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内幕

历史长河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60年英法联军在抢劫火烧圆明园后,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在《致巴特雷上尉的信》中就强烈谴责了这种暴行。‌他愤怒地说:“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请注意他的关键词是“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另外,狭义范围是指圆明园,广义范围是指包括圆明园在内的“三山五园”。其实是英法联军共同抢劫,而放火是英军,而且为此英法两国公使和联军头目还发生了争执。</p><p class="ql-block">1860年9月21日通州八里桥之战后,英法联军以八千兵力击败蒙古王爷僧格林泌的骑兵和步兵、乡勇四万人的部队。就地修整数日补充兵力和弹药后,根据俄国公使偷偷送来的军事情报,决定以一万二千人兵力,分两路向京城北面安定门进军,彻底围歼僧王爷的万余蒙古骑兵部队。后得知僧格林泌已率骑兵部队向圆明园方向撤退了。法军主力部队和英军少数骑兵部队尾随追击,于10月6日傍晚占领了圆明园。而英军主力部队却因迷失方向当天驻扎在了西直门一带。</p><p class="ql-block">随后法军主力部队和英军少数骑兵对圆明园进行了三天疯狂抢劫。由于英军主力部队没有分享到第一次对圆明园抢劫的巨大利益,所以引起了英军对法军的猜忌和愤怒。</p><p class="ql-block">当时法军只携带了三天粮草,抢劫至10月9日才带着各种金银珠宝和文物艺术品装满了大小车辆,开始撤向北京安定城门外。英军主力部队听说后唯恐错过发财机会,立即组织了一千多各种车辆在10月11日又去重新洗劫一遍。</p><p class="ql-block">英法联军在安定门外架起多门大炮,声称清王朝不开城门投降就要炮轰京城。恭親王奕訢在俄国公使伊格那替叶福的威胁和诱使下,又迫于英法联军兵威,随命九门提督打开了安定城门投降。随后与英法联军展开了议和谈判。</p><p class="ql-block">英国驻华全权公使额尔金,为了迫使清王朝立即承诺和签署《中英北京条约》中所有赔款割地等苛刻条款,再趁机制造机会让英军大肆抢劫。便借口英法使团人质死亡事件,宣布在10月18日彻底焚毁包括圆明园在内的"三山五园"。</p><p class="ql-block">但是英法联军头目在10月16日京城广济寺里(在北京西城区,现为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商讨这个恶毒计划的时候,英法联军头目发生了严重意见分歧。首先法国驻华全权公使葛罗男爵坚决反对这个计划,紧接着法军统帅蒙托邦也跟进表示反对。</p><p class="ql-block">法国公使葛罗是侵略者的温和派,他在著作《黄皮书日记》里是这样记载的:“今天额尔金勋爵,霍普.格兰特将军、蒙托邦将军一起来到我的住所商讨,会议毫无结果。额尔金勋爵坚持其彻底摧毁圆明园的方案,而在我看来,此举毫无意义且十分危险。我们一直在向中国人宣讲我们的文明和基督教……但是如果我们真的走到那一步,欧洲就不可能有人宽恕我们了。”</p><p class="ql-block">法军统帅蒙托邦也在他的著作《蒙托邦征战中国回忆录》中写道:对于此事,我已经表明了葛罗男爵和我本人的立场,我是这样回复英国格兰特将军的:“很荣幸收到您的来信,我无意与您就此展开争论,关于您刚刚提及之事,法国特使和我本人持相反意见,我们只能请各自的政府来评判我们的行动,我希望法国政府会同意我在这种形势下所采取的立场……。”</p><p class="ql-block">当时法国公使葛罗称赞蒙托邦说:“将军阁下:我竭尽所能劝说额尔金勋爵放弃摧毁圆明园的计划,但却没有成功。…我很高兴您拒绝了他们…对他们的拒绝是实实在在的抗议…。</p><p class="ql-block">请相信在欧洲人和中国老百姓眼中,我们在此次事件中扮演了受人欢迎的角色。”</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法国公使和统帅反对呢?因为,法军官兵在抢劫圆明园时已经大捞特捞了一笔,满载而归。他们担心再为所欲为回国后,将遭到反对派议员和媒体的质问和攻击。</p><p class="ql-block">而英军主力部队当时并没有捞到太多珍宝,军中官兵怨言甚多。英国公使额尔金心知肚明。所以他一定要为英军大肆抢劫制造一个借口。但是他真正的想法没人知道,后来他的日记也是被精心删节和修改过的。</p><p class="ql-block">据额尔金的秘书罗亨利在《额尔金书信和日记选》中记载:额尔金勋爵让他们写了一份中文的声明,贴在附近所有的建筑和城墙上。大意是:“任何一个人,不论地位如何崇高,背信弃义之后都不能逃脱惩罚。焚烧圆明园只是要惩罚清朝皇帝违背自己的承诺以及亵渎停战白旗的卑鄙行为”。罗亨利接着写道:“10月18日星期四。遍布圆明园的众多建筑被付之一炬,而19日整整一天,还在燃烧。”当时:“黑云被风吹像得一个巨大的黑色斗篷,笼罩在北京城的上空。”</p><p class="ql-block">英军统帅格兰特按照额尔金统一好的口径,回信给法军统帅蒙托邦说:“我荣幸地向您陈述摧毁圆明园的理由。首先正是在这个地方,我们的人受到残酷虐待。…</p><p class="ql-block">可以肯定圆明园在皇帝心目中极为重要,摧毁它可以给中国政府以打击。是他们犯下了暴行而非其国民,故此举将重创中国政府。”</p><p class="ql-block">其实,查遍所有史料也不能证明圆明园里曾经关押过英法联军的人质。因为:圆明园是皇家宫殿区是禁园,即使贵为亲王都不能随便出入,咸丰皇帝怎么能在自己居住的地方关押洋鬼子。</p><p class="ql-block">从以上文献记载可以看出英法联军的头目当时为火烧包括圆明园在内的"三山五园",双方产生了极大的意见分歧。虽然法国公使葛罗和将军蒙托邦反对。最后英军还是派出米切尔少将率的三千五百名骑兵将包括圆明园在内“三山五园”彻底焚毁了。</p><p class="ql-block">据文献记载,约翰米切尔少将命令士兵们将所有能搬得动的东西全部搬走,据为己有。于是在焚毁之前,圆明园又经历了一次新的更大规模的洗劫。英国人彻底下手了,军官们有组织地将大而笨重的物件搬上车。后勤军需的搬运车全部被征用了,还向北京及附近的居民租用了很多大车,随后的几天里北京往通州的大路上,到处可见装载的满满当当的大车,浩浩荡荡,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英军邓恩上尉毫不讳言地说“对圆明园和附近官员府邸的第二次抢劫,比第一次更有收获。”</p><p class="ql-block">最后,英军统帅格兰特试图为自己开脱狡辩说:“对这座雄伟古迹的毁灭,我本人也不胜惋惜,我也觉得这个行动不慎文明。但我认为这也是必须的,其目的是警告中国人。”</p><p class="ql-block">后来,法国记者布里赛在其著作《圆明园大劫难》中说:“这些数个世纪来,令无数人向往的宏伟建筑,这些已经失传的艺术彻底消失了,…人类是无力重新创造它们了。”(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