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贤军篆书

湘江文艺

<p class="ql-block"><b>吴贤军</b></p><p class="ql-block">字竹甫</p><p class="ql-block">西泠印社社员</p><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湖南省书协理事</p><p class="ql-block">湖南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篆刻艺委会主任</p><p class="ql-block">岳麓印社副社长</p><p class="ql-block">长沙市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p><p class="ql-block">周口师范学院美学院书法学专业导师</p><p class="ql-block">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导师</p><p class="ql-block">江西省书法培训中心教师</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的篆书:探寻古老艺术的魅力</p><p class="ql-block">文/竹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篆书,宛如书法艺术苍穹中一颗最为璀璨耀眼的明珠,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散发着经久不衰的迷人光辉。它拥有一条独特且脉络极为清晰的发展轨迹,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最初,甲骨文犹如破土而出的新芽,以契刻于龟甲兽骨之上的神秘姿态,如同一把钥匙,悄然开启了汉字书写艺术那尘封已久的伟大先河。甲骨文的线条简约却不失张力,它们仿若远古先人的声声低语,在龟甲兽骨间传递着那个时代的智慧与生活。那时的文字,虽仍带有几分稚嫩,却满溢着质朴而蓬勃的生命力,每一道刻痕都像是历史留下的指纹,承载着厚重的岁月记忆。正如学者所言:“甲骨文,乃汉字之源,其以简洁之形,蕴深邃之意,为华夏文明奠定基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金文伴随着历史的脚步缓缓兴起。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恰似一位位饱经沧桑、阅尽世事的老者,带着庄重古朴的独特气质,静静诉说着那个时代的雄浑与厚重。青铜器,在古时象征着权力与地位,而金文与之完美融合,更增添了一种神圣而威严的气息。金文的笔画相较于甲骨文更为丰满,结构也愈发严谨,犹如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展现出古人在书写艺术上对完美的不懈追求。“金文铸鼎,铭记功勋,其字里行间,尽显大国气象。”古人对金文的赞誉,恰如其分地描绘出它的庄重与雄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再到后来,小篆以规整统一之姿登上历史舞台,宛如一颗重磅炸弹,为篆书的发展历程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力推行“书同文”政策,小篆自此成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它的出现,让文字在规范与美观上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笔画圆润流畅,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结构对称均衡,仿佛经过精密测量,恰似精美的艺术品,淋漓尽致地彰显出大一统王朝的恢宏气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而我,与篆书的不解之缘,主要集中在篆刻创作这一领域。学习篆书,于我而言,恰似为刻印构筑起一座坚实无比的根基,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养分。篆刻与篆书,二者的关系恰似鱼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平日里,我醉心于古玺印创作,犹如一位执着的探险家,在远古艺术的神秘花园中探寻着独特的魅力。也正因如此,在篆书学习的方向选择上,我毫不犹豫地着重将金文作为主攻目标。金文那古朴苍劲的独特韵味,仿佛具有一种无形且强大的魔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令我如同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沉浸其中,难以自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金文书法的学习道路上,我始终秉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极为注重选择经典金文作为临摹和学习的范本。颂鼎、毛公鼎、多友鼎、墙盘、散氏盘等,这些古老而珍贵的青铜器铭文,皆是我反复研习、揣摩的对象。每一次临摹,我都仿若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我会全神贯注地观察、悉心揣摩每一笔画的起止、走势与神韵,力求精准无误地把握其精髓,深入透彻地领会其中蕴含的古法。从毛公鼎那严谨端庄的笔画中,我仿若能看到西周时期朝堂之上的庄严肃穆;在散氏盘那灵动多变的线条里,我仿佛能感受到古人自由奔放、无拘无束的艺术情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认真临摹古人佳作之后,我便勇敢地踏上创作之路。创作的过程,不仅仅是将所学所思融入笔端的过程,更是我与金文艺术深度交融、灵魂碰撞的奇妙旅程。我努力将从临摹中汲取的丰富营养,巧妙地转化为自己创作的灵感与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怀揣着对传统的敬畏之心,深知传统是艺术的生命之根。只有深深扎根于传统的肥沃土壤,艺术之花才能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姿、娇艳动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同时,对于章法布局、笔法运用以及墨法变化,我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悉心钻研,力求在这些方面达到融会贯通、炉火纯青的境界。章法布局,犹如一幅精美画作的巧妙构图,它直接决定了作品整体的美感与和谐度。是紧凑有致,营造出一种密不透风的紧张感;还是疏朗开阔,展现出一种豁达洒脱的意境;是追求对称之美,体现庄重沉稳;还是采用错落之法,增添灵动活泼,每一种选择都蕴含着独特的艺术表达,如同演奏一场精妙绝伦的交响乐,每个音符都不可或缺。笔法运用,则是展现线条魅力的核心关键。中锋用笔,可使线条圆润饱满,犹如珠圆玉润的珍珠,散发着内敛而沉稳的光芒;侧锋取势,能让笔画灵动多变,仿佛翩翩起舞的精灵,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墨法变化,更是为作品增添了一份生动与韵律,赋予作品独特的灵魂。浓墨厚重,如沉稳雄伟的山峦,给人以坚实可靠之感;淡墨空灵,似缥缈虚幻的云雾,营造出一种悠远深邃的意境。这些要素相互配合、彼此呼应、共同作用,才能精心塑造出一幅令人满意、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法作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原本,我学习篆书仅仅是将其视为为篆刻服务的一种辅助工具,然而,在日复一日一笔一划的书写过程中,我却不知不觉地深深爱上了篆书这门古老而深邃的艺术。它仿佛拥有一种无形且神秘的魔力,将我引入一个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世界。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每一个字都像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精灵,它们或庄重肃穆,如正襟危坐的长者;或灵动活泼,似嬉戏玩耍的孩童;或古朴典雅,若穿越时光的雅士。我沉醉其中,如痴如醉,不断探索,渴望挖掘出更多篆书艺术的奥秘。每一次书写,都像是一次与心灵的深度对话,让我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一片宁静之地;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与古老文化的深情相拥,使我感受到传统文化那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篆书,已然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同阳光与空气,滋养着我的灵魂,引领着我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砥砺前行,去追寻那无尽的美好与永恒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乙巳仲春竹甫于杭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