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河畔思源亭

飞舟

<p class="ql-block">右江河畔思源亭</p><p class="ql-block">周华鹏</p><p class="ql-block">在桂西的广袤大地上,有一条江名字叫右江,有一座公园名字叫半岛公园。站在广西百色迎龙山上眺望,右江如碧色绸带蜿蜒向南;公园呈尖沙嘴形状,似锦绣丝巾系在右江水面上。思源亭就矗立在右江河畔的水岸尽头。</p><p class="ql-block">亭与江的初见</p><p class="ql-block">右江水悠悠地流淌,它从遥远的山峦间出发,一路奔腾,在百色城绕了个弯,仿佛是被这座充满生机的城市所吸引,又像是在为这片土地带来源源不断的滋养。思源亭,就坐落在这右江的臂弯之中,让它在这片山水之间,显得格外宁静而庄重。仿佛是等待着与右江相拥的爱人;又如一位历史的守望者,讲述百色老区的传奇故事。</p><p class="ql-block">穿过大草坪,绕过林荫小路,远远便能望见思源亭那独特的身姿。低调俭朴,宛在水中央。思源亭与右江的相遇,宛如一场跨越时光的约定。右江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思源亭则静静伫立,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它没有华丽的装饰,亦无雕梁画栋,却以简洁质朴的姿态,在山水之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六角飞檐高高翘起,仿佛要刺破天际的流云,立柱坚实而有力,稳稳地撑起了整个亭台,亭中周围有栏杆,亭里连着长条椅,水波荡漾,荷叶袅袅,小鱼自由聘游。坐在亭里,微风拂过脸颊,让人神情气爽。亭上草书题写的木质匾额,行云流水,“思源亭”三个大字,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藏着右江的澎湃与土地的厚重。右江边的思源亭,不仅见证了右江的历史变迁,还成为了当地居民休闲和思考的好去处。“思源亭”这一名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它是一个地点的名称,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饮水思源”是一句耳熟能详的成语。一池碧水如镜,清澈见底。亭影倒映在水中,泛起层层涟漪,仿佛是历史的画卷在水中徐徐展开。栈桥如一条墨线,将亭台与岸边相连,恍惚间,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一幅宋人的山水画。远方,樱花盛开,桃红柳绿,游人如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只属于思源亭的韵味。时光雕琢的亭阁边,有风姿绰约风玲花,战地黄花映蓝天。有高大的木棉树,木棉花红红火火。绚烂的木棉花落到草地上,人们把一朵一朵的花摆成爱心造型,留住美丽的春光。红棉,又被称为英雄花,我们不禁会想起百色起义时,漫山遍野盛开的英雄花。百色起义精神,如红棉般绽放。</p><p class="ql-block">四季的诗意篇章</p><p class="ql-block">思源亭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建筑与文化,更在于它与四季的交融,每一个季节,都为它赋予了不同的诗意与韵味,书写季节里的金色诗篇。</p><p class="ql-block">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思源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时刻。亭畔,百草丯茂,树木葱郁,鲜花绽放,思源亭掩映在绿树丛中。漫步在栈桥之上,仿佛置身于仙境,让人陶醉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喜欢用思源亭作背景,用思源湖作点缀,用桃花林压满画面,拍一张照片。同一个地方,同一片桃花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十年如一日,每年三月我都会在这里留影。</p><p class="ql-block">夏日,阳光炽热,右江的水也变得更加温暖而活泼。思源亭下的池中,荷花亭亭玉立,映曰荷花别样红。鱼儿时而跃出水面,溅起层层水花。坐在亭中,倚栏投食,看着鱼儿们争抢食物,荡漾着时光的温暖与安宁。此时的思源亭,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了岁月的静好。</p><p class="ql-block">秋风起时,树的叶子渐渐变得金黄,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如梦如幻。此时的思源亭,多了一份宁静与深沉,让人在秋日的美景中,带着对过去的回忆与思考。</p><p class="ql-block">冬雾漫右江,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层轻纱所笼罩,变得朦胧而神秘。百色起义纪念馆纪念馆的灯火,闪烁着温暖的光芒,与思源亭遥遥相望,仿佛是先驱者与后来人的隔空对话。寒冷的冬日里,思源亭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位置,见证着历史的延续。</p><p class="ql-block">思源的精神传承</p><p class="ql-block"> 思源亭,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壮乡人民饮水思源的阐述。百色起义纪念馆的邓小平手迹碑林园,有一块大石头上镌刻着"思源"二字,轻轻抚摸着“思源”石刻,那粗糙的触感,仿佛讲述着邓小平策马右江,领导和发动百色起义的革命故事。通过网络,思源亭的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思源路,长路伸向远方。这座浸润着壮乡血脉的亭阁,宛如一座精神的灯塔,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让每一个途经此处的路人,都能在四时风物里触摸到“饮水思源,行稳致远”的生命律动。当右江继续向南流淌,思源亭始终以守望的姿态诠释着"源"与"流"的辩证。它既是地理坐标,更是精神图腾,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里,持续释放着超越时空的文化能量。树有根,根深叶茂;水有源,源头活水。思源亭建筑的真正魅力,不在于飞檐斗拱的形制,而在于它始终在回答着"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永恒之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