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阅读 ‘慧’成长”——巴州小学美术书法名师工作室读书分享

天道酬勤

<p class="ql-block">  书页轻启,是心灵的远航,字里行间,藏着智慧的灯塔,照亮着求知者的道路;书页轻颤,似有微风潜入,文字萌动,仿若禾苗抽芽。为进一步提升工作室教师专业素养,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3月21日上午,巴州小学美术书法工作室开展“爱阅读 ‘慧’成长”读书成果交流分享活动。</p> <p class="ql-block">  读书分享会由名师工作室第一组负责人赵方庆老师主持,由梁楠老师分享的《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这本书,从作者简介内容简介、作品赏析、读后感想这些方面进行分享,让我对这本书有了全新的认识,梁老师不仅抓住书中的核心情感和主题,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入探讨了书中所传达的关于成长、善良和勇气的深刻内涵,特别是把作品赏析分析的很到位,并结合自身的教学从中得到感悟。</p> <p class="ql-block">  吴玲玲、张俊巧、宋博、赵方庆、张红梅工作室等几位学员依次分享阅读感悟。</p> <p class="ql-block">  岳源媛老师:梁楠老师分享的《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这本书,像一场温暖的心灵洗礼,为我打开了全新的教育视野。通过今天的读书分享,我深刻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与闪光点,身为教育者,要像书中作者、像书中的老师这样,怀揣一颗细腻的同理心,去发现、去呵护。不能用单一标准衡量所有孩子,而要因材施教,给予他们足够的爱与信任,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安全感、鼓励探索的成长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节奏里,成长为很好很好的大人。</p><p class="ql-block"> 张俊巧老师:通过今天的读书分享我懂得了发现孩子闪光点的重要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特长,可能是绘画、音乐,也可能是善良、勇敢等美好的品质。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一个小小的赞扬,或许就能成为孩子前进的巨大动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呵护与陪伴。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我们要努力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引路人,用爱与耐心守护他们的纯真,帮助每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孙红岩老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明白:在成长路上,大人总是急于将自己的经验和认知灌输给孩子,却常常忽略孩子独特的视角和内心世界。我们总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却很少问他们想怎么做。这个很小很小的小孩让我明白,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想法是多么重要。只有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去感受,才能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自由生长。作为老师,在课堂上和日常交流中,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即使他们的想法不成熟或与自己的观点不同,也不要急于否定,而是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疑问和不同见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p><p class="ql-block"> 孔小宁老师:洞察童心,重塑教育, 书中展现了小孩丰富的想象力,他能将天上的云朵想象成各种奇妙的形状,能赋予玩具生命,和它们对话玩耍。这不禁让我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是否给予了孩子们足够的空间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否因过度追求标准答案而限制了他们的思维?答案或许并不乐观。今后,我会努力改变教学方式,设计更多开放性的问题和活动,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自由表达,让他们的想象力在课堂上自由翱翔。这本书,就像在与一个个纯真的孩子对话,让我更加明白教育的本质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呵护与培育。我将带着这份感悟,以更饱满的热情和耐心,陪伴孩子们成长,让他们在充满爱与理解的环境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p><p class="ql-block"> 王晓燕老师:这本书是王悦微老师的倾心之作,书中48个真实又温暖的小故事,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个纯真美好的孩童世界,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充满爱与智慧,用心守护孩子成长的良师形象。 在分享过程中,梁老师着重强调了书中所传达的尊重与理解孩子的核心理念。这一点,让我深受触动。王悦微老师面对学霸阿腾对老师和课本的质疑时,没有丝毫的恼怒与敷衍,而是以尊重的态度肯定阿腾的想法,将质疑当作珍贵的教学资源并积极回应。这让我意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尊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基石。只有当我们真正尊重孩子,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恰当的引导和帮助。就像在生活中,当孩子对某件事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时,我们不应立刻否定,而是耐心倾听,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p><p class="ql-block"> 赵方庆老师:听梁楠老师读书分享《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心得感悟:尊重孩子独特的创造力,这一点深深触动了我。曾经我会不自觉地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孩子的画作,现在才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笔下那些看似稚嫩、不合常理的线条与色彩,实则是内心丰富情感和奇妙想象的独特表达。我们教师的职责不是纠正,而是引导他们大胆地展现自我,保护这份珍贵的创造力;它还让我反思与学生的沟通方式。要用平等、鼓励的态度与孩子们交流。当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时,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予真诚的肯定与建议。每个孩子都渴望被认可,我们的鼓励会成为他们继续探索美术世界的强大动力。 听完这本书的分享,我深感儿童美术教育任重而道远。但我充满信心,带着从书中汲取的智慧,努力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自由、充满活力的美术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艺术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p><p class="ql-block"> 张红梅老师:聆听了梁老师分享的《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这本书 ,教育从来都是不易的,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时有发生,没有过不去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放平心态,慢慢磨砺,放平心态,不要焦虑,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是光明的,需要大人引领和倾听;每一个孩子的灵魂是自由的,需要父母尊重和成全。希望作为大人的我们,都别忘了自己曾经也是小孩。</p><p class="ql-block"> 宋博老师:赏识教育的本质,是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一种"看见"的力量——不仅看见显性的成就,更看见隐性的努力;不仅看见当下的状态,更看见未来的可能。这种教育哲学的实践,需要教育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真诚的同理心,以及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p>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主持人岳源媛老师进行活动总结并对进行工作部署,她强调“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在校园,阅读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我们不断前行、追求卓越的动力源泉。下学期,工作室将持续推进读书漂流活动,深入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实践,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并对近期去和静县第五小学送教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p><p class="ql-block"> 蓄力方可行远道,书香才能溢芳华。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也是教师“最长远的备课”。一场在阅读中成长,在分享中收获,在交流中启迪的阅读盛宴让老师们意犹未尽。阅读的脚步永不停歇,让我们一起潜心阅读,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滋养生命,让阅读与思考在教育教学中遇见最美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编辑:张红梅</p><p class="ql-block"> 审核:岳源媛 张俊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