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觉生寺(Juesheng Temple),又称大钟寺,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后成为皇家祈雨活动场所之一,1985年10月4日被辟为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百度)</p> <p class="ql-block">曾侯乙编钟(仿制品)</p><p class="ql-block"> 曾侯乙编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古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它是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曾家岩出土的一座古墓中发现的,墓主人推测为西周晚期(公元前433年-公元前221年)的贵族曾侯乙,故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曾侯乙编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编钟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宫廷乐器之一。它由64件编钟组成,编钟个个鸣音高低,演奏时需要根据乐曲要求挑选。编钟分为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每一音阶有多个钟,能够演奏出丰富多样的音乐。</p><p class="ql-block"> 曾侯乙编钟的外观精美,钟身雕刻着浮雕纹饰,钟面上有文字记录。钟身上的文字符号细腻工整,有时与今天的音符相似。在编钟的上方,还有镂空的云纹和动物形象,增添了装饰性。(百度)</p> <p class="ql-block">闻名于世的永乐大钟悬挂于此大钟楼</p> <p class="ql-block">乾隆御笔“华严觉海”</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永乐大钟</p><p class="ql-block"> 永乐大钟铸造于明代永乐年间,高6.75米,直径3.7米,重46.5吨,钟唇厚18.5厘米,有“钟王五绝”的美誉。钟体内外铸有佛教汉、梵经文一百多种共230184字,经文字体工整,是明代书法家沈度的手笔。钟体上窄下宽,钟声浑厚洪亮,音波起伏,节奏明快幽雅,击钟时尾音长达两分钟以上,钟声最远能传15—20千米以外。永乐大钟是现存铭文字数最多的大钟,同时也是佛教文化和书法艺术的珍品。(百度)</p><p class="ql-block"> 新年的钟声由此钟发出。</p> <p class="ql-block">鎏金铜钟</p> <p class="ql-block">秦公镈</p> <p class="ql-block">栢林寺云板</p> <p class="ql-block">西洋钟</p> <p class="ql-block">欧州钟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