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再有几天就春分了,但山城宁武依然春寒料峭,由远及近的山上山下,大街小巷的犄角旮旯,残留的冰雪依然没有消融。但街上的行人却多了起来,人们对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期待都有些迫不及待了,憧憬着“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的到来。</b></p><p class="ql-block"><b>三月十七日上午,我们工作队迎着和绚的阳光,例行到村民董亮亮家走访,一来实时了解他的生活状况,二来询问他有什么困难。勤劳朴实的董亮亮说,再过二十多天就能春耕了,想买几袋化肥,但苦于没有车辆运输,想找朋友帮忙,但朋友们也没有交通工具。为此,他一直在纠结。我们听说他为这事发愁,马上说这个事好办,不就是拉几袋化肥嘛,等我们不忙了,抽空帮你运回来就是了。</b></p><p class="ql-block"><b>说起董亮亮,他是村里数得上的苦命人,六十六年的风雨人生,让他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吃了常人所不能吃的苦,并且这种痛与苦如影随形,始终挥之不去。</b></p><p class="ql-block"><b>董亮亮有一儿一女,早已成家,都有幸福的家庭,但问题就出在儿子身上。二零一六年的一天,儿子在山东某地务工出了车祸,经医生全力抢救,保住了性命。出院后,原本一个精明强干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只会傻笑,丧失了语言功能的残疾人。儿子失去了劳动力,儿媳妇和两个孙小子的生活便没了着落,作为当家人,董亮亮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这副重担,从此,没日没夜的在附近的煤台加班加点地干活,以求多挣几个钱贴补家用。村委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及时把他儿子一家识别为精准贫困户,民政部门为他儿子一家四口办了低保,同时残疾人两项补贴也按时补贴到位。儿子一家有了最低生活保障保,负重前行的董亮亮终于可以缓一口气了,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相信生活不会苦海无涯,定会时来运转。</b></p><p class="ql-block"><b>谁料岁月静好竟是一种错觉,谁也不知道生命会在什么时候按下终止键。二零二四年十二月十日,一场意外瞬间打破了这个家庭以往所有的宁静。这天早上,儿子吃完饭后,表示自己头昏,董亮亮决定带儿子去县医院就诊。当他背起儿子时,发现儿子裤裆湿了一大片,他突然感到事态严重,立马叫来出租车,火速赶往医院。经仪器检查,医生诊断他儿子突发脑出血,命悬一线,建议他到太原去看,县医院看不了。董亮亮决定去太原,县医院的医生又担心来不及,又建议他去附近的朔州,毕竟朔州是地级市,有先进的医疗设备,有临床经验丰富的顶级人才,具有小县城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县医院医务人员的陪同下,董亮亮一行乘坐救护车来到朔州市人民医院,医生很快进行了开颅手术,手术是成功的,但没想到手术后又大面积出血。医生询问董亮亮,儿子大脑是否曾经受过内伤,董亮亮说以前出过车祸,大脑受到过严重撞击。医生说这就对了,是后遗症找来的麻烦,人是没得救了,赶快回家准备后事吧。闻听此言,董亮亮顿时心如刀绞,情绪几乎崩溃。但他毕竟是一家之主,关键时刻得沉住气,不能乱了方寸。在他的主持下,连夜带着病危的儿子离开了医院,回家的第二天,儿子便撒手而去,终年四十三岁。从患病到去世仅仅十二天,恍如南柯一梦。买棺材,请风水先生,请舁材打墓的,村里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滴血悲剧。</b></p><p class="ql-block"><b>从给儿子看病到打发儿子,董亮亮花去八万多元,自己仅有三万多,却借下五万多饥荒。虽说饥荒不多,可董亮亮说恐怕这辈子都打不清了,原因是从去年十月份开始,他务工的煤台就没业务了,现在他已在家赋闲半年了。由于找不到活干,愁的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更让他殚精竭虑的是大孙子去年考上了一本大学,每月的生活费还得由他来支付。尽管大孙子在学校贷了四万元无息贷款,但要念完四年大学,大概率没有十万元下不来,这中间六万元的亏空,除了大孙子自己每月有不到五百元的低保外,剩下的部分就得董亮亮去弥补。如今董亮亮没有了收入,日常生活仅靠两口子微薄的养老金来维持,欠下的外债都打不了,哪还有钱供孙子念书?</b></p><p class="ql-block"><b>有人说,谁的晚年不是一场血雨腥风?董亮亮临到老年了,反倒要承受丧子之痛,承受如山一般的债务,还要背负儿子一家的命运,可想而知,他今后的生活不知道会有多么艰难,多么无助。</b></p><p class="ql-block"><b>董亮亮的儿子不幸离世,我们非常共情,毕竟他才四十三岁,就英年早逝,不得不让我们为之扼腕叹息。我们第一时间去慰问了董亮亮,第一书记孙一军、工作队员李金良和我每人捐款三百元,交到了董亮亮手中,鼓励他放宽心态,接受世事无常,相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务必要为一家人撑起一片天地,并向他逝去的儿子表达了深切的哀悼。</b></p><p class="ql-block"><b>这几年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老年人就业,几乎没有市场。董亮亮务工不成,便把目光转向了务农。他今年计划种五亩地,其中三亩地是他五叔的,他五叔年龄大了,不能种地了,与其闲置撂荒,不如让给侄儿种。他要种山药和玉米两种农作物,山药用来自己吃,玉米用来喂养家里养的十三只羊。他说五亩地至少需要三袋化肥,还要雇人耕种,秋收也得雇人帮忙,即使风调雨顺也收入不了多少,言语间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心酸。</b></p><p class="ql-block"><b>几天后,我们帮董亮亮到惠农服务中心买了三袋化肥,他兄弟董二亮买了两袋,每袋一百七十五元,弟兄两个共计花了八百七十五元。我们祝福他弟兄两个今年取得农业大丰收,董亮亮笑着对我们说:“丰收了,我请你们吃烧山药!”</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