> <p class="ql-block">学校还时常邀请社会各界杰出人士来校做报告。如启东肝癌研究所的所长,用科研的执着与奉献,为我们诠释了责任与担当;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斗英雄,以战场上的热血与英勇,让我们明白了和平的来之不易;南通师专的杰出校友,凭借自身的奋斗历程,为我们树立了前行的榜样。这些报告不仅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还让我们这些学到了语言表达的艺术。</p> <p class="ql-block">周末,校园内放映的电影,成为我们放松身心的期待。而学校图书馆,那弥漫着书香的地方,则是我心灵的栖息地。在中心路的报刊亭,我阅读报纸,了解天下大事。在电教室,我观看纪录片,那些精彩的对白词,至今仍在记忆中回响。</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个学期,学校给我们安排一个月的实习时间,我被安排在南通市第三中学。带队的微积分老师悉心指导我们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南通三中的老师还给我们上示范课。这一个月,我不仅在心理上实现由学生身份向老师身份的转变,也收获第一份来自学生的纯真友谊。</p> 师专的两年,是蜕变的两年。它让一个农村娃完成了从学生到人民教师的转变,收获了知识、技能与友谊。这段岁月,将永远镌刻在我的生命里,成为我前行路上最温暖、最坚实的力量。 <p class="ql-block">注:部分图片由Ai生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