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第一次远行

无怨无悔(张全胜)

<p class="ql-block">在布达拉宫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1968年,由于历史原因,66、67、68三届初中生同时分配。面临升学、留城、下乡三项选择。我和弟弟卫平定为下乡。可就在下乡出发的前夜,一晩上的高烧,没能成行。在南阳市分配办公室工作的小姑提出:我们家已有一个人下乡了,我的身体又不好,是不是可以留城。有人提出我父亲是走资派,不能分配到全民企业。起初被分配到南阳县马掌社。尚未报到,恰逢市红旗印刷厂急于招收会打蓝球的工人,于是我就被招到了南阳市红旗印刷厂。三年学徒,虽每月只有21元工资,已是十分满足了。1972年,我三年学徒期满,终于可以享受探亲假了。父母亲都是1940年参加革命的干部。随部队南下留在南阳工作。1959年西藏平叛时先后调往拉萨市。往西藏探亲,也是一件大事。听说西藏条件艰苦,走之前,适直夏天,带了一箱鸡蛋。为防止鸡蛋破碎,用纸边衬了起来。找一个装雪花膏的大玻璃瓶,里面先装香肠,再将香油灌满瓶 子,还带了几把南阳的烙花筷子。一切就绪,22岁的我,只身踏上火车,开始了西藏之旅。</p> <p class="ql-block">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在晚上将近十点于甘肃柳园下车,天还没有黑。开始有点纳闷,后来想想,南阳到柳园有两个小时的时差。柳园是西藏的储运站和兵站,当时往西藏没有班车,只能找熟人帮忙搭乘顺风车。在柳园等了五、六天车。好在喜欢打篮球,天天有人在球场上玩,相逢同是打球人,也就没了寂寞和孤独。几天后,我搭乘上了蒋师傅往西藏拉货的解放牌大车。柳园到拉萨市大概2000公里,路况很差,好多都是搓板路,再加上高原缺氧,车子根本跑不起来,路上走了四五天时间。途经敦煌、茶卡盐湖、格尔木、不冻泉、五道梁、沱沱河、唐古拉山口、那曲等兵站。虽然辛苦,但也长了见识。茶卡盐湖,广阔无垠的地面,像一面镜子,蓝天白云,天地一色,极为壮观。在盐湖拉盐,自己装袋,一块钱一麻袋。走之前,虽然准备了御寒衣服,但在青藏路上,常年积雪不化,温度太低,也将无法度过这严寒的路段。蒋师傅给我借了一件军大衣,才保无恙。在沱沱河,车子陷在泥坑,我们几个人挖土,严重缺氧,铲几下就气喘吁吁。 </p><p class="ql-block">经过几天颠簸,晩上十二点多到了拉萨。母子相见,自是十分欢喜。母亲将带去的香油、鸡蛋、香肠、烙花筷子分成十几份,送给了内地到拉萨工作五湖四海的同志们。拉萨市当年七万多人,和南阳市差不多。初到拉萨,自然是把龙王潭、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色拉寺、哲蚌寺、罗布林卡游玩一遍。因有军管会熟人,在他们引领下,自是通行无阻。在学校上学时跟同学张建基学过摄影,于是在拉萨派上了用场。母亲借了一台蔡司120相机,让我留下了一些珍贵的照片。遗憾的是当年不知道创作,失去了拍许多珍贵照片的机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当时在拉萨市藏医院任革委会副主任。藏医院有个篮球队。母亲就把我介绍给他们。球队由藏医组成,藏医原都是寺庙里的喇嘛,属藏族的知识分子,汉话都说的很好。于是跟他们一起和拉萨市体委、公安厅、拉萨市邮电局、军区政治部等球队打了四、五场比赛。虽是高原,打比赛并无身体不适。归其原因,一是年轻,二是经常锻炼身体,三是由柳园进藏,有了逐渐适应过程。在拉萨市期间,让我难忘的是母亲每天到集市买的酸奶,藏民们做的,原汁原味,酸醇可口,特别好喝,这么多年过去了,仍十分怀念。再就是在藏医球友家吃的藏粑,喝的青稞美酒和酥油茶。</p><p class="ql-block">回南阳时,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开了一个证明,到西藏探亲坐飞机可以报销。于是花162元买了一张机票,享受一次奢侈待遇。先是乘车去贡嘎机场,而后乘飞机飞往成都双流机场。虽然在飞机上吐的一塌糊涂,好在时间不长,两个多小时就下了飞机。</p> <p class="ql-block">父亲:张振生,1921.6.1—1996.6.25(1940.8参加革命)母亲:杨忠业,1923—1999.4.24(1940.5参加革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和父母在藏医院合影</p> <p class="ql-block">母亲在拉萨市藏医院住的小藏楼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本人在藏医院留影</p> <p class="ql-block">本人和满屯一家在拉萨市龙王潭公园合影</p> <p class="ql-block">和满屯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龙王潭公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的火车都是蒸汽机车,当时也没有空调,四川铁路多涵洞,火车行进中,一遇过涵洞,来不及关车窗,车头媒灰灌满车厢,一路下来,到家时已变成灰人。好在,平安到家,完成了这难以忘怀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张全胜,生于1950年,南阳市委宣传部退休干部、中共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南阳市摄影家协会名誉副主席、资深摄影家。创作领域宽泛,在纪实、风光、人像等方面均有建树。N次参加南阳重大活动的拍摄记录工作。曾为到南阳视察的胡锦涛、朱镕基、李瑞环、李岚清、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等十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拍照,承担摄影服务任务。出版《南阳月季甲天下》摄影作品专辑。</p>