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长征路(四十一):金沙江

苍山一飞鹰

文字:苍山一飞鹰<div>图片:苍山一飞鹰</div><div>视频:苍山一飞鹰</div><div>美篇号:1751699</div><div><br></div> <h5>金沙江</h5> 滇川·金沙江 在漆黑的夜色中,我们驶进了禄劝县城,找到加油站把油加满才去寻找住宿的酒店。<div><br>  红军分成三路向着金沙江而去,其中左路红一军团的目标是龙街渡口。1935年5月1日二师四团政委杨成武率部化装成国民党的“中央军”,最先占领禄劝县城,接着红一军团不费一枪一弹又轻松占领了武定和元谋两县,向龙街疾进。第二天我们没有走红一军团的路线,而是从禄劝出发,沿着中央军委纵队的足迹直奔皎平渡。</div><div><br></div> <h5>山路</h5> <h5></h5><h3> 从禄劝到皎平渡120多公里,全程走G245国道 ,路况非常好,途经团街镇、撒营盘镇和皎平渡镇。红军在团街召开了干部大会,博古作渡江动员报告,成立了渡江指挥部,刘伯承任总指挥,同时颁布了《渡江守则》。战士们高唱着渡江动员歌,向皎平渡进发。</h3><br><h5> <i>金沙江流水响叮当<br> 我们红军要过江<br> 不怕山高路又长<br> 我们红军真顽强<br> 渡过金沙江<br> 打倒狗刘湘<br> 消灭反动派<br> 北上打东洋</i><br></h5><br><h3> 皎平渡镇,彝语“老路”之意,位于禄劝县北部,是省城昆明的北大门,北临金沙江,与四川省会理市隔江相望。离皎平渡口还有20多公里时进入杉乐村,路边有一棵树吸引了我们的目光。</h3><div><br></div> <h5>皎平渡镇杉乐村—将军树</h5> 1935年5月4日中央军委纵队奔赴皎平渡,途经杉乐村,村里的杉乐街有一棵云南油杉,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红军在树下休息,朱德总司令将战马拴在此树上,于是这棵300多年的古木有了“将军树”的美名。村里还建有杉乐红军长征纪念馆,可惜未开放。<div><br>  出了杉乐村,峰峦密布,山势陡然峻峭起来,盘山公路逶迤回旋,险不可言,路上不断见到大大小小的落石,令人心惊胆颤,但旖旎的高原山川风光又常常让人忘记身在险境,在紧张和刺激中,盘上山顶又旋转而下。</div><div><br></div> <h5>长征文化公园(禄劝段)项目建设处</h5> <h5>长征文化公园(禄劝段)项目建设处</h5> 皎平渡云南这边,原建有红军渡江纪念碑和纪念馆,渡口遗址于2019年乌东德水电站蓄水后被淹没,新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禄劝段)红色遗址保护展示项目正在建设。<div><br></div><div> 我们遇见了几位三峡集团的年青人,也是从禄劝过来,正手持党旗拍照,大家开心地交谈,我们借了他们的党旗,拍下此行以来第一张党旗照。</div><div><br></div> <h5>第一张党旗照</h5> 继续前行不远,便来到金沙江边,远远地已能看见新建的金沙江大桥。这里的景象让我们惊讶不已,山已无绿色外衣,而是露出了岩石的本色,像一个面容冷峻的汉子,棱角分明,不苟言笑,山水一色,有种莫名的沧桑与荒凉。<div><br>  长江的上游金沙江源于沱沱河,从北向南沿着横断山脉的山谷间奔腾而下,进入云南境内突然来了一个九十度大拐弯,折而向东,以"一江劈开万重山"的壮烈之势横亘于川滇交界处,切开云贵高原,形成长约15公里的V型峡谷,两岸群山以极具张力的姿势演绎着山与水的雄浑交响。<br></div><div><br></div> <h5>金沙江</h5> 湍急的江水流到元谋和禄劝一带,江面变宽水流变缓,建起了几个渡口,皎平渡就是其中之一。其北岸的狮子山与南岸的将军崖隔江对峙,形成险峻的隘口,据说此处的江面日照时间每天不足5小时。从狮子山的望江台和将军崖顶的鹰嘴岩可监控上下游20公里的江面动态,而峡谷东西两侧各延伸出五条放射状山脊,每一处都可居高临下形成交叉火力防守阵地。<div><br>  红军长征选择在这里渡过金沙江,大大出乎敌人的预料。1935年5月2日夜当干部团先遣五连连长肖应棠以一天一夜160里的急行军速度赶到金沙江边时,防守渡口的只有一个三四十人的江防大队。</div><div><br></div> <h5>皎平渡(云南境内)</h5> 桥南侧的岩壁上高悬“皎平渡”三个红色大字,我们驶上皎平渡大桥,桥应是新建好不久,只装了一个简单的护栏,没有以前的大桥气派。<div><br>  皎平渡是清末川滇间来往的主要渡口之一,在北岸的四川会理一侧,耸立着巍峨的中武山,山脚临近江边的渡口处,有一排在砾石岩层中凿成的山洞,山洞中有一段56米长的隧道,俗称穿洞,为人畜往来渡口的通道,穿洞临江一侧凿有数个采光孔,可看到江面和对岸情况。山洞开凿于清末民初,不仅是人畜通行之道,也是商旅、马帮的临时食宿地,东面洞群旁有个座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的土筑茅房,就是当地政府征收过往人畜税钱的厘金卡。</div><div><br></div> <h5>金沙江大桥(四川境内)</h5> <h5>山洞(穿洞)</h5> 当年肖应棠率部赶到江边,了解了渡口情况,在附近的村子里找到船工张朝寿,又弄到两条木船,命令一排和二排立即过江,三排留在南岸警戒。<div><br></div><div> 过江后,一排冲进民团驻守的院子,分头踢开几处房门,大喊:“缴枪不杀!”,屋里烟雾腾腾,正躺着抽鸦片的敌人还没搞清什么情况就作了俘虏。二排在船工张朝寿的带领下冒充纳税人混进厘金卡,厘金卡的头目人称林师爷,刚一开门就被制服,接着控制了屋内的人,还没收了厘金卡收缴的税金5000块大洋。刘伯承率干部团过江后,一部分兵力控制两岸渡口,主力翻山北上,打垮川军一个营,占领了通安镇。</div><div><br></div> <h5>巧渡金沙江</h5> <h5>厘金卡</h5> 过桥即入四川境内,在桥北的山崖下拓展出一块狭小的平地建起渡江遗址景区,记录那段铁血征程的历史瞬间。<div><br></div><div> 紧靠江边一块3600多平米的广场上,立起渡江纪念碑,碑高19.35米,基座宽5米,长7米,寓意红军巧渡金沙江发生在1935年5月,用6条木船,渡了7天7夜。碑铭“红军巧渡金沙江纪念碑”由聂荣臻题写,碑文由宋任穷审稿,碑体背面绘有长征线路图及红军过会理示意图,碑体顶端成利刃状,象征人民军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雕塑整体成帆船状,比喻革命事业乘风破浪勇往直前。</div><div><br></div> <h5>红军巧渡金沙江纪念碑</h5> 广场南侧是50米长的玻璃栈道,凌空驾于江面之上,可以直观感受金沙江水的汹涌。广场北侧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指挥红军渡江的壁画浮雕,目前尚在施工中。<div><br>  穿过中武山隧道,可达半山腰的山洞群,站在此处俯视江面和大桥,整个渡口尽收眼底。当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均在山洞之中居住多日,刚刚过江的毛泽东顾不上休息,立即去找刘伯承,把渡江指挥部设在洞中,并站在洞前的一块空地上指挥红军过江。</div><div><br></div> <h5>中武山隧道(山上红字为:金沙水拍云崖暖)</h5> <h5>山上岩洞(渡江指挥部)</h5> 敌人追堵的部队虽离红军较远,但江上的船只都已提前销毁,1935年5月4日红三军团到达洪门渡时,只找到一条船,因江宽水急架设浮桥又未成功,只渡过去一个团,根据军委指示其余从皎平渡过江。红一军团到达龙街渡口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只是距离皎平渡更远,等他们急行军200多里赶到皎平渡时,红三军团差不多已渡完。5月9日,最后过江的是担任阻敌任务的红五军团。<div><br>  皎平渡能够使用的船也只有6条,其中2条大船每船可坐60人,4条小船每船可坐40人,突然增加过河部队使得渡口陡然紧张起来。红军为了保证渡河效率,制订了严格的流程,沿途贴布渡河纪律,让每一个战士知晓,部队还未到江边就预先排好了过江顺序,指战员到达南岸后,从大锅里盛上一碗稀饭就走,不得争抢拥挤,听号音前进,按序上船过江。每船编号并设一名船上司令员,不论是谁上了船就必须服从这名司令员的安排。</div><div><br></div> <h5>山洞处俯视江面</h5> 船只少,时间紧,人歇船不歇。多年后89岁的船工张朝满还能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37名船工每船2人摆渡,载10船就休息轮换,昼夜不停。船工每天吃5顿饭,天天杀猪,不过肉只给船工吃,红军战士只吃青豆饭。当时钱不多,但在厘金卡收缴的5000块大洋派上了用场,队伍全部过江后红军给每位船工发了30块大洋,对他们而言这是多少年也挣不到的一笔巨额收入。<div><br>  大江两岸点起汽灯,燃起雄雄堆火,将河面照得通亮,彻夜不熄,渡了7天7夜,3万红军全部顺利过江,未失一兵一卒,两天后国民党追兵赶到渡口时,红军早已走远,自此跳出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战士们戏谑道:蒋军追到大河边,周(浑元)薛(岳)忙着去报捷,说是大获全胜,只是捡到几只烂草鞋。为此红军宣传队还编了出名为《一双草鞋》的话剧,深受官兵喜爱。</div><div><br></div> <h5>渡江船工</h5> <h5></h5><h3> 毛泽东心情舒畅,写下“金沙水拍云崖暖”的诗句,如今这句诗刻在中武山山崖之上,远远就能看见。面对这片冷峻的山水,不了解那段历史就不会理解伟人诗中的“暖”从何而来。</h3><br><h5> <i>金沙江流水哗哗响<br> 常胜的红军来渡江<br> 不怕他水深河流急<br> 更不怕山高路又长<br> 我们真顽强<br> 战胜了困难克服一切疲劳<br> 下决心我们要渡江<br> 铁的红军勇难挡<br> 胜利地渡过金沙江<br> ……<br></i><i> </i></h5> <h5>指挥渡江</h5> 我们在山洞处徘徊许久,当年的厘金卡已挂上“会理市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陈列馆”的牌子,只是未开门,未能参观,但那些山洞都是开放的。<div><br>  毛泽东居住的山洞在西边,较隐蔽,他在这里办公数日,每日临江远眺过江队伍,直到亲眼看着最后一位红军战士过来,才放心离去。可以看出,有很多人来过这里,祭台上摆满香烟,洞壁上也插满烟,有些已经燃尽,知道主席爱抽烟,人们以这种方式表达怀念和崇敬,我也点燃一根烟夹在洞壁之上。</div><div><br></div> <h5>山洞—厘金卡</h5> <h5>翻越狮子山</h5> 从皎平渡到会理80多公里,G245国道在修路,绕道要150多公里,我们选择翻越狮子山走捷径,经通安镇去往会理。没想到曲曲拐拐的山路坑坑洼洼,乱石突兀,为了不刮擦车子底盘,只能骑着乱石爬行,一会儿贴着陡峭山崖,一会儿靠着无底深谷,凶险无比,16公里山路走了将近2个小时。<div><br></div><div> 很难想像当年在敌人的火力封锁下,红军如何通过这里,难怪索尔兹伯里感叹,对年轻的红军战士来说,这不过是又一天的行军作战罢了,但是对50年后跟着他们的步伐探寻长征足迹的人来说,这一切无异于一个奇迹。</div><div><br> 不过,这里的风光十分独特,让人惊叹。狮子山属横断山脉东缘大凉山余脉,海拔落差大,是典型的高山峡谷景观。雄山峻岭,高崖深壑,怪石嶙峋,线条硬朗,全无江南山水的清秀和柔媚,却别有一番苍劲和雄浑。如此景象,令人豪气顿生,心驰神荡,看一眼便觉不虚此行。沉醉于绝美的风景在山石路上龟行,所谓“身在地狱,眼在天堂”就是这样吧。</div><div><br></div> <h5>狮子山</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金沙江皎平渡</span></p> <h1><i><font color="#ff8a00">(未完待续......)</font></i></h1><div><i><font color="#ff8a00"><br></font></i></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25年3月</h3> <h1>附图:</h1> <h5>皎平渡留影</h5> <h5>巧渡金沙江纪念碑前</h5> <h5>皎平渡导览图(供参考)</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